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采用平衡計分卡思想構建綠色供應鏈績效評價體系,并且應用模糊評估法評價綠色供應鏈的績效,最后應用馬爾科夫鏈進行績效預測。
[關鍵詞] 綠色供應鏈 模糊評價 平衡計分卡
自從人類社會進入工業時代以來,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使整個世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創造了巨大的精神和物質財富。上世紀80年代以來供應鏈戰略的實施使市場競爭步入了供應鏈競爭階段,在這個階段考慮的最多的是如何實現供應鏈的優化和協調,最大限度地降低供應鏈的成本,爭取供應鏈各個節點的利益。實現供應鏈戰略進一步加快了經濟的發展,但是過度的追求經濟效益,惡性的開采自然資源,大量的排放廢棄物,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問題,不僅制約了經濟的發展,而且危及人類以及許許多多動植物的生存。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獲得飛速發展,可日趨嚴重的環境問題給我國帶來了許多壓力,很多地方因為環境的破壞而使經濟發展停滯不前甚至出現了倒退的現象,一些地方人們的身體健康也受到很大的影響。在國際上,我國也面臨了綠色貿易壁壘,許多企業遭受損失,特別是農產品和輕工產品受損尤為嚴重。綠色供應鏈管理能很好地改善我國目前的狀況,協調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關系,保證經濟持續穩定健康地發展,所以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建立綠色供應鏈評價體系和評價方法勢在必行。
一、相關理論
1.綠色供應鏈
綠色供應鏈的概念最早于1996年在美國國際科學基金資助進行的一項“環境負責制造”的研究中提出這個概念,認為:在供應鏈的發展中要綜合考慮對供應鏈周邊環境的影響和資源優化利用,其目的是提高資源的優化和利用同時又使整個供應鏈對周邊的環境影響最小。在管理流程上,綠色供應鏈改變傳統供應鏈的開環結構,增加了反向物流環節,實現物料和能量的回收和再利用,從而形成物流“閉環”。不僅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還減少了廢舊產品對環境污染和影響。同時也降低了制造商的經營成本,提高了供應鏈上節點企業的競爭力,最終實現經濟利益和環境利益的最優化,使經濟可持續發展。
2.平衡計分卡思想
平衡計分卡思想是在20世紀90年代初由美國哈佛商學院的卡普蘭教授和諾朗諾頓研究所所長諾頓首先提出,他們構建了一個全新考核體系平衡計分卡,平衡計分卡從財務層面、客戶層面、內部經營過程層面、學習和成長層面四個方面建立評價指標體系。
二、基于平衡計分卡的綠色供應鏈績效評價體系構建
1.綠色供應鏈績效指標體系的設定原則
綠色供應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在設計時即要考慮到指標的涵義、量化方法及各指標之間的聯系,又要根據綠色供應鏈系統性、科學性的特點來進行設計。設計這些指標時應遵循一定原則,本文認為構建綠色供應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時應遵循以下原則:(1)科學性原則。(2)系統性原則。(3)通用性、可比性原則。(4)關鍵性原則。(5)經濟性原則。
2.綠色供應鏈績效指標體系的評價指標
本文依據了傳統的BSC理論加入環境因素,形成了五個維度的綠色供應鏈平衡計分卡,從環境保護角度、財務角度、顧客角度、內部業務流程角度、創新與成長角度五個方面入手來綜合考慮建立供應鏈整體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評價體系即計算方法如下:
(1)資源利用率,資源利用率=(1-未進入產品組成的剩余資源可變現凈值/資源總價值)×100%。
(2)環境影響度,三廢總量(噸)=固體廢棄物+液體廢棄物+氣體廢棄物。
(3)環境聲譽,環境聲譽為定性指標,用4、3、2、1分別表示好、較好、一般、差。。
