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農村審計與典型的政府審計不同,存在這各種問題,嚴重影響了農村社會的穩定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本文分析了農村審計工作中可能遇到到主要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
[關鍵詞] 農村審計 特殊性 主要問題 解決辦法
在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后,農村集體財務管理仍存在著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農村社會的穩定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因此開展農村審計工作,加強農村財務審計監督,已成為農村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農村審計的特殊性
與一般的國家政府審計、注冊會計師開展的社會審計和內部審計相比,農村審計的特殊性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農村審計與典型的政府審計不同。農村審計是由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批準設立的農村審計站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涉及農民負擔的部門和單位的財政收支進行監督,不屬于政府審計范圍之列。
農村審計與注冊會計師開展的社會審計不同。農村審計機構是靠國家財政撥款,不交納稅賦的行政管理型事業單位,農村審計以審計監督為主要職能,是有計劃安排的例行審計、受委托或根據群眾舉報進行的審計,不管被審計單位或個人是否同意,都有權對其進行強制審計。
農村審計與內部審計不同。農村審計所審計的部門和單位都不是農村審計站所在部門、單位及所在部門、單位的下屬單位,農村審計機構是在同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主要負責人領導下開展工作,而不是在被審計者主要負責人領導下開展工作。農村審計機構設在被審計者的外部,農村審計人員也不是被審計者的組成人員。
二、農村審計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農村審計法律地位模糊
農村審計不同于國家審計、社會審計和內部審計,國家目前尚無專門的法律法規,農業部1992年頒發的(農村合作經濟內部審計暫行規定》中的個別條款,已不適應農村客觀形勢發展的需要,而地方出臺的一些規范性文件又不能作為法律依據,這樣造成農村審計的法律地位不明確,工作中存在極大的不便。
2.農村審計缺乏獨立機制
現在雖然有不少地方的鄉鎮已經設立了審計機構。但是這些農村審計機構與農村經管機構通常都是“一套人馬;兩塊牌子”,既要按照有關規定開展審計,又要承擔農民負擔、集體資產管理等工作,一身二任,難免顧此失彼。
3.農村審計人員業務水平不高
從目前農村審計人員的素質結構上看,業務水平不高、原任職結構單一,文化層次參差不齊。從后續教育培訓上看,作為承擔國家內部審計管理職能的審計機關,對基層內部審計機構、審計人員更新知識結構、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力度遠遠不夠,要下大力氣,進一步提高農村審計人員的審計水平。
4.農村審計結果無法有效落實
本來,審計結果既是對審計事項的總結、評價,也是對被審計對象存在問題的綜合反映,并對以后的管理工作提出整改的建議和要求。但由于農村審計工作起步較晚,進展較緩,沒有建立起一套就運用審計結果的方式、要求、責任和考核辦法等方面統一明確的規范,沒有與紀檢監察、組織人事等部門建立起聯動機制,以及審計結果公告制度不完善等原因,使得農村審計結果報告運用時大打折扣:提出的整改建議和要求往往得不到有效的落實,相關責任人應當承擔的個人責任得不到追究,審計結果報告被束之高閣,審計結果只是走過場,根本發揮不了監督的作用。
三、農村審計工作中問題的解決辦法
1.加快農村審計條例的制定和施行
盡快制定全國性的農村審計條例和與之相配套的審計取證、報告、檔案管理等辦法,進一步明確農村審計的定性問題。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主管部門也應從實際出發,積極聽取農村經營管理機構的意見和建議,制定相應的審計實施細則和相關辦法,使農村審計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充分發揮審計作用。
2.加強農村審計工作的獨立性
為了加強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可以采取三種方式,第一種方式是縣(市)級直接審計,縣(市)級直接成立農村審計事務所,配備一定數量懂審計業務、會計業務、能熟練操作微機的人員組成審計組,對鄉鎮或村進行定期或隨機的審計。第二種方式是委托中介審計尉未列入縣(市)級直審范圍的鄉鎮,可聘請有資質的社會中介組織進行審計,接受縣(市)級業務主管部門的審計工作質量檢查,并報縣(市)級經管部門備案。第三種方式是鄉鎮交叉審計,由縣沛)級經管部門牽頭,組織基層審計力量,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各鄉鎮之間的交叉審計。如果堅持運用以上這幾種方式的審計,一定能大大提高農村審計的獨立性,進而也就提高了農村審計的質量。
3.建立一支高素質的農村審計隊伍
審計質量的提高必須有一支既有良好的業務素質、又有較強的政治觀念和職業道德水平的高素質審計隊伍。農村審計機構要鼓勵、組織審計人員參加專業業務培訓和審計職稱考試,不斷提高執業水平。上級審計機關和內審協會應當對農村審計人員采取多渠道、全方面的業務培訓,使他們不斷提升業務能力、增強法律意識,熟悉審計政策,具備一定會計電算化知識。同時要加強對農村審計人員的考核與監督,注重對他們的思想教育,從整體上提高審計人員的素質,嚴格對審計人員的監督管理,真正做到清正廉潔,給老百姓辦實事,讓上級放心、群眾滿意。
4.農村審計結果的監督與有效運用
審計結果的有效運用,是審計的終極目的,也是充分發揮審計作用的重要體現。為此,應加大對農村審計結果的運用力度。一是建立健全審計結果運用的有效運行機制,注意從機制和制度上對審計發現的問題進行研究和分析,提出切實可行的預防措施和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確保被審計單位執行審計決定、采取糾正措施的有效性。二是將審計結果納入部門考核與干部的實績檔案,作為考核、考察干部的必要材料之一。三是建立紀檢監察部門、審計機關、檢察機關對經濟案件線索的雙向移送制度,促進相關部門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四是建立農村審計結果公示制度,并接受社會的監督,使農村審計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規范化的道路,為構建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