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讓青少年擁有更強健的體質,將關系到中國的未來、民族的復興。
《中國青年報》于3月30日刊發的報道《國民體質監測顯示我國青少年體能連續10年整體下降》,引起了公眾廣泛關注和討論。青少年體質持續下降的主要責任在誰?前不久,《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騰訊教育對3016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7.9%的人首選“應試教育體制”,48.6%認為責任在“政府”,48.1%的人選擇“學校和老師”,43.4%的人選擇“父母”,41.3%的人認為“青少年自身”也要承擔責任。(《中國青年報》4月13日)
的確,在不停舞動的高考指揮棒下,青少年把時間和精力全部花在了啃書本、爭分數上,學校忽視其他素質的培養,學生沒時間體育鍛煉,久而久之,青少年的身體素質就越來越差。因此,“應試教育”成為了青少年身體素質下降的頭號因素。
然而,筆者認為,“應試教育”的體制并不是青少年體質下降的必然因素。我們知道,世界上很多國家和地區都是“應試教育”體制,日本就是典型,為何這個國家不存在青少年體質持續下滑的問題呢?
首先,日本有完善的保健制度。日本政府引導,發起了國民“飲食運動”,其目的從“豐富營養”到“營養平衡”,再到“飲食教育”活動,其要求不斷提高;而且日本還非常重視有關學校飲食的立法,有一套完善的學生飲食制度。而我國學校的飲食制度和法規相對薄弱,學生食堂的飲食事故時有發生,受到了社會的高度關注。在近年來的“兩會”上,有些代表已經提出“學生午餐”的提案,期待我國早日出臺和完善有關飲食法案,這是提高學生體質健康的重要一環。
其次,日本有健全的體育政策法規。日本的《體育振興法》和《體育振興基本計劃》均把群眾體育和學校體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并且針對“少子化”、“學生體力下降趨勢”等現象專門提出了詳細的實施措施和步驟。我國的體育法規也應進一步關注競技體育、群眾體育和學校體育的平衡發展。加大群眾體育和學校體育政策法規的立法力度,為群眾體育,尤其是青少年學生體育活動的開展提供法律保障和支持。
最后,日本綜合措施非常全面。日本文部科學省中央教育審議會提出的提高學生體力的綜合對策非常全面,包括性的宣傳活動、體育環境條件建設、學生參加體育活動動機的培養與激發和加強研究與合作等。相比之下,我國的綜合措施還非常欠缺。
少年強則國強!百年前,梁啟超這句話聲猶在耳。新世紀,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的持續下滑又賦予了這句話新的含義。如何讓青少年擁有更強健的體質,將關系到中國的未來、民族的復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相信只要我們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借鑒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堅持不斷地實踐和努力,就一定會在不遠的將來扭轉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持續下降的被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