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農業,農村,農民,“三農”問題已經成為我們當前社會生活的重中之重,農民朋友究竟需要什么樣的電視節目?電視媒體應該制作出什么樣的農業電視節目才能滿足廣大農民朋友的收視需求?農業電視從業者應該遵循什么樣的工作理念才能制作出真正貼近農民,切實反映農民生產和生活的電視節目?就這些問題本文進行了一些思考。
[ 關鍵詞 ] 農業電視節目 思考 創新
近年來,我國農業電視節目有了比較快的發展,有些農業電視節目已經在觀眾中有了一定的影響力,但是農業電視節目仍然不能同新聞,娛樂,文藝節目相抗衡,制作出的農業節目精品不多,難以產生較大影響。因而,農業電視節目制作就要走創新之路,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
一、農業電視節目制作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1.觀念認識上的不足。農民群體有什么特征?農民究竟有什么樣的利益要求?這些問題并不是每一位農業電視節目從業者都十分了解的。在有些人看來,農民說話粗俗,素質低下,在社會上低人一等,如此以來,許多農業電視節目從業者不自覺地就與農民產生了一層隔膜,他們往往以教育者的姿態出現在農民面前。
2.知識儲備上的不足。相當多的農業電視節目從業者是沒有從事農業電視節目制作工作經驗,他們缺有關農業生產規律,市場規律,價值規律等方面的知識。
3.某些內容不符合農民的需求。農業電視節目內容城市化傾向比較明顯,廣大農民真正想要關注的內容在農業電視節目中很少能夠看到。有關農村、農民、農業的報道缺乏貼近性與針對性,無法滿足廣大農民對政策的了解和對科技致富信息的需求?!爱敶襟w傳播的信息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在形式上,絕大部分都是針對城市市民,而針對農民、農民工的報道,特別是信息服務方面的內容則很少。在涉農報道中,農民本應是主角,但在現實的‘三農’報道中,農民的這種主體地位被邊緣化了,農民角色被有意無意地配角化了,甚至成為媒體的‘集體盲區’。農民、農民工等群體很少有機會在媒體上露面,更不可能成為媒體話語體系的中心。”
二、農民喜歡收看什么樣的農業電視節目
“電視節目應當多為農民提供致富增收的好政策和好項目信息。要考慮到農民的迫切需要,真正為農民解決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幫助他們牽線搭橋,尋找專家,解決疑難。比如退耕還林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好政策,具體怎么補助,農民應該怎樣做才能得到足額的補助,務必要向農民講清楚?!?/p>
一方面,農民觀眾希望通過收看農業電視節目想要獲取的信息是方方面面的,但是就農業本身來說,首先農民想要獲得的是農業技術方面的信息,也就是說哪些新的技術產生推廣能夠很快地影響到他們的農業生產,提高他們的農業生產效率,使用這項新技術以后究竟能給自己增加多少家庭收入。第二是農業生產資料的價格,比如化肥、農藥,地膜,種子的價格信息,因為這些都關系到他們生產的成本,與他們的收入緊密相聯。第三是農產品的市場價格信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民的生產決策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農產品市場上的價格。農民需要根據這些具體的農產品市場價格信息來考慮自己該種什么或者不該種什么,什么時候出售自己的農產品能夠獲取最大的收益等等。第四是外出務工信息,他們希望了解到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能夠找到什么樣的就業信息等等?,F在農村富余勞動力比較多,許多農民朋友非常愿意出去尋找賺錢的好機會,所以外出就業的信息對他們來說就非常重要。
另一方面,在當前新農村建設中,改變農村落后的封建習俗,倡導優秀傳統民族文化,應該是農業電視新聞節目制作創新的努力方向。農業電視新聞節目應當致力于改變農村落后的舊觀念,傳播現代文明,通過電視表現手法將現代意識注入農村,逐步改變農村落后的生產生活方式、思維方式以及審美情趣。實踐證明,這樣內容的農業電視節目深受廣大農民朋友喜愛。
三、思考與建議
中國電視已經呈多元化趨勢,競爭日趨激烈。那么我們的農業電視節目從業者要如何應對,才能使我們的農業電視節目真正做到服務農民、指導農民,才能更好地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呢?
