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從產業規模、零部件配套能力等方面分析了湖北在發展自主品牌乘用車方面存在的障礙,從產業集群培育、配套能力建設、新能源汽車開發等方面提出發展思路。
[關鍵詞] 自主品牌 乘用車 產業集群
一、發展環境分析
從宏觀環境看,目前自主品牌乘用車有相對較好的政策環境。2009年初,國務院在《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明確提出政府公務用車向自主品牌傾斜;2009年底,政府再度強調各級政府和公共機構配備、更新公務用車,自主品牌汽車所占比例不得低于50%。因此,龐大的政府采購市場以及國家相關政策的出臺及實施,給自主品牌轎車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市場基礎。
從微觀環境看,湖北發展自主品牌乘用車具有比較優勢。在高級要素方面,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湖北汽車工業基礎雄厚,擁有在長期發展中沉淀下來的資源、技術、人力等優勢。同時還擁有眾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汽車技術研究、汽車人才的培養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在基本要素方面,湖北的地理位置處于全國中部地區,實際是東部和西部的一個分水嶺, 自然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的承東啟西、接南連北、吸引四面、九省通衢、輻射八方的區位優勢,并且擁有豐富的人力資源和相對較充足的土地資源。這些良好的基本要素為湖北自主品牌乘用車競爭力設置了一個天然的平臺。
二、發展障礙分析
1.規模效益欠缺。從市場格局看,目前國內主要的汽車集團都已經擁有自主品牌轎車,奇瑞,比亞迪等一系列品牌相繼推出自己的新車型,市場競爭加劇。湖北在自主品牌建設方面落后于吉林、上海,目前只有東風乘用車公司在自主品牌方面有所建樹。東風乘用車公司在2009年先后推出自主研發的\"東風風神\"S30和H30乘用車,其發展速度與規模均與上汽榮威、一汽奔騰有很大差距。其中風神S30在2009年總銷量僅為17000臺,這樣的業績僅僅為長安悅翔一個半月的銷量。東風自主乘用車由東風風神、東風柳汽、東風榮成、東風渝安四個生產廠家共同完成,但缺乏有效定位和分工,相互之間重復建設,缺乏集聚效應。
2.市場競爭激烈。湖北自主品牌乘用車從低端入手做起,東風乘用車公司的兩款產品均定位于中低端市場。雖然選擇的細分市場在乘用車市場中份額最高,但是由于產品眾多,產能利用率也不高,這必將導致殘酷的價格競爭。東風自主品牌乘用車推出后,其主要競爭對手仍然會是自主品牌陣營的產品。按照東風乘用車所選擇的細分市場來看,對手車型將達到56款,最主要的競爭對手是比亞迪的F3、奇瑞A3、上汽550等產品,與這些競爭對手相比,成本競爭力將更為重要,而從目前情況看,東風乘用車不具備成本競爭的優勢。
3.零部件配套能力不強。湖北省汽車產業雖然已經形成了完整的自我配套加工體系,但大多數的汽車零部件企業只能為卡車配套,能與乘用車配套的企業不足30%,汽車電子件等高新技術產品比重更低,而且大部分的中間品和零部件從國外進口或在外地采購,本地配套的比例很低。
三、發展路徑選擇
1. 著力培育有競爭優勢的乘用車產業集群。推進乘用車產業群的形成和發展,是增強區域競爭優勢的有效途徑。培育湖北省乘用車產業集群的關鍵,是產業的專業化整合問題,其核心是要打破行業、部門和地區乃至所有制的界限,實施大集團戰略。因此,應依托東風公司,突出整車生產能力建設,做大核心企業,形成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乘用車企業集團,這有利于消除內耗,增強凝聚力,促進湖北乘用車自主品牌的建立。同時依托東風公司擴大整車生產規模,鼓勵省內零部件企業的優良資產向大公司、大集團集聚,提高設計和生產等核心制造環節的創新能力,促進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生產的自主化、本土化進程,形成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重點發展以武漢為核心向鄂西北延伸的乘用車和零部件集群,以及十堰—襄樊—隨州—孝感—武漢和宜昌—荊州—武漢—黃石兩條汽車工業長廊,帶動周邊地區汽配走廊的發展。
2.發展關鍵零部件,提高配套能力。按照“高起點、專業化、大批量、創名牌”的發展方略,利用技術改造技術新、投資省、工期短、見效快、效益好的特點,重點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汽車發動機、變速箱、車橋、車身、車架、汽車空調、動力轉向器、換熱器等8類關鍵總成及其零部件。積極推進零部件企業與自主品牌轎車主機廠同步開發、模塊化供貨。支持優勢零部件企業通過兼并重組擴大規模,整體提高乘用車配套能力。
3.提高企業的自主開發能力。產品開發能力是汽車工業技術的核心,而產品開發能力一直是制約湖北自主品牌發展的瓶頸。湖北具有眾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應鼓勵企業與高校和科研機構共建研發平臺,創建國家級和省級技術中心,增加研發投入,提升新能源汽車動力模塊、內燃機技術升級、先進變速器、車身總線、數字化儀表等關鍵零部件和電子控制系統的研發制造水平。
4.支持新能源乘用車開發生產,培育新的增長點。目前,國家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湖北應大力支持東風公司和武漢理工大、華中科技大、武大等研發機構的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及燃料電池等關鍵零部件研發,搶占新能源汽車制高點,重點在公交、出租、公務等領域推廣使用,加強能源供應基礎設施,推進新能源汽車規模化、產業化。
國家產業政策以及需求旺盛的國內市場給湖北自主品牌乘用車提供了發展機遇,但市場競爭也會愈發激勵。作為湖北省乘用車企業,只有通過乘用車產業集群的構建,配套能力和企業自主開發能力的提高,使湖北省自主品牌乘用車產品換代和技術升級,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從而最終提高湖北自主品牌乘用車的區域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趙春艷 凌丹 李敏:湖北汽車產業集群的模式、問題及對策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信息與管理工程版),2009;(3):459-462+466
[2] 王 瑾: 湖北省汽車產業供應鏈整合研究 [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8;(11) 86-87+89:
[3] 程永明:天津汽車產業集群的發展及其對策[J].天津經濟,2010;(6):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