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建立健全我國國企現代化的企業制度,是我國發展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我國的市場經濟發展到今天,大量企業在根據市場經濟發展的必要規律改革自身的財務管理制度,本文就建立國有資本財務管理制度的方法進行探討。
[ 關鍵詞 ] 企業 決策者 財務管理
一、國企財務管理現狀的分析
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出現了傳統模式的束縛與現代新模式不確定的沖撞,引起了國企財務管理的混亂狀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內部管理制度不完善
制度雖有,但執行沒有硬約束;事后檢查較多,事前控制不夠,企業財務人力資源開發、配置不合理,財務狀況不透明,會計信息失真,一些國有企業會計核算隨意性較大,這都是受內部人為控制因素的影響。
2.思想滯后
觀念陳舊、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不能適應當前形式,同時,國有企業改革不到位:國有企業改革的總目標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但對現代企業制度下的財務管理應當是怎樣的,卻未能勾畫出基本的輪廓。
3.資金管理不善
資金流向失控,加大了財務風險,而另一方面,資金使用效率低,占用不集中。有的集團內部,子公司設立的賬戶少則幾個,多則幾十個,一方面閑置、沉淀了大量資金,另一方面卻又因為籌集不到急需的小額資金,拿不出錢來調劑企業的資金余缺,導致財務費用有增無減,銀行貸款余額居高不下。
二、構建與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財務管理體系
1.改革企業產權制度,創造財務管理的條件
理順國有企業產權關系,處理好國家所有權與企業法人財產權的關系,建立經營者的所有權制約機制,明確產權關系上的自負盈虧責任,在明晰企業產權關系的基礎上,建立和完善產權市場。
此外,國有企業還可以通過產權市場實現產權轉讓和流動,推動國有資產存量流向經濟效益好的企業,流向國民經濟需要重點發展的部門,實現國有資產存量的優化配置。
2.改革企業組織制度
改革政府管理職能和管理體制,真正做到政企分開。政府作為國有資產所有者,可以建立一套科學有效的國有資產管理制度,同時,政府作為社會管理者,可以依據法律制定各種必要的規章制度,培育和促進市場體系的發展,形成比較完善的市場規則和社會秩序。
另外,國有企業組織制度改革的重點是建立公司制企業,為此,必須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和我國國情的企業領導體制與組織管理制度。
3.加強和改善企業的經營管理
(1)要更新企業經營管理上舊的思想觀念,確立以市場為中心和依托的現代化管理觀念;(2)要實現管理組織現代化建立市場適應性能力強的組織命令系統,健全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徹底改變無章可循、有章不循、違章不究的現象;(3)要建立高水平的科研開發機構和高效率的決策機構,加強企業發展的戰略研究制定和實施明確的企業發展戰略、技術創新戰略和市場營銷戰略并根據市場變化適時調整。
三、構建與新制度相適應的監管與評價體系
1.委派國企監事會和財務總監
現代企業制度實行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即由企業經營者直接控制企業的各種主要的經營活動,他對整個企業的經營狀況負有全權管理的責任,但如果企業經營者在沒有獲得各種詳細的信息的情況下,冒昧的做出了各種決定,企業就很容易造成各種各樣的錯誤決策。因此在國家在現代企業財務管理制度之下,委派一些國企的國企監事會和財務總監到企業內部去參與企業內部的改革與變更,就能夠有效地制止國企經營者的各種滿目的錯誤決定。
2.建立財務管制體系
在完善監督管理的基礎上,對國有資產的監督和評價還應從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加強管理,在外部財務管制方面,財政部門以國有企業為對象,對國有資產投入的管理、企業資產營運的監督、企業重大財務收支的監督、國有資本收益的管理、企業財務考核與評價、違法違規的法律等內容作出評價,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保障出資人權益的需要,合理界定財政部門在企業資產與財務管理方面的權利和義務,規范企業資產管理和財務行為。對國企內部財務管制中,應采取的政策是:第一,適度集權制。主要為適度集中籌資權和投資權,包括股權投資與轉讓、固定資產構建與處置、貿易交往與銷售、新產品的投資開發等,形成相應的工作制度,提高決策的科學性。第二,建立內部報告系統。報告企業經濟業務事項處理過程的信息,如重大經濟業務事項處理跟蹤報告、損益報告、費用報告、現金流量報告和資產質量與債務形成等情況的報告,它是動態地了解被監督企業情況,發現問題和及時進行動態控制的重要手段。第三,成立內部結算中心。統一內部結算單位現金收入、資金撥付、對外籌資和往來結算,它能有效地強化資金管理,控制財務收支,提高財務信息真實性和及時性。
3.制定國有資本預算考評制度
在現代企業財務管理中,財務預算是一系列專門反映企業未來一定預算內預計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是建立現代財務制度的一項重要工作。企業財務預算必須服從決策目標的要求,盡量做到全面地綜合、協調、規劃企業內部各部門各層次的經濟關系與職能,使之統一服從于未來的經營總體目標的要求。財務預算能使決策目標具體化、系統化、定量化,能夠明確規定國企有關生產經營人員各自職責及相應的奮斗目標,使企業的資源獲得最佳生產率和獲利率的一種方法。企業的總目標通過預算被分解成各級各部門的具體目標,如果各級各部門都完成了自己的具體目標,企業的總目標也就有了保障,國企資本的保值、增值便有了保障。現代化生產是許多共同勞動的過程,離不開業績的考核,通過考核,對每個經營者的工作進行評價,并據此實行獎勵和安排人事任免,從而促進現代企業制度的完善。
參考文獻:
[1]財政部財企[2001]325號文件《企業國有資本與財務管理暫行辦法》
[2]李心合:《關于財務理論若干問題的研究》,財經研究,2001年,第1期
[3]謝軍蓉:西方財務管理中國財政出版社,19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