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信用證結算方式下使用FOB貿易術語是比較常見的,而賣方在采用上述方式完成國際貨物交易中存在著巨大的風險,如不能有效進行規避和防范將會給賣方造成巨大的損失。本文對信用證結算方式下使用FOB貿易術語的國際貨物買賣中賣方面臨的風險進行分析,并結合現實,提出規避和防范風險的可行方法。
[關鍵詞] 信用證 FOB 賣方 風險
貨物流和資金流的對流活動構成了國際貨物貿易。在國際貨物貿易中,合同簽訂后,出口商通過將貨物交付給承運人,通過跨越國境的運輸活動實現貨物從賣方到買方的流動;進口商在保證自己能夠得到物權的前提下,通過銀行結算系統運用不同的結算方式將貨款支付給賣方,實現資金的對向流動。在貨物與資金的對流過程中,可采用的結算方式與貿易術語多種多樣。現實業務中,信用證結算方式下使用FOB貿易術語是比較常見的,而賣方在采用上述方式完成國際貨物交易中存在著巨大的風險,如不能有效進行規避和防范將會給賣方造成巨大的損失。
一、信用證與FOB貿易術語的相關規定。
1.信用證結算方式的規定。根據《UCP600》(《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第600)規定,信用證是銀行應開證申請人 (買方) 的要求或以其自身的名義,向受益人 (賣方) 開立的有條件的保證付款文件,即出口商在信用證有效期內可憑符合信用證條款規定的單據獲得開證銀行的支付。信用證一經開出就成為獨立于國際貨物買賣合同以外的獨立文件,開證申請人、開證銀行、受益人之間形成三角契約關系:進出口商之間受合同的約束,開證申請人與開證銀行之間受開證申請書約束,開證行與受益人之間由信用證約束。賣方只有取得完全符合信用證規定的單據,才能進行結算收匯。
2.FOB貿易術語的規定。根據《2000年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規定,FOB船上交貨(……指定裝運港),是當貨物在指定的裝運港越過船舷,賣方即完成交貨。賣方必須在約定日期或期限內,在指定的裝運港,按照該港口習慣方式,將貨物交至買方指定的船只上;必須支付與貨物有關的一切費用,直至貨物在指定的裝運港越過船舷時為止。買方必須在賣方按照交貨規定交貨時受領貨物;必須支付貨物在指定的裝運港越過船舷之時起與貨物有關的一切費用。
二、信用證結算下FOB貿易術語應用的賣方風險
1.賣方無法獲得提單的風險
信用證結算一般要求的最重要單據是代表物權的海運提單。FOB貿易術語下,由買方承擔租船訂艙的義務,因而實際上買方是與承運人訂立海洋貨運輸合同的當事人。如果買方作為運輸合同當事人,并支付海運費用,承運人可能會直接將提單簽發給買方而不是賣方。此時,賣方因得不到信用證規定的結算單據,無法進行結算收匯,可能造成錢貨兩空。
雖然,有學者認為在涉外FOB條件買賣中,除非在買方已支付價款或當事雙方特別約定所有權轉移不以支付價款為前提,承運人才能向買方簽發提單,否則承運人必須向賣方簽發提單。但由于我國FOB合同下承運人簽發提單的義務立法上有瑕疵,在司法實踐中,賣方因上述原因無法取得提單而起訴承運人少有勝訴。
2.海運費追索風險
根據FOB貿易術語的解釋,買方應負責租船訂艙,但FOB術語的有關約定是調整國際貨物買賣合同雙方的,僅適用于銷售合同,而決不適用于海洋運輸合同,而且也并沒有絕對排斥國際貨物買賣合同的賣方辦理海上運輸。雖然賣方可以事先約定由買方承擔海運費,在海運提單上標明:“FREIGHT COLLECTF”(運費到付),但這只能表明買方最后承擔運費,并不能完全解除賣方對海運費用的支付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約定由第三人向債權人履行債務的,第三人不履行債務,債務人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因此FOB價格術語下,賣方如果應買方要求,進行租船訂艙即成為海洋運輸合同的當事人,一旦承運人無法從買方收取海運費及其他相關費用,為減少損失,其必然會依據合同向賣方追收。
3.運輸延遲的風險
FOB貿易術語下,由于是買方負責租船訂艙,運輸的時間就由買方掌握,如果裝運時間延遲,可能使信用證過期失效。此時對賣方而言,只能用風險遠大于信用結算方式的其它結算方法進行結算,還要面對買方可能的壓價行為而造成的損失。雖然,賣方可因此據合同進行仲裁或訴訟,但這種跨國行為成本太高,除非合同金額巨大,否則并非是一個現實選擇。
三、信用證結算下FOB貿易術語應用的風險防范
1. 使用適當的結算單據。以信用證方式結算且使用FOB貿易術語時,在合同和信用證中規定的有關交貨結算憑證,可以使用買方指定的承運人的收貨證明為憑。即賣方將貨物交到買方指定的承運人的處置之下后。
2.謹慎承擔海洋運輸責任。首先,賣方盡量不要超越FOB的國際慣例而成為運輸合同當事人。賣方與承運人簽訂運輸協議的行為,將使自己暴露在海洋運輸費用和相關費用的風險之下。其次,賣方如果答應買方進行租船訂艙,在提單上最好不要使自己變成SHIPPER,可以用CONSIGNOR來代替,以有效降低法律的不確定性。并且,賣方應爭取與承運人簽訂排除承運人追索任何海運及相關費用權利的協議,以規避海運費用追索風險。
在FOB貿易術語和信用證結算方式下賣方面臨的風險可能是是偶然發生的,也有可能是買方惡意制造以獲取不正當利益。無論是什么原因對賣方引起的風險,只要我們能充分認識并根據不同的情況積極采取應對措施進行規避和防范,就能消除風險和減少損失,增加進對外貿易。
參考文獻:
[1]張明偉:《由一則案例淺析FOB價格術語下出口企業海運費用風險》[J].《對外經貿實務》2008年第9期
[2]郭國汀:《論FOB合同下承運人簽發提單的義務》,中國海事審判年刊2002
[3]李學蘭 李 丹:《承運人及其代理人對無單放貨行為的責任分擔問題》[J].國際商務研究,2004年6期
[4]吳愛麗:《信用證結算方式下出口商的風險與防范》[J].《商場現代化》2008年24期-
[5]祁長生:《FOB貿易術語下賣方如何規避風險》[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6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