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在城市周圍產生了一批是農民卻沒有土地,是城市居民卻沒有固定工作的人群,他們處在城市的邊緣地帶,靠出租房屋或者經營實體為生,收入高,閑暇時間多,價值觀取向單一。這部分人口的休閑行為逐漸成為城市休閑市場研究的關注點。本文以南昌市兩個城鄉結合鄉鎮為個案,通過問卷調查,分析該地區居民休閑的現實狀況、影響因素及行為特點,在此基礎上提出進一步完善城鄉結合地區休閑市場的發展對策。
[關鍵詞] 城鄉結合地區 居民休閑行為
城鄉結合地區是城市組成的重要部分,也是建設和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學術界關于城鄉結合地區的休閑方面的研究成果卻很少,一直都把它籠統地置于城市居民或農村休閑市場休閑研究的范疇,沒有注意到城鄉結合地區居民休閑的特殊性。所以,在建設和諧城鄉的大背景下,關注和研究城鄉結合地區居民的休閑行為,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作者于2010年5月份隨機選取了南昌市桃花鎮和京東鎮300名居民作為調查對象,通過發放問卷,了解了當地居民休閑的現實狀況和影響因素,并在此基礎上總結了城鄉結合地區居民休閑行為特點。
一、南昌城鄉結合地區居民休閑現狀分析
1.調查概況
(1)地理位置及經濟發展狀況
桃花鎮位于南昌市西湖區,全鎮占地2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萬5千人,轄12個行政村,4社區。全鎮GDP達到12億元,實現財政總收入1166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847元,綜合實力在江西省鄉鎮中排名第四。京東鎮位于南昌青山湖區,鎮域面積7.9平方公里,總人口4.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5萬人),下轄10個行政村和6個社區居委會,2009年完成財政總收入19164萬元。這兩個鎮都屬于南昌經濟強鎮,居民收入大多依靠出租房屋或者經營實體,年收入高,除部分公職人員外大多數都能自由分配時間。
(2)旅游休閑發展狀況
截止2009年,兩鎮周邊共有博物館2個;公共圖書館4個;藝術館及文
化館2個;專業藝術劇團3個。伴隨著南昌全面進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新階段,兩鎮將增加全民健身工程28個,將改擴建社區活動中心8個,將建設晨晚練輔導站11個,將建設高標準電影放映場所1個。
2.居民休閑的基本情況
(1)休閑動機
據回收的調查問卷統計,有227位居民選擇以觀光游覽、疏緩壓力、陪伴家人及追求精神享受為主要休閑動機,占總量的78.5%。同時又由于調查地處于贛江岸邊,離梅嶺風景區又只有二十分鐘的車程,有78位居民單單選擇享受大自然,欣賞美麗的風景為主要動機,占總量的27%。
圖1 城鄉結合地區居民主要休閑動機示意圖
(2)閑暇時間分配情況
據回收的調查問卷統計,有182位居民選擇能夠自由的分配自己的休閑時間,占總量的63%,他們一天的休閑時間占全天時間的1/4;另外有87位居民選擇自己的休閑時間不受自己控制,休閑時間較少,占總量的30%。造成地區居民休閑時間兩極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桃花鎮和京東鎮是以商品貿易為主的建制鎮,鎮區的居民以個體經商者居多,大多數居民并不在意周末和節假日的區別,一般都是自主安排自己的工作和休息時間,但由于所住居民主要分為兩類,即房東和租房者,房東由于不要從事任何工作,故閑暇時間較多,而租房者由于經濟壓力較大,閑暇時間幾乎沒有。
(3)主要的休閑方式
