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廣東工業發展環境分析及對策建議

2010-12-31 00:00:00趙玲玲高超平
商場現代化 2010年14期

[摘 要] 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省適時大力推進工業化和調整產業結構,帶動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后金融危機時期,廣東工業發展迎來機遇:金融危機有可能使西方加速產業轉移步伐;科技創新與技術變革的到來;擴大內需及產業轉移系列措施;珠三角改革發展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同時,也面臨著挑戰:傳統勞動密集型的加工制造業仍面臨巨大沖擊;自然生態環境急劇惡化;區域競爭壓力日益增強; CAFTA有可能帶來沖擊。未來,廣東將繼續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構建特色現代產業體系,深化粵港澳及東盟的經濟合作,推動“雙轉移”。

[ 關鍵詞 ] 發展環境 廣東工業 對策建議

一、廣東工業發展現狀

依托改革開放的春風,廣東省適時大力推進工業化和調整產業結構,與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和市場需求結構的變化相適應,使工業始終成為經濟增長力量的核心。工業經濟快速發展和工業產業規模迅速擴大,促進了廣東經濟實力的進一步提升。

20世紀80年代,廣東選擇了輕型、外向的產業發展戰略。1978年~1991年,廣東省工業年均增速達到21.23%,是同期全國工業年均增速的近兩倍。20世紀90年代以后,產業發展開始進入以資金、技術密集型為主導的深加工、重型化發展新階段,收入彈性值大、生產率上升基準高的重化類工業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進入新世紀后,重工業繼續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勢頭,其年均增幅高出輕工業10個百分點。

廣東是中國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1978年-2005年,GDP年均增長速度達到13.5%,28年經濟總量增加了120倍。2005年,廣東以占全國1.9%面積、7.0%人口,創造了占全國九分之一的經濟總量,七分之一的財稅生成量和三分之一的進出口貿易總量。《廣東省工業九大產業2005年~2010年發展規劃》和《廣東省工業產業結構調整實施方案(2004年修訂稿)》指出,預計至2010年,九大產業總產值合計達5.16萬億元,占全省工業總產值77.6%,年均增長18%,初步建立起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工業體系。九大產業包括電子信息、電器機械(機械、家電)、石油化工、紡織服裝、食品飲料、建材、造紙、醫藥、汽車等產業共10個行業。九大產業發展規劃體現了優先發展電子信息、石油化工、機械裝備等三大新興產業的產業發展策略,其年均增速在20%以上,到2010年,三大新興產業占工業總產值的10%以上。在產業基地、重大項目的規劃布局上,既注重促進珠三角產業加快升級和轉變增長方式,全面提高參與國際競爭的實力;又充分考慮東西兩翼和山區的特點、資源優勢,提高區域工業經濟的自我發展能力,引導產業轉移。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地區工業化進程>課題組的測算,到“十五”末期,廣東省已經進入工業化后期的后半階段,在全國僅次于京津滬三個直轄市。

目前,廣東已經成為世界著名的制造業基地之一,2009貿易總值達到6111.2億美元。未來一個時期,廣東將繼續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增強產業實力,構建廣東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深化粵港澳及東盟的經濟合作,實施“雙轉移”戰略。進入到后全球金融危機時期,廣東又將迎來挑戰與機遇,進入新一輪的經濟增長周期。

二、廣東工業發展機遇

1.全球金融危機有可能使西方加速向中國包括廣東產業轉移的步伐,給廣東工業產業發展及在新一輪國際分工格局中搶占產業鏈制高點帶來新的機遇

隨著各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發展完善,市場作為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不斷深化。全球范圍內區域資源稟賦和區域經濟發展差異較大,產業成長進度不一致,國際分工會不斷深化,產業調整升級將持續。依據產業轉移規律,產業的轉移必須與工業化進程相適應,即產業的發展戰略應當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情況。全球金融危機過后,國際分工產業轉移出現新特征:發達國家經濟衰退明顯,新興產業發展困難,對傳統工業保護有所加強,“再工業化”現象會影響到國際產業轉移的進展。同時,許多快速成長的行業表現出較好的投資前景,如生命科學產業、農業食品產業、新材料、新能源等,以產業重組為背景的新一輪跨國并購熱潮將會隨著世界經濟的復蘇而出現。

