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幾年,生態旅游在我國有了迅速的發展,在給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對于我國環境的也有著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本文從法律的角度分析了當前我國生態旅游法律制度所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 生態旅游 法律 政策
生態旅游一般認為最初始于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國家。國際旅游界普遍認為生態旅游的思想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其雛形是“生態性旅游(ecological tourism)”,是1965年赫特澤(Hetzer)在反思當時文化、教育和旅游的基礎上提出的旅游發展思路(1)。生態旅游在我國已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正在成為人們一種新的消費時尚。近幾年前往各地森林公園和自然保護區的中外游客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長。雖然,我國在生態旅游法律制度建設雖然取得了一些成就,然而在生態旅游發展迅速的今天,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而現有的相關法律不能適應目前生態旅游的發展現狀,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法律缺失
完善的法律體系能規范旅游和旅游區經營者的行為,同時最大程度的保護旅游資源及生態平衡,是保證我國生態旅游沿著法治路線健康發展的基礎和關鍵。然而,我國現在還沒有出臺綜合性的旅游保護法律法規,與生態旅游資源保護有關的法律法規主要散見于各環境與資源單行要素保護法律及行政法規、部門規章中。生態旅游資源保護法律法規較為松散,缺乏系統性和整體性。其中,對于利益的分享及產權問題規定不明確。在我國生態旅游資源分布相對較集中的區域如: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等,一般都是具有特定的自然和社會歷史特征,且國家采取特別措施加以保護。對特定區域環境的保護法律和相關的旅游開發和保護條例的規定存在一些,但這些規定只是很籠統,不全面的。其中,對旅游廢水污染、噪聲污染等的均未涉及。
二、相關政策欠缺
旅游政策是國家和最高旅游行政管理部門為實現一定時期內的旅游發展目標,根據旅游發展的現狀水平和社會經濟條件而制定的行動準則。它指導并服務于旅游業發展的全過程,同時也是衡量旅游事業取得成效的尺度。生態旅游的提出是“雙刃劍”,一方面提醒人們對生態環境問題的重視,另一方面也提示人們向本應保護的生態地提出新的經濟利益要求,這無形中加大了生態環境的保護難度和緊迫感。但是我國相關的政策并不多,例如建立資源保護基金。充足的資金是規劃和開發生態旅游的關鍵,有些自然資源保護區由于資金的不足,導致設備較慢,保護力度不夠,加上片面的追求短期經濟效益,生態資源造成了巨大的破壞。
又如我國部分地區現在掀起了一股參與性生態旅游潮,即以農業資源開發為基礎的旅游業,如農家樂、休閑農莊等。由于資金的短缺,當地居民并不能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進行規劃和開發,例如旅游生活垃圾任意堆放,造成空氣和水體污染;肆意砍伐樹木,破壞生態平衡。
三、生態旅游規劃法律制度的問題
生態旅游規劃不合理將造成生態環境問題,其嚴重性遠遠大于游客旅游帶來的污染。通過科學專業的規劃,可以使旅游開發有序的進行。在項目開發中,要有專家的可行性論證,在與環境協調的前提下,通過設計合理布局。做到環境保護、檢測的統一,避免造成旅游開發和旅游活動帶來的負面影響。雖然旅游業在我國經濟發展占有一定的地位,但是我國生態旅游相對國際一些發達國家起步較晚,其政策法規出臺較晚,尤其是在生態旅游規劃方面,統一性缺乏保障。當前我國生態旅游規劃主要依據國家旅游局1999年頒發的《旅游發展規劃管理暫行辦法》、《風景名勝區規劃規范》、《森林公園總體設計規劃》、《國家地質公園總體規劃工作指南(試行)》,其中涉及生態旅游規劃的內容非常的少,或者還存在空白,例如對環境容量、市場前景、旅游者的旅游線路、生態環保教育、生態景區布局等方面的規制基本處于空白狀態。除此之外,關于生態旅游缺乏統一的規劃規定。
其次,缺乏科學性。生態旅游是一項系統的前期工程,是生態旅游開發發展的前提和基礎,環境容量的量測、生態旅游產品的設計、配套設施系統的設計,旅游線路的設計、基礎資源的監測、調查等工作的展開都要依托大量生態科學方面的專業技術、設備和人才。目前我國關于生態旅游的規劃研究還不是很多,如生態旅游環境承載力的概念未能真正建立,關于生態旅游環境承載力評價體系的研究更是甚少。已有的對生態旅游環境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不夠全面,多局限于自然環境承載力,而忽略了旅游對生態旅游區及周圍社區經濟環境承載力、社會環境承載力影響的研究。因此,要全面考核生態旅游對生態旅游區的影響,將旅游環境承載力分為自然環境承載力、社會環境承載力和經濟環境承載力3個方面。在具體對評價指標篩選中應在遵循綜合性原則的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各項指標的衡量精度及研究方法。
四、旅游管理體制不完善
在旅游管理方面,其管理范圍和法規層次遠遠達不到生態旅游快速發展的需要,也不能滿足生態旅游資源保護的需要。目前我國旅游景區由不同政府部門管理。據初步統計,我國旅游景區歸屬部門多大12個,我國景區名義上屬國家所有,實際上中央、省、市、縣和鄉各級政府及其部門都能出面操作。往往在同一個景區內,建設、文物 、林業、水利、旅游等多個部門插手管理。景區的多頭管理、條塊分割,導致了旅游景區宏觀規劃和微觀發展都呈現出無序狀態,嚴重影響了旅游業的健康發展。
總之,目前我國旅游業發展的形勢較好,但是和國際上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著一些不足,我們應該加快生態旅游相關法制方面的建設。
參考文獻:
[1]Fennell D A. 1990. Ecotourism: An Introduction. London:Routledge
[2]趙 路:2008. 生態旅游景區生態旅游環境承載力研究及其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