[摘 要] 經濟全球化的加深,要求我國商業銀行重視外匯風險,日益開放的中國資本市場,面對著越來越多的國際銀行業的挑戰和競爭。我國的商業銀行要不斷提高風險管理水平,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關鍵詞] 外匯風險 銀行風險管理
一、外匯風險的定義
外匯風險,也被稱為匯率風險。是指不同貨幣在相互的結算和兌換中,因匯率在一定時間內發生變化,導致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產生背離而遭受損失的可能性。根據外匯風險的作用形式,它可以分為四類:外匯交易風險,外匯折算風險,經濟風險和國家風險。外匯交易風險是未結清的企業或個人債務在外匯匯率變動后結算而出現經濟損失的風險。外幣折算風險是由于匯率的變動而導致企業資產負債表中用外幣表示的項目的數額發生變動的風險。經濟風險是由于匯率的變動而導致企業未來的現金流量損失的可能性。國家風險即政治風險指的是企業或個人外匯交易因國家的強行中止而造成損失的可能性。
商業銀行面臨的外匯風險:受人民幣匯率的波動,銀行的外匯資金轉換成人民幣的資本額也將發生變化。隨著經濟和金融全球化的深化,商業銀行外匯業務日益頻繁,同時持有的外匯資產和負債也越來越多。商業銀行的外匯風險凈盈利或虧損=貨幣匯率波動x外匯風險敞口凈額 =(外幣資產-外幣負債+外匯買入-外匯賣出)×匯率波動。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商業銀行積極發展外匯理財產品,在促進中國外匯交易衍生工具發展的同時,也增加了外匯風險。外匯衍生工具在規避風險和保值上起了積極的作用,但由于它放大了杠桿倍數,也使得潛在的風險加大。
二、外匯風險的產生原因
首先,風險防范意識不強:在新的匯率制度之前,人民幣匯率幾乎沒有波動,所以基本上沒有防范外匯風險。大多數的商業銀行習慣了穩定的人民幣匯率,并沒有把外匯風險的防范放在重要的位置,在制度不完善的情況下,為了利益而進行外匯期貨等金融衍生品的操作,必然會導致外匯資金的虧損。以美元兌人民幣為例:2005年7月21日匯率制度改革至今,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屢創新高。加之2010年6月19日匯改重新啟動,無論是從彈性匯率制度需要的角度,抑或是來自美歐的政治考驗,人民幣均面臨空前的升值壓力。這對于我國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雙順差的實際情況十分不利,一旦放松風險防范,外匯頭寸敞口過大,將會面臨一定的匯率風險。在人民幣不斷升值的前提下,外匯風險帶來的必然是巨額的損失。
其次,管理的限制。影響管理的主要因素:第一,銀行的高管和工作人員的素質。管理人員要有很強的管理能力和經驗,他們還必須了解有關的金融、財務專業知識,正確把握金融發展規律并具有高度的戰略發展眼光。第二個影響管理的因素是內控制度。內控制度的完善,既能促進銀行發展又能控制風險。
再次,是商業銀行對于資產和負債的幣種搭配上的不合理。
同時,國際金融市場的不穩定,也加劇了國內商業銀行所面臨的匯率風險。經濟全球化使得商業銀行的外幣資產和負債越來越多,但是世界上不同地區和國家的政治、經濟等不確定因素增加了匯率風險。一些國家政治和經濟的動蕩會迅速波及其他金融市場,并對國際的金融市場造成沖擊,使得國內商業銀行面臨巨大的風險。
三、商業銀行外匯風險管理措施
1.積極加強外匯風險管理的意識和觀念。
銀行機構應正確認識到在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全面改革后,對匯率風險進行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商業銀行應正確評估匯改對自身外匯業務和外匯風險的影響。同時要求銀行高管具備相當的專業知識來應對外匯風險,管理外匯風險,確保外匯業務發展的同時能控制住風險。
2.加強商業銀行內部審計能力。
目前的銀行,在審計外匯風險方面的能力是普遍薄弱的,內部審計的頻率低,內部審計的內容不夠全面,缺乏合理和有效的審計辦法。另一個關鍵問題是,缺乏真正熟悉國內銀行外匯業務和外匯風險的內部審計人員。由于外匯交易是高度技術性的,非專業審計人員很難找到銀行外匯業務的潛在風險點。因此,審計部門應當盡快熟悉商業銀行外匯交易業務,加強外匯風險內部審計檢查,以確保風險管理政策和程序得到有效執行。
3.建立和完善外匯風險管理體系。
相對于外匯風險識別,測量和控制等技術問題,在完備的外匯風險管理體系中避險方法和避險工具是至關重要的,比如使用遠期外匯買賣。遠期外匯買賣是國際上最常用的避免外匯風險、固定外匯成本的方法。是指買賣雙方按外匯合同約定的匯率,在約定的期限進行交割的外匯交易。一般來說,在對外貿易結算、到國外投資、外匯借貸或還貸的過程中都會涉及到外匯保值的問題。通過遠期外匯買賣業務,銀行可事先將遠期外匯收付的換匯成本鎖定,從而達到保值的目的。
4.加強監管部門的指導。
伴隨外匯市場的不斷發展,外匯期貨、外匯期權等衍生產品交易的增加,匯率風險必然將逐步加大,商業銀行亟待監管部門的指導。
5.商業銀行應努力改善風險管理體系中電子化設備落后的情況。由于國內商業銀行匯率風險監控的電子化設備較為落后,而國際業務部門的發展卻是與信息化和電子化緊密聯系的,再加上審計、稽核等部門中對于匯率風險監控的電子設備的建設幾乎沒有,使得改變電子設備的落后狀況成為需要立即解決的問題。
四、結論
日益開放的中國資本市場,面對著越來越多的國際銀行業的挑戰和競爭。我國的商業銀行要不斷提高風險管理水平、不斷引進專業人才,在加強內控制度建設的基礎上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參考文獻:
[1 ]菲利普#8226;喬瑞: 風險價值- 金融風險管理新標準[M ]. 中信出版社, 2000
[2]Authony Saunders, Marcia M. Cornett. Financial Institutions Management[ J ]. Mc Graw - Hill,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