改革開放至今,廣東已具備承接國際產業轉移的豐富經驗,珠三角地區自身也將迎來結構升級、產業轉移的階段。金融危機下,全球產業將進行新一輪調整,發達國家正積極調整其產業政策,加速轉移其自身不再具備競爭優勢的產業,其中包括部分高附加值的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廣東工業產業發展迎來新的機遇,力求在新一輪國際分工格局中搶占產業鏈制高點。

2.當前全球金融動蕩和經濟危機,正強烈地激勵和加快科技創新與新一輪技術革命的到來。這就為廣東工業產業尋求新突破并優化產業結構,提升國際分工地位提供機遇

金融危機沖擊過后,世界經濟必將經歷一段較長時間的低迷、調整和變革期。當前,世界各國積極探求步出衰退、走向繁榮的路徑,許多決策者和科學家更多地關注——科技創新促進經濟復蘇。

為了應對金融危機的沖擊,防止經濟大幅度下滑,世界各國不約而同都想到了通過科技創新尋覓新的經濟增長點。中國政府提出的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措施之一,就是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加快實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特別是在微電子、新能源、通信技術、裝備制造、生物醫藥、航天航空等16個重大專項取得突破,將為中國經濟在更高水平上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目前廣東工業產業大多處于微笑曲線的最底端,研發、營銷兩頭在外,僅保留利潤甚微的生產加工環節。全球金融動蕩和經濟危機影響持續下,科技創新與新一輪技術革命即將到來。這就為廣東工業產業向研發端推進,尋求新突破并優化產業結構,提升國際分工地位提供機遇。

3.國家和地方出臺的擴大內需系列措施,及廣東產業轉移戰略,為廣東加速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供了機遇

2008年底爆發“金融海嘯”席卷全球,嚴重沖擊各國經濟。為應對“金融海嘯”的沖擊,著手重建經濟工作,中國中央政府出臺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及一系列配套措施,在兩年內投入4萬億元人民幣擴大內需;廣東也啟動了總投資達2.37萬億元人民幣的新十項工程計劃。刺激內需、鼓勵消費,為廣東提供了產業升級的“轉身空間”。隨著經濟形勢的急劇變化,國內外市場需求也發生重大改變,依托擴大內需政策,倡導合理科學消費,帶動新興潛力產業快速發展。

廣東省政府于2005年3月推出《關于我省山區及東西兩翼與珠江三角洲地區聯手推進產業轉移的意見》,部署產業轉移大行動。2008年5月24日,廣東省委、省政府進一步作《關于推進產業轉移和勞動力轉移的決定》,強調實施“雙轉移”戰略意義。廣東產業轉移,主要工作是大力推動勞動密集型產業從珠三角地區向欠發達地區轉移,實現當地產業成長,也為珠三角地區產業發展騰出空間,吸引高附加值產業,帶來更高產值和勞動力單位產出。產業轉移策略為廣東加速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供了“發展空間”。

4.珠三角改革發展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提供了廣闊空前、無限商機

為應對國內外經濟形勢發生的變化,更好的解決珠三角地區經濟結構轉型和發展方式的轉變,以迎戰更為嚴峻的挑戰,2009年1月8日,經國家審議并通過的《珠三角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年~2020年)》正式頒布。規劃綱要對廣東工業產業戰略定位如下:世界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打造若干規模和水平居世界前列的先進制造產業基地,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企業和品牌,發展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相配備的現代服務業體系,建設與港澳地區錯位發展的航運、物流、貿易、會展、旅游和創新中心。

隨著珠三角改革發展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并予以實施,這必將為廣東工業發展提供廣闊空前、無限商機。產業發展將會出現新特點:(1)電子信息高端產品制造、裝備制造(包括汽車)等先進制造業將占據主導地位。(2)精細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等重化工、能源類產業發展潛力巨大。(3)紡織服裝、家具制造、陶瓷制造等勞動密集型的輕型加工制造業比重將不斷下降。(4)港口物流、營銷、研發設計、文化創意等生產性服務業快速發展。

