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臨沂市公積金治理中心鑒于本地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采取了適應市公積金會計核算的“委托歸集治理模式”。并設計開發了住房公積金信息治理系統,新系統不僅實現了中心和銀行兩套系統按日軋賬,同步核算,解決了治理中心和銀行記賬不同步的矛盾,并且強化中心對銀行的監督治理,充分保障職工的公積金合法權益。
[關鍵詞] 住房公積金 會計核算 模式
近幾年來,臨沂市根據本地實際情況積極摸住房公積金會計核算模式,并取得階段性成果,本文就公積金模式的現狀及規范發展與大家共同探討,以供商榷。
一、住房公積金會計核算治理模式的現狀
住房公積金會計核算模式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直接歸集模式;另一類是委托歸集模式,兩種核算模式各有利弊。
1.直接歸集模式。住房公積金治理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承擔住房公積金歸集、治理、核算、提取等全部具體工作,即自己設立中心機房,不設或根據具體情況自設少量的網點,操作前臺與后臺工作均由中心人員承擔完成,直接辦理住房公積金治理業務,其資金在商業銀行專戶存儲。
2.委托歸集模式。中心與受托銀行簽訂住房公積金金融業務委托協議,利用承辦銀行眾多的服務網點,合理設立和分布住房公積金業務代辦點,用計算機網絡將中心與銀行網點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網點作為中心的前臺操作,利用計算機可以處理、存儲大量數據的強大功能,把住房公積金賬目核算到職工個人。
二、公積金會計核算模式的實踐和探索
臨沂市公積金歸集量大、銀行公積金網點分布較廣,市公積金治理中心鑒于本地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采取了適應市公積金會計核算的“委托歸集治理模式”。并針對新模式的需求,設計開發了住房公積金信息治理系統,新系統不僅實現了中心和銀行兩套系統按日軋賬,同步核算,解決了治理中心和銀行記賬不同步的矛盾,并且強化中心對銀行的監督治理,充分保障職工的公積金合法權益。新模式既突出了委托歸集治理模式的優點,又彌補了當前委托歸集模式的不足,其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實現中心和銀行兩套系統同步記賬、同步核算。中心按照有關決議委托工、農、建三家銀行承辦住房公積金業務、受托銀行在自身系統中建立職工個人明細賬核算公積金,資金中心為嚴格執行住房公積金會計核算辦法,加強對公積金的監督治理,公積金會計核算也同時建賬至個人。為了達到銀行自身和中心的兩套系統同步核算并且相符,中心采取了“銀行前臺錄入,中心后臺確認”的方式,即銀行柜臺人員在錄入自身系統的同時,須同步錄入中心前臺系統,再由中心操作人員在后臺系統進行核對確認。從而解決了中心和銀行記賬時間差的問題,實現了中心和銀行兩套系統同步核算。
2.制作設計了“公積金日結單”,實行公積金按日軋賬。中心在自身治理系統中專門設置了“公積金日結單”的功能模塊,即銀行在按日同步錄入中心前臺系統,由系統自動生成“公積金前臺系統確認日結單”,銀行將日結單余額與其自身系統公積金科目的余額核對相符,并交與中心供后臺系統操作人員審核確認,確認一致后,系統自動生成“公積金后臺系統確認日結單”如當日核對不符,系統不能日軋和處理第二日的業務。通過日結單功能的設置和有效控制,形成按日軋賬、按日賬務核對的制度,基本上保證了兩套系統核算相符。
3.理順公積金票據交接,夯實會計核算的基礎性工作。由于公積金票據是由銀行前臺歸集整理后傳遞到中心后臺,且數量大,種類較多,因此公積金票據是否完整規范,對中心會計核算過程,會計資料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此,中心專門制定了《公積金票據交接辦法》,辦法中對銀行分別不同業務類型須出具的票據和資料作了具體具體的規定和要求,并規定銀行必須按日與中心交接公積金票據。同時,中心票據交接人員須審查票據是否規范完整,資料是否整潔完備,審查銀行交來的前臺系統日結單、票據交接清單與銀行科目余額表是否相符,審查無誤后,于當日將票據交與確認人員進行確認。
4.開發設計科學規范的公積金治理信息系統。公積金業務量大,工作繁雜,勢必需要功能強大的、設計完善的治理信息系統的強有力的技術支持。中心和托普軟件公司合作開發了適應會計核算治理模式的公積金治理信息系統,該系統分為兩大部分:公積金歸集治理信息系統和公積金核算治理系統,其中公積金歸集治理系統核算到繳存單位和個人,公積金核算治理系統核算到承辦行,歸集治理系統的數據經整理后傳送到公積金核算治理系統后進行具體的賬務核算,全方位實現住房公積金治理手段信息化。
三、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公積金核算模式存在的問題。1.存在重復勞動現象。采取“銀行前臺錄入,中心后臺確認”的方式,銀行網點專柜人員需同時將相同信息錄入中心系統和自身系統,致使專柜人員重復錄入,工作量較大。2.中心系統和銀行系統積數核對難度較大。由于兩套系統都記賬至個人明細賬,并同時計算計息積數和職工利息,假如到賬日期或調賬日期有差異,就會引起兩套系統積數不一致,最終導致兩套系統結息不等。3.難以實現跨行轉移。在多家銀行承辦公積金業務的情況下,當因工作調動等原因辦理住房公積金跨行轉移業務時,因各行使用不同的治理系統軟件,無法實現帶積數轉移,只能采取全額提取方式,從而使轉移業務等同于補繳及支取業務處理,背離了公積金轉移業務的實質。
2.采取措施,解決運行中存在的問題
(1)數據拷盤,避免重復勞動。在兩套系統并行的情況下,對于大單位(職工)開戶、補繳、調整基數等業務,采取數據拷盤的形式,銀行按規定格式將已錄入自身系統的信息,通過拷盤轉換到中心系統,提高了信息錄入的及時性和準確性,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重復勞動。
(2)定期核對積數,及時發現問題??紤]按季度或半年核對一次積數,銀行拷貝個人戶積數,由系統進行核對和校驗,發現不等及時查找原因,并根據原始憑證和清冊進行賬務調整,從而確保積數相符。
(3)使用統一、規范的計算機治理系統軟件,實現跨行轉移。使用統一、規范、科學,并經專家評審認可的公積金治理信息系統,不僅可實現跨行轉移,而且對賬工作量也大為減少。
(4)強化對承辦銀行的監管約束機制。中心要以書面形式明確中心與銀行的委托治理關系,明確劃分雙方的職責權限,增強約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