1.提高農業電視節目從業者的基本素質。毫無疑問,農業電視節目應該服務于中國廣大農民,服務于他們的生產與生活。廣大農業電視節目從業者就應該了解農業生產的全部過程和農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現在許多農業電視節目往往是脫離農民和農業生產,農民看不懂,或者根本就沒有興趣。制作農業電視節目必須要有一批懂得農業生產知識、了解農民生活的電視節目從業者,只有這樣,才能制作出真正服務農民,受農民歡迎的農業電視節目。
要想使農業電視節目真正貼近農民朋友,這就要求農業電視節目從業者要能夠深入農村基層,必須真正對農民的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另外,農業電視節目從業者要真正能夠做到與農民平等交流,避免出現一副盛氣凌人的架勢。農業電視節目從業者不但應該掌握電視制作本身的知識和技能,還應該掌握與他所制作節目內容本身相關的農業知識,才能制作出知識性強、可視性強的農業電視節目。還有,由于農業范圍的廣泛性、我國地域的廣闊性以及農民需求的不同層次性,所以這就需要廣大農業電視節目從業者通過不斷地學習,深入地了解農村,了解農民,真正弄清楚我們農民朋友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弄清楚他們最需要的是什么,根據不同觀眾群體的不同需求對農業電視節目進行細分,切實做到有的放矢。
2.要對農業電視節目進行準確定位。對農業電視節目進行準確定位就是要將農業電視節目的重點集中在廣大農民朋友身上,對節目的長度、觀眾的收視習慣與作息時間做出準確把握,從而合理安排,精心設置,使農業電視節目真正姓“農”。電視是農民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農民之所以不喜歡農業電視節目,主要原因在于農業電視節目所提供的信息與農民需求的信息差距比較大。比如,國家出臺一項新的農業政策,有些農業電視節目僅僅是全文播發,而不加任何解釋,節目這樣播出對農民了解政策是不會有太大用處的。農民希望通過收看農業電視節目能夠非常詳細地了解政策對自己的影響,對自己的經營,對家庭收入的影響,具體說就是該政策能給自己帶來哪些好處,帶來哪些壞處,收入將會增加還是減少,能夠增加多少或者減少多少,這就需要我們廣大農業電視從業者在制作節目時要為農民算細帳,算明白帳,使農民朋友一看就能明白;還有,廣大的農業電視節目從業者應該根據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環境、條件,為農民提供及時準確的信息和經驗,讓他們覺得農業電視節目對生產、生活確實有用,能讓他們在有限的土地上創造出更高的產值來。比如,在提供棉花籽種信息時,就應當提供該棉花籽種能夠適宜的地理,氣候,土壤,光照,水分條件等信息,并要明確說明該棉花籽種適宜播種的具體地區以及應該提供哪些相關的技術指導;農業電視節目提供的信息,應該考慮到地區之間的差異。全國各地農業資源和歷史情況差異比較大,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農業文化、特色農業產品,電視媒體可以制作一些反映這種特色農業文化的節目播出。比如棉花業在新疆農業中的比重越來越大,棉花新品種層出不窮,已經形成了獨具新疆特色的棉花產業文化,這種獨具新疆特色的棉花產業文化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表現得尤為突出,所以我們在制作有關新疆棉花產業的節目就應該突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棉花產業文化。播出的時間還要根據農民的作息時間,比如在新疆秋季采摘棉花的九,十月份農民們起早貪黑,兩頭不見太陽地奮戰在棉田,這兩個月的農業電視節目就應根據農民朋友的作息習慣調整,應當等農民朋友收工回來再播出。
3.創新農業電視節目形式?!啊r’”報道有著一般報道不同的個性和特點。提高“‘三農’”報道的影響力、感染力,對電視媒體來說,就要確立嶄新的報道意識,用優秀的、豐富多彩的、富有個性和特色的、適合農民口味的報道和節目引導人、感染人,培育導向性強的大眾文化。
我們還可以嘗試制作“訪談”形式的農業電視節目,邀請農業院校,農業科學院,農學會,植物保護學會的專家學者來電視臺一起制作節目,由這些農業專家來講解農業生產技術,解讀農業政策,這樣我們制作出的農業電視節目就會具有權威性,更具說服力,從而吸引更多的農民朋友觀看,更好地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
農民看電視的主要目的是消遣娛樂,所以廣大電視農業節目從業者應該探討如何制作出健康有益的農業電視娛樂節目。比如我們可以嘗試利用農村個性化的語言,針對具體某個地區來說,就可以運用這個地區的“方言”,“土語”來播報,以增加農業電視節目的貼近性,增強節目的娛樂性;提倡農民“參與式”的、 “互動式”的節目形式,比如請農民進演播室現身說法地傳授自己的“致富經”,或者讓農民談自己對今后農業生產的打算和要求,談談對當前新農村建設的想法和建議,以此來抓住農民觀眾,增加他們對農業電視節目的興趣;農業電視節目要寓教于樂,貼近農民生活。農業電視節目的一個最大特色就是以貼近生活為主,傳播科學知識和致富信息,這就需要我們在工作中,用直觀、形象的手法來表現,讓農民切實能夠感受到,農業電視節目的解說詞必須通俗易懂,避免出現專業性太強太多的術語。
農業電視節目還可以通過巧設故事情節,增加懸念辦法來吸引農民朋友收看。如果在制作農業電視節目時,能夠加入一些故事情節,設置一些懸念,就可以增加節目的可視性和趣味性,比如在推廣某項新技術,介紹某條新經驗時,就可以通過具體某個農民使用此項新技術的成功經歷,以講故事的形式播出,這樣就會引起農民對電視節目的興趣。
總之,農業電視節目制作創新,是電視媒體自身發展的需要,更是當前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迫切需要。農業電視節目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改革和創新農業電視節目的內容與形式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參考文獻:
[1]羅陽富:“三農”報道存在的問題及思考[J].安徽農業科學,2007(23):73
[2]肖 淵:農業節目如何做到“三貼近”[J].聲屏世界,2004(1):54
[3]盧建偉 劉錦鋼:電視“三農”報道改進策略[J].青年記者,2009(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