三、廣東產業結構調整及轉型面臨的挑戰

1.全球金融危機已基本觸底,廣東工業發展外部需求顯著減少,國際競爭日趨激烈,投資和貿易保護主義上升,使廣東勞動密集型產業面臨巨大沖擊

金融危機直接沖擊下,珠三角企業經歷了一輪殘酷的優勝劣汰。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已經基本見底,全球經濟將進入一段較長時間的低迷狀態,廣東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又將接受新一輪的考驗:(1)外部需求萎縮。危機沖擊下美國、歐盟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儲蓄——消費關系將繼續調整,消費需求的理性回歸,外貿需求減少。海關數據顯示,2009年110月,廣東對香港出口服裝下降15%,對歐盟出口服裝下降13.1%。(2)投資和貿易保護主義上升,金融危機下,各國企業尋求政府保護本國產業的關鍵時期,也是貿易摩擦高發時期。2009年7月份以來,阿根廷、加拿大和巴西等國分別對我國出口鞋實施反傾銷保護措施,加上歐美、俄羅斯甚至發展中國家競相模仿提高本國商品的準入門檻,使得廣東鞋出口明顯受阻。(3)國際市場上中低檔產品競爭對手日益增多,市場飽和問題越來越突出,我國包括廣東工業制成品出口貿易增長將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

2.以依賴大量物耗為前提的粗放型加工制造業體系,面臨全球資源短缺的嚴重沖擊,也致使自然生態環境急劇惡化

改革開放以來,廣東承接了國際產業轉移,依靠大規模廉價的土地、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投入,依靠大規模的投資拉動,以大量消耗資源、破壞環境為代價,從而拉動經濟,即依靠高增長、高投入、高能耗、高風險的“四高”粗放型加工制造體系。隨著經濟形勢急劇變化,廣東粗放型增長方式難以為繼。

(1)全球資源短缺,能源價格上漲,土地、水資源的瓶頸約束導致生產成本上升。資源消耗的無節制導致原本資源匱乏的廣東發展處于十分尷尬的被動局面,煤炭、石油、礦石等大宗能源、原材料完全依賴于省外和國外的供應;油價的大幅攀升,尤其是2005年7月以來蔓延珠三角的成品油供應緊缺,給廣東的陶瓷、玩具、運輸等行業帶來了巨大沖擊。電荒、油荒、水荒、地荒漸次出現。

(2)環境惡化,生態失衡加重,嚴重地制約著廣東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廣東的工業化進程也伴隨著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主要包括:一是水質污染。據環保部門統計,廣東省江河水質污染越來越嚴重,江河自凈能力減弱,2004全省水質達標江段數下降7個百分點;二是空氣污染。每年廣東二氧化碳排放不斷上升,廣東部分城市空氣污染不斷加重,全省多數地區酸雨污染仍然嚴重,區域性光化學煙霧,灰霾天氣;三是土壤和食品污染。據中國環保總局的一項調查初步顯示,珠三角地區有40%的農田菜地受重金屬污染情況超出安全標準,其中10%屬于嚴重超標。

3.國內區域競爭壓力日益增強

2005年,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出版《2004~2005年: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報告》,該報告指出從生產總值角度看,長三角的地區生產總值和三次產業增加值均遠大于珠三角和京津冀,其絕對值比后兩者之和還多。珠三角人均生產總值則明顯優于長三角、京津冀,為長三角的1.2倍,京津冀的2倍。同時,報告從對外貿易和實際利用外資等指標分析,認為外資的投資熱點將向長三角和京津冀地區傾斜。廣東面臨的區域競爭壓力日益增強。

(1)產業結構競爭。在制造業發展過程中,長三角地區更多以當地傳統制造業為基礎,承接國外產業轉移,進行產業布局和體系構建。而珠三角地區則主要是以“空降”方式接受國外產業轉移,較少和當地歷史產業基礎進行有效嫁接。因而,長三角較之珠三角制造業有比較明顯的“多樣性”,而珠三角制造業的專業化程度相對更高。地區專業化程度高也意味著珠三角地區制造業的集中度比較高,而制造業整體具有較強的“單一性”(如過多集中于服裝、玩具和輕工等勞動密集型加工貿易行業),因此,當遇到外部市場變化時,珠三角制造業相對于長三角,缺乏多樣性產業的選擇余地,受到的影響沖擊會更大些。

(2)經濟增長競爭。廣東是典型的“外源型”經濟體,處于國際產業鏈低端,是經濟危機的最慘痛害者。而長三角地區工業發展一部分依托國際市場,更多是依靠其身后實力不俗的廣闊經濟腹地。金融危機下,珠三角發展速度放緩的趨勢將延續,長三角競爭力的相對穩定。外資不斷向長三角轉移,珠三角發展外向型經濟的優勢減少,發展動力減弱,外資企業及產業鏈中相關部門也可能隨之轉移,這必將減緩珠三角的經濟發展速度。同時珠三角以輕工業為主,多為低投入、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面臨著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挑戰,以及科技競爭力相對較弱等原因,導致經濟發展動力后勁不足。