據回收的調查問卷統計,在工作日,有237位居民選擇室內休閑方式主要是以看電視、聽廣播、上網、打牌、搓麻將、看書看報、睡覺為主,占總量的82%,而有178位居民選擇的戶外休閑方式主要是以購物、散步和走親訪友為主,占總量的62%。在休息日,雖然看電視上網、打牌搓麻等室內活動仍然占有較大的比例,但相比工作日來說,更多的人走向了戶外,有246位居民選擇如逛街購物、走親訪友、唱卡拉OK、跳舞、做美容美發等戶外活動,占總量的85%。
圖2 居民主要休閑方式選擇示意圖(百分數)
(4)主要的休閑空間選擇
調查發現,無論工作日還是休息日,兩地居民的休閑區域都高度集中在本鎮范圍內。據回收的調查問卷統計,在工作日,有219位居民首選的休閑場所就是家里,占總量的76%,而需要承擔家務的女性和退休后的老人則會選擇逛街道、超市、去公園和廣場。在休息日,人們更愿意走出家門,到戶外參與一些休閑活動。據回收的調查問卷統計,有31位居民仍然選擇在家里度過假日時光,占11%;有97位居民前往商業街旅游購物,占34%;有29位居民選擇去公園和廣場,占10%;有33位居民選擇去風景名勝區,占11%;而去卡拉OK廳、舞廳、網吧、社區活動中心、電影院、美容美發店的人有99位,占34%。
(5)休閑滿意度
由于休閑生活質量涉及到很多方面,故這里所說的滿意度是對總體休閑生活的滿意度。有151位居民選擇休閑生活質量一般,占52%;有77位居民選擇比較滿意,占27%;有21位居民選擇非常滿意,占7%。所以從從總體上看,兩地居民休閑生活滿意度介于一般和比較滿意之間。
二、影響城鄉結合地區居民休閑的因子分析
1.地域文化
城鄉結合地區原屬于農村,只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被劃入到了城市,故其文化帶有濃重的農村地域文化。調查顯示,地域文化只對居民休閑方式和空間的選擇產生影響。如桃花鎮由于經濟水平發展較高,故大部分居民在選擇休閑動機時,以調節身心和緩解壓力為主;而京東鎮的居民則以感受自然和聯系感情為主。
2.性格
“性格”在居民休閑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調查顯示,熱情率直的人偏好與家人結伴而行,喜歡廣場和各種社交場合,同時這種人在休閑中的花費也比較高;安靜的人偏好與家人同事結伴而行,喜歡山水和田園環境;抑郁的人偏好與貼心的朋友結伴而行,喜歡獨處。
3.年齡
不同年齡段的人群喜愛的休閑空間及資源均不同,因而產生了不同的休閑行為。調查顯示,年齡主要對居民每月休閑花費、居民休閑時間選擇、居民休閑同伴選擇、休閑空間和類型選擇等四方面產生影響。如:36至45歲的居民工作收入穩定,事業較成功,其他壓力(如住房、汽車等)都已解決,因而大多數都選擇春季和秋季攜家人一同出行,在休閑空間的選擇上則以各種山水風光、文物古跡為主,由于這個年齡段的人比較注重享受,在休閑上花費較高。
4.收入水平
收入水平對居民每月休閑花費有很大的影響,一般來說,收入越高,花費就越大。調查顯示,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居民一般選擇一禮拜一次逛各種廣場和社區活動中心,花費大概在100元以下;收入在1000—2000元的居民一般選擇一個月一次參觀近郊的景區,花費大概200元左右;收入3000—5000元的居民一般選擇攜帶家人參加各種觀光、釣魚、野炊活動,花費大概500元左右;收入5000元以上的居民一般會選擇在閑暇時間參加各類聚會和觀賞電影,一旦有長假,還會安排長途旅行,花費一般占到收入的五分之一。
5.性別
男性比較偏好的旅游資源有山水風光、文物古跡、民俗風情及鄉野田園風光,而女性除了以上之外,還比較偏好旅游購物;男性在人際交往上比女性頻率高,休閑興趣比女性大,因而男性比女性休閑花費多;男性選擇去游樂場所的比重較大,而女性則比較偏好步行街休閑場所。
三、城鄉結合地區居民休閑行為特征研究
城鄉結合地區居民的休閑行為與城市居民和農村居民相比,有其獨特的一面,但是比較發現,其與農村居民的更為相似,卻又逐步向城市居民的休閑方式靠攏,所以總體來說其特征具備過渡的性質。
1.突出交往性
城鄉結合地區居民多來自農村,相互之間沾親帶故,這與大城市的社區居民不同。大城市居民之間的的距離感和隱私性都很強,相互之間都在隱藏自己,是屬于行政性的社區,而城鄉結合地區的社區屬于帶有情感色彩的傳統社區,相互之間以休閑為紐帶的行為四處可見。因此,在休閑伙伴的選擇上,城鄉結合地區的居民都會選擇自己認識的人來參與。
