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和諧社會建設,是黨在新時期新階段提出的新任務和新要求。工會作為工人階級群眾組織,作為黨聯系群眾的橋梁紐帶和職工利益的代表者、維護者,要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企業和諧。
一、強化自身建設,是創建和諧企業的保證
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部署給工會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工會組織要加強自身建設,正確定位,發揮優勢,促進企業和諧發展。
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要深入學習貫徹十七大精神,提高理論水平。要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緊密結合實際,推動工作。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探索企業工會工作的新路子,積極推進工會工作群眾化、民主化和法制化。
提高政治素質,增強工作能力。工會干部要努力學習工會基本理論和職工維權的法律法規,熟悉黨和政府的路線方針政策,掌握市場經濟、經營管理知識,提高為人民服務、為群眾辦實事的本領,努力創造一流工作業績。
強化服務職能,增強服務意識。要以辦實事、見實效為工作目標,深入一線調查研究,了解職工思想狀況,全力解決好職工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尤其是對困難職工、下崗職工,給予真誠幫助,努力做到維護職工合法權益,讓職工滿意、讓黨組織放心。
二、動員職工建功立業,促進企業改革發展
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使企業更有實力協調處理和解決問題,從根本上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深入開展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圍繞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開展科研攻關、技術創新、小改小革活動;圍繞建設節約型企業,開展節能降耗、增收節支勞動競賽和合理化建議活動。不斷完善組織機構,健全工作制度,完善活動操作、評審、推廣、表彰等工作機制,保證技術創新活動規范有序開展。
深入開展群眾性安全競賽活動。保障職工的人身安全是工會維權的核心內容。要以貫徹《安全生產法》為契機,加大安全生產宣傳力度,引導職工樹立“我要安全”的觀念。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群防群治、依法監督”的工作方針,開展“安全生產月”和“反三違”活動。健全工會勞動保護監督網絡和監察隊伍,為職工營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環境。
為企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皠摻▽W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活動是提升職工思想、文化和技能素質的有效載體。把班組學習、團隊學習作為活動重點,引導職工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開展導師帶徒、技能比武等活動,促使“精一門,會兩手,懂三行”的復合型人才大批涌現,成為企業發展的堅強后盾。
三、強化工會維權機制,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內容,拓寬民主渠道,保障職工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是工會應著力抓好的工作。
進一步完善職代會制度。充實和豐富職代會內容,不斷探索民主評議領導干部、職工提案和職工代表巡視的新形式和新做法。堅持和完善黨政工聯席會及工會常委會、全委會等日常民主管理制度,確保職代會各項職權的落實。加大職工代表培訓力度,提高其參政議政能力。
健全平等協商和簽訂集體合同制度。推行平等協商和簽訂集體合同制度,把職工關心的勞動關系熱點、難點問題作為平等協商、簽訂集體合同的重點。抓好動態管理,防止出現重簽訂、輕協商、簽完就算等現象。推進平等協商向工資改革、機構改革等方面延伸,建立健全勞動關系矛盾的預防、預警機制,努力化解矛盾,維護職工隊伍的穩定。
進一步健全依法維權制度。吃透職工隊伍情況,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問題,能解決的立即解決;不能解決的,及時向黨組織和行政領導反映,爭取解決;真正解決不了的,要向職工解釋清楚。認真開展廠務公開,努力做到領導決策、工程項目、選人用人、分配、獎懲等公開,切實保障和實現職工知情、參與、監督和決策權利的落實。
四、深入開展扶貧幫困工作,促進企業團結穩定
工會作為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紐帶,要始終把職工群眾的切身利益放在第一位,為職工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
構建長效幫扶體系。建立健全扶貧幫困的長效機制,堅持做好6項制度:調研報告制度、困難職工檔案動態管理制度、扶貧和大病助學基金制度、結對幫扶制度、困難補助公示制度、“六必訪、六必到”制度。不斷完善特殊救助機制、法律援助機制等,整合各方資源,建立企業與社區聯動機制,為特困職工和弱勢群體說話辦事,為企業分憂。
開展系列幫扶活動。定期開展職工生活狀況調查,建立特困職工家庭檔案。堅持開展“夏送清涼”、“金秋助學”、“冬送溫暖”等活動,完善職工大病借款制度,做好傷病住院職工慰問,組織職工健康查體,保證職工權益的落實。
拓寬幫扶領域。送思路、送辦法、給出路,變為困難職工“輸血”為增強其“造血”功能。扎扎實實地為職工辦實事做好事,每年至少為本單位職工做1-2件好事實事,一級抓一級,一級帶一級,務求實效。積極參與企業重大事項決策,誠心誠意反映職工的意愿,從源頭維護職工利益。
五、豐富職工精神文化生活,建設和諧企業文化
服務和滿足職工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工會服務企業、創建和諧企業人文環境的重要舉措。
實施“凝聚工程”。運用報紙、電視、事跡報告會、座談會等多種形式,加大先進人物宣傳,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艱苦創業精神,唱響時代主旋律,營造和諧向上的企業文化氛圍。
提供健康環境。搞好“兩堂一舍一室”建設,辦好職工俱樂部和職工書屋,搞好宣傳欄和工會網站,改善文體活動場所,增加開放時間,合理規劃健身廣場和文化廣場,為職工文體活動提供優質服務。打造文化品牌。加強文體協會建設,支持和組織職工開展文化藝術節、體育運動會、書畫攝影比賽等活動,豐富職工業余文化生活,增強企業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