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當前,我國農村信用社信貸風險管理工作存在諸多問題:信貸管理制度不完善,內控執行不力;信貸風險高,不良貸款問題嚴重;從業人員素質不高,缺乏必要的風險意識。因此,為確保農村信用社信貸風險管理工作健康、有序發展,有關部門亟需完善基本制度,規范信貸業務操作流程;著力解決不良貸款問題;全面提高信貸隊伍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農村信用社 信貸風險管理 不良貸款
一、我國農村信用社信貸風險管理中的問題
1.信貸管理制度不完善,內控執行不力
從規范的角度來講,當前農村信用社的規章制度雖多,但大都不系統、不全面,未建立有效的制度制約機制。農村信用社雖設有社員代表大會、董事會和監事會,但三會制度沒有落到實處,缺乏對內部控制的監督制約,這很容易導致內控制度松馳,從而使風險隱患加大,不能完全適應當前信貸業務快速發展的需要,為“三違”現象的產生埋下了隱患。
在內控制度執行上,制定的內控制度往往流于形式。在會計出納操作崗上,對業務印章、重要空白憑證及臨柜人數等都有嚴格的管理控制規定,但在實際執行中往往沒有得到嚴格執行。在信貸工作中,審貸分離、貸款三查制度是重要的安全措施,但由于某些領導的私下融通或信貸員的營私而沒有得到執行。
2.信貸風險高,不良貸款問題嚴重
信貸風險一般是指信貸資產在未來損失的可能性,它包括金融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合規性風險和價格風險等。目前農村信用社開辦的信貸業務種類較多,但是由于沒有統一的操作規程,制度建設的滯后和信貸管理的粗放,農村信用社重業務、輕管理,重發展、輕風險的現象較為普遍,信貸規模盲目擴張,大額貸款增長較快,不良貸款反彈的壓力非常大。
另外,農村信用社的主要貸款對象是農戶,資金的用途主要是農業生產和擴大再生產,而農業存在生產周期較長、自然風險大等不利因素,一旦貸款對象的農業生產不能正常運營,諸如發生一些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等,農村信用社就有可能面臨極大的貸款風險。此外,農村人口文化素質水平普遍較低,法律意識相對欠缺,貸款擔保誠信度較低,也使農村信用社的貸款回收上存在很大困難。
3.農村信用社從業人員素質不高,缺乏必要的風險意識
與國有銀行相比,農村信用社的從業人員綜合素質良莠不齊。農村信用社在人員素質培養方面,注重業務素質和能力素質,而忽視人格和道德價值觀的培養和提高;崗位培訓制度不健全、崗位輪換制度沒有得到普遍推行等,這勢必會影響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和管理的質量,制約農村信用社的進一步發展。
二、農村信用社加強信貸風險管理的措施
1.完善基本制度,規范信貸業務操作流程
農村信用社加強信貸風險管理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對現有的制度進一步修訂完善,制定一套適應信合事業發展、能規范和指導信貸工作、能有效防范和化解信貸資產風險的新的信貸管理制度。具體要求是:
首先,制定《信貸管理基本制度》,建立能統領信貸工作的基本制度框架,為各項具體信貸管理制度的建立和信貸業務的開展提供制度保障。第二,規范信貸業務操作流程。建立一整套全面、規范、實用性強的信貸業務操作規程,對信貸業務的每個環節都作出具體規定,使信貸業務規范化、標準化。第三,制定貸后管理實施辦法,明確貸后管理的部門職責,對貸后檢查的各方面內容做出具體規定,規范展期和轉貸行為,使貸后管理走向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有效防范和化解信貸風險。第四,建立健全考核處罰制度,重點解決有章不循、有規不依、有令不止的現象,把員工的行為真正納入到制度的軌道,使每項業務環節都納入監控范圍。
2.著力解決不良貸款問題
不良貸款現象是制約農村信用社發展的一個老大難問題,因此,農村信用社加強信貸風險管理,著力解決不良貸款問題是重中之重。首先,完善擔保抵押制度,降低不良貸款。實行貸款擔保抵押,是降低貸款風險的有效方法。農村信用社應少減少信用放貸,提高抵押、擔保貸款比重。對抵押貸款,要加強對抵押物的評估、管理,確保抵押物的有效性。尤其在辦理財產抵押手續中,應認真核實抵押物的所有權及變現能力,依法簽定抵押合同,減少企業風險損失對其貸款債權產生的風險。另外,信用社在提供擔保貸款時,要重視擔保公司的風險。由于目前國家對于擔保公司的管理比較混亂,多頭管理,擔保公司良莠不齊,因此,信用社一定要對擔保公司進行充分了解,否則會面臨較大的風險。其次,加強對不良貸款的處置和責任追究。對新增的不良貸款,信貸管理部門要及時將情況反映給風險管理部門,對不良貸款的形成原因進行分析和調查,按責任進行認定。同時對已經形成的不良貸款進行新老劃斷,采取責任清收,逐步化解和盤活不良信貸資產,提高信貸資產質量。
3.全面提高信貸隊伍的綜合素質
信貸隊伍的整體素質,關系到農村信用社的可持續發展,關系到信貸政策的貫徹實施,關系到信合形象的塑造和提升。根據目前的現實狀況,提高信貸隊伍的綜合素質,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要提高信貸人員的準入門檻。在面向社會招聘和引進管理型和專業性人才,充實信貸隊伍的同時,要堅持“結合實際、量才錄用、流動管理、嚴格要求”的標準來選拔、管理信貸人員。第二,強化對信貸人員的系統性培訓,一方面要加強全員培訓,通過在崗培訓,引導信貸人員學制度、學業務、學政策、學法律,提高信貸人員的政策觀念、業務素質和理論水平。另一方面重點培養,根據業務發展需要,選派業務骨干重點培養。鼓勵信貸人員參加各類學歷教育或資格考試,對未取得大專以上文憑的,限期取得。第三,建立信貸人員等級化管理的考核激勵機制。對信貸人員實行工效、績效掛鉤,充分調動廣大信貸人員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為信貸業務的健康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參考文獻:
[1] 謝承恒:農村信用社信貸風險管理探析[J]. 當代經濟,2010(3):28-29
[2] 徐宏偉:如何加強農村信用社信貸風險管理[J]. 今日科苑,2010(8):135
[3] 沈小袷 王加燦: 我國農村信用社信貸風險防范系統探討[J]. 科技創業月刊,2010(1):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