2.休閑方式的選擇單一且極易跟風
雖然城鄉結合地區的經濟狀況得到了巨大的改善,但是由于規劃的滯后,導致地區內部休閑產品種類單調,使得人們擁有過剩的休閑時間卻只能以簡單的方式打發。同時,由于城鄉結合地區居民之間的休閑交往是隨意而自然的,可以隨意地到鄰居家串門聊天,也可以很自然地加入一個牌局或棋局,使得各種不健康的休閑方式極易在居民中傳播開來,而需要花費精力的學習提高型和自我發展型休閑活動則易受到冷落。
3.休閑消費低卻存在潛力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其實城鄉結合地區居民的收入和消費并不低,但是就其消費和休閑消費進行比較后發現,絕大多數居民在工作日的實際休閑消費額不超過200元,即使是在休息日,其消費也只有300元左右,這說明該地區居民在休閑支出上保守而理性。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不愿意在休閑方面消費,調查發現,人們的理想休閑消費遠高于實際休閑消費,這說明在消費意愿上,他們已經跟城市居民相差無幾,其消費能力存在巨大的開發空間。
四、促進城鄉結合地區居民休閑市場發展的建議
1.將休閑納入公共政策的范疇
目前,城鄉結合地區休閑時代已經提前來臨,休閑活動已經成為當地居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此,當地政府應考慮將休閑納入公共政策的視野中。通過完善社會福利等各種制度和規范商業休閑市場,以提高民眾的休閑滿意度及休閑生活質量。
2.社區加強對居民休閑活動的組織和管理
社區基礎組織首先應增強休閑在居民生活中重要性的認識,多組織本地社區居民能夠參與的休閑活動;其次應加強對本社區休閑服務場所員工的培訓力度,保證社區休閑軟服務及時跟上;再次應完善休閑設施指示系統并及時修補和更新殘缺的休閑設備,消除安全隱患。
3.政府應加大對休閑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
目前,南昌正在進行新一輪的舊城改造建設,桃花鎮和京東鎮要成為改造成果的展示區,就應該根據原有規劃,遵守有關規定,確保對休閑設施的投資力度,確保在新建造的社區、辦公區、步行街、廣場中設置足夠多的休閑設施。同時,也要注意對原有公共休閑設施的改造,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補齊老建筑群缺乏的休閑設施、健身器材、景觀小品等。
4.重視文化休閑,倡導文明休閑方式
目前,兩鎮部分居民對物質的追求超過對精神追求,甚至對文化休閑缺乏興趣,致使許多健康的休閑方式在居民中難以普及,這樣不利于文明社會的持續發展。因而,政府和休閑企業應在公共休閑空間的設置中增加文化氛圍,如擴大對文明、高雅的休閑方式的宣傳,對部分文化體育等休閑場所實行免票方式等。同時,還應增大圖書館的數量,盡量做到每一個社區都有一個社區圖書館,并建立好屬于社區居民的休閑檔案,實現休閑供求的完全平衡。
參考文獻:
[1] 金倩:成都、武漢市居民休閑活動滿意度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
[2] 金倩 樓嘉軍:武漢市居民休閑方式選擇傾向及特征研究[J].旅游學刊,2006
[3] 張玉華 謝慶芝 羅明鳳:江西省大學生休閑體育消費行為特征調查與分析[J].商場現代,2007
[4] 唐雪瓊:縣級城鎮居民休閑行為研究一以云南蒙自縣為例[J].人文地理,2004
[5] 楊國良:城市居民休閑行為特征研究一以成都市為例[J].旅游學刊,2002
[6] 羅淑梅:小城鎮居民休閑行為研究—以湘中地區廉橋鎮為例[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論文,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