(4)利潤率,利潤率=(凈利潤/總資產)×100%。
(5)資產周轉率,資產周轉率=(銷售總額/凈資產)×100%。
(6)凈利潤增長率,凈利潤增長率=[(本期凈利潤-上期凈利潤)/本期凈利潤] ×100%。
(7)客戶滿意度,客戶滿意度為定性指標,用4、3、2、1分別表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
(8)市場占有率,市場占有率=(產品銷售數量/行業總銷量)×100%
(9)響應時間,響應時間=滿足突發需求的總時間。
(10)存貨周轉率,P2存貨周轉率=(銷貨成本/存貨平均占用額響)×100%。
(11)質量合格率,質量合格率=(合格產品數/產品總數) ×100%。
(12)產能利用率,產能利用率=(運行產能/最大產能)×100%。
(13)信息共享度,信息共享度=(綠色供應鏈共享信息/綠色供應鏈總信息)×100%。
(14)新產品、技術研發周期,新產品、技術研發周期=新產品、技術研發的統計平均值。
(15)市場預測準確率。D3市場預測準確率=(預測正確次數/總預測次數)×100%。
三、基于模糊評估的綠色供應鏈績效動態評價
前文已述及,本文應用BSC方法選取了15個經典樣本指標來架構績效評價體系,顯然,各指標對于整體績效評價的貢獻各不相同。為此,需要對這15個反映績效特性的指標進行重要性排序。另外,所構建的供應鏈績效評價體系的測量指標之間存在著復雜的因果關系,這使得供應鏈的績效評價具有不確定性的特點,模糊綜合評估方法為處理這種不確定性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因此,模型構建的基本思路如下:首先利用層次分析法(AHP),即通過求重要性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根和進行指標一致性檢驗得出各供應鏈績效評價指標的權重。然后,建立各個歷史時期供應鏈績效評價的模糊關系矩陣,利用模糊評估法求出供應鏈在以往各個歷史時期的績效綜合評價等級,最后用馬爾科夫對以后的績效進行預測。
1.利用AHP計算供應鏈關鍵績效指標的權重
綠色供應鏈的五維平衡計分卡,包括環境、財務、顧客、內部流程、創新與發展5個維度,共由15個關鍵績效指標組成,它們構成了供應鏈的績效評價指標。
第一步,對于環境、財務、顧客、內部流程、創新與發展5個維度根據專家打分結果建立重要性判斷矩陣。
第二步,對五個維度分別建立重要性判斷矩陣,然后經過軟件計算便可分別得到五個維度下各個指標的權重。
第三步,結合前兩步便可以得到15個指標對于綠色供應鏈的權重。
2.模糊評價
假設根據歷史經驗或供應鏈行規,把供應鏈的績效評價結果劃分為G1、G2、G3、G4四個等級,分別對應優、良、中、差。選取合適的隸屬度函數和隸屬度標準值把綠色供應鏈的指標值代入便可以計算得到綠色供應鏈的模糊關系矩陣,從而得到綠色供應鏈當期的績效。
3.馬爾科夫鏈績效預測方法
假設去年某綠色供應鏈12個月的績效如圖1
對于圖1表示的某綠色供應鏈,其狀態空間E={G1,G2,G3,G4}根據2009年1—12月間的績效整體價結果,我們可以得到該供應鏈的狀態一步轉移概率矩陣P:
如果把該綠色供應鏈在2009年12月的績效評價結果作為預測基準P(0),令P(0)=(0,0,0,1),則應用馬爾科夫鏈狀態轉移法可以預測2010年1月的績效評價結果:
P(1)=P(O)#8226;P=(0,1,0,0)
由此可以預計該綠色供應鏈2010年1月的績效評價為G2,即良好。同理可預測以后的月份的績效。
四、結論
隨著社會的發展,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對于商業領域來講,綠色供應鏈的發展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基于此,本文研究了綠色供應鏈,應用于平衡計分卡思想建立了一個綠色供應鏈的評價體系。采用模糊評價的方法對指標體系進行了平價并用馬爾科夫鏈進行未來的預測。以期能對綠色供應鏈上的企業提供借鑒和指導。
參考文獻:
[1]王能民 楊 彤 喬建明:綠色供應鏈管理模式研究,工業工程,2007
[2]張秀萍 徐 琳:綠色供應鏈研究評述,經濟管理,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