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選取了廣東省居民消費的影響因素進行具體研究,主要以凱恩斯宏觀經濟模型為基礎,運用了計量經濟學方法,根據1978年—2007年的統計數據,比較分析了前期收入,本期收入,前期消費,投資,政府購買等對廣東省居民本期消費的影響。
[關鍵詞]居民 消費 計量經濟學 影響因素
一、問題的提出
國家一再強調擴大內需, 保經濟增長措施主要就是針對消費,收入是影響居民消費的主要因素,但還有其他一些因素制約消費水平,如收入分配、經濟社會環境變化及其所導致的預期變化等因素。本文就此利用Eviews 5.1計量軟件對廣東省居民消費影響因素進行回歸實證分析,以期找到影響消費的主要因素。
二、相關計量檢驗
1.模型的建立
建立簡單凱恩斯宏觀經濟模型,為避免異方差的存在,對模型進行修正,以消除其帶來的不利影響。在此采用對數線性模型進行處理,其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可表示為:LnCt=c(1)+c(2)* LnYt(-1)+c(3)* LnYt+c(4)* LnCt(-1)+U3t(式1)
LnIt=c(5)+c(6)* LnYt(-1)+U4t (式2)
LnYt=LnCt+LnIt+LnGt(式3)
2.回歸結果
本文選取了廣東省1978—2007年的統計數據,分別從前期收入,本期收入,前期消費,投資,政府購買等居民消費的影響因素進行具體研究。對式1、式2進行回歸,結果顯示所有模型均通過了檢驗,并且模型的擬合程度較高,消費方程R2=0.998987,投資方程R2=0.957623,模型均具有較強的解釋能力。檢驗的方程擬合如下:
LnCt^=0.063-0.389LnYt(-1)+0.255LnYt^+1.133LnCt(-1) (式1*)
t=(1.075) (-2.43) (2.163) (7.977)R2=0.998987
p=(0.293) (0.023) (0.048) (0.000)DW=1.639073
LnIt^=-2.23+1.35LnYt(-1) (式2*)
t=(-6.24) (22.52) R2=0.957623
p=(0.000) (0.000) DW=0.475238
1.異方差檢驗
(1)對于式1做如下輔助回歸:e32=A0+A1LnYt(-1)+A2LnYt+A3 LnCt(-1)+A4Ln(Yt(-1))2+A5(Ln(Yt))2+A6(LnCt(-1))2+v3
進行懷特檢驗n*R2=13.42375。自由度為6,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X2=12.5916,n*R2> X2,拒絕零假設。而在2.5%的顯著性水平下,X2=14.4494,n*R2< X2,不拒絕零假設,也即異方差不存在。
(2)對于式2做如下輔助回歸:e42=B0+B1LnYt(-1)+B2(LnYt(-1))2+v4
懷特檢驗n*R2=4.042239。自由度為2時,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X2=5.99147, n*R2< X2,所以不拒絕零假設:不存在異方差。
三、經濟意義分析
1.消費方程LnCt^=0.063-0.389LnYt(-1)+0.255LnYt^+1.133LnCt(-1)
C(2)=-0.389,表示本期收入一定時,上一期收入每增加1%,用于本期消費的部分就要平均減少38.9%。C(3)=0.255,本期的邊際消費傾向,表在前期收入不變時,本期收入每增加1%,本期消費將平均增加25.5%。C(4)=1.133,表示收入不變時,前期消費每增加1%,本期消費將平均增加113.3%。
可看出廣東居民的即期消費會因當期收入增加隨之增加。消費需求的決定中,個人收入是最重要的制約因素,一定時期里,只能根據當時的貨幣收入水平和各種需要的不同程度,決定各種消費支出的順序并將自己支配的貨幣購買力分配比例。此外,廣東居民的消費偏好有很強慣性,會隨前期消費的增加而增加。由于本期收入主要用于本期消費,導致本期收入可用于下一期的消費減少,也即上期收入與本期消費成反向關系。
2.投資方程LnIt^=-2.23+1.35LnYt(-1) It^=-114.58+1.33Yt(-1)
C(6)=1.35,表示本期收入每增加1%,本期投資將增加135%。廣東省的邊際消費傾向為0.255,故投資乘數K=1/1-β=1/1-0.255=1.34。
四、存在問題
1.不確定性的預期更加謹慎現期消費,使全社會投資的乘數效應不能很好發揮。同時廣東屬我國東部發達地區,隨經濟發展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越來越大,限制了居民消費傾向的增長。
2.交易費用的不合理,提供產品或服務的企業難以實現新的供給,購買活動受阻或直接減少消費。
3.廣東作為我國東部典型的外向型經濟發展地區,隨市場逐漸開放和國際貿易發展,其吸收的國外直接投資長期看對廣東省內投資產生了擠出效應。
4.我國邊際投資傾向低,社會資金大量沉淀于金融機構,儲蓄到投資的轉化率快速下降。
五、政策建議
1.增加低收入階層的待遇,限制高收入階層的不合理收入;減少高收入階層的儲蓄水平,提高低收入階層的有效支付能力。
2.健全社會保障制度,提高城鎮收入預期,使居民的消費傾向由小變大。增大投資的乘數效應,發揮財政政策的調控功能。
3.培育消費新熱點,引導民間投資,提高邊際投資傾向。
4.加強金融體制改革,拓寬融資渠道,將儲蓄轉化為投資。
參考文獻:
[1]王云川:消費需求的宏觀調控[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
[2]張曉峒:計量經濟學基礎,第2版[M].南開大學出版,2005
[3]賀菊煌:消費函數研究.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1998年12期
[4]孫鳳:“預防性儲蓄理論與中國居民消費行為”,《南方經濟研究》2001年第1期
[5]林可全:廣東省居民預防性儲蓄、投資和消費的關系——基于協整的分布滯后模型和向量誤差修正模型的實證研究,珠江經濟,2008年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