4.中國加入CAFTA,廣東成為首批沖擊的省份

2010年1月1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全面啟動,區內擁有20億人口,6萬億GDP,4.5萬億貿易額,實現7000種商品零關稅。作為我國對外貿易第一大省,廣東看到新的經濟騰飛點,也不得不思考潛在的沖突:引進外資,出口市場。

(1)依賴外資。20世紀90年代以來,歐美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和亞洲“四小龍”等新興工業化國家或地區將自身不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向外轉移,他們自己則重點發展自身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廣東和東盟國家藉此大力引進外資,承接產業轉移,推動本國經濟發展。中國(主要指東部沿海地區,尤其是珠三角地區)和東盟之間競爭的一個焦點是關于“引資”,以日資為例。在1990年前,日本是深度投資東南亞,中國只是小角色。而在1997年之后,日資大幅度撤離東南亞,加入“如日中天”的中國,這一“此消彼長”導致東盟發出了“產業空心化”的焦慮,對中國表示不滿。在2005年之后,日本人采取了“平衡戰術”,如果中國和東盟作為投資地區別不大的情況下,優先考慮東盟。

(2)出口市場。廣東和東盟成員國都是典型的外向型經濟體,面向共同市場——西方。在制造業方面,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廣東和東盟是直接的競爭對手。廣州海關資深分析員指出,廣東與自貿區其他成員重合度較高的產業競爭將會加劇,如越南的紡織服裝產業對廣東形成較強的競爭力。廣東中小企業出口產品與東盟國家的紡織品、中低檔服裝和陶瓷制品等出口產品存在的重合性,也削減了廣東中小企業出口的勞動力成本競爭優勢,廣東中小企業出口備受挑戰。

四、對策建議

1.促進工業產業結構高級化,提升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增強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強化產業國際競爭力

(1)促進工業產業結構高級化。繼續執行廣東省《關于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實施意見》,明確產業結構高級化方向和重點。圍繞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光機電一體化等重點領域,發展壯大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淘汰高消耗、高污染、工藝技術落后的生產能力。以家電產業為突破口,引導工業產業向設計、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全過程延伸。加大液晶平板顯示器技術創新項目實施力度,推進數字家庭行動計劃。大力推進企業信息化。

(2)提升產業自主創新能力。繼續執行《國務院關于發揮科技支撐作用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意見》和廣東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的決定》,以構建產業技術創新體系、提升產業自主創新能力為重點任務,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落實扶持產業和企業自主創新的政策。廣東在引進新一輪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的同時,需加快引進產業、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再創新,努力把“廣東制造”變為“廣東創造”,這是廣東保持平穩、快速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3)增強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產業可持續發展在于協調能源利用、環境保護、產業發展以及三者之間的關系。廣東強化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策略有:一、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二、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產業可持續發展;三、大力發展環保產業和可再生能源產業;四、培育產業集群,建設生態化工業園區。

(4)強化產業國際競爭力。經濟形勢不斷變化,廣東產業國際競爭力也在變化: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國際比較優勢止步不前,國際競爭力有所滑坡;技術密集型產業國際競爭力發展較快,是廣東產業發展的希望所在;高新技術產業國際比較優勢壯大的步伐最為迅速,國際貿易競爭力迅速提高。面臨新一輪國際產業轉移,廣東要積極強化產業國際競爭力,保持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國際比較優勢,大力加強技術密集型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國際比較優勢。

2. 構建廣東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

2008年,廣東省出臺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決定,提出現代產業體系的建設目標、基本原則,以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為核心的六大產業作為主體框架,重點建設廣東省現代產業體系的八大載體,以及有關的保障措施。廣東省委、省政府及各市級政府也紛紛推出相應政策措施。金融危機背景下,全球迎來新一輪產業轉移,理應以全球化視野及戰略思維高度謀劃廣東未來發展,構建廣東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

(1)樹立現代工業產業體系理念。現代工業產業體系是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自主創新能力強的有機產業群為核心,以技術、人才、資本、信息等高效運轉的產業輔助系統為支撐,以環境優美、基礎設施完備、社會保障有力、市場秩序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為依托,并具有創新性、開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和可持續性及動態適應性等特征的新型產業體系。必須貫徹黨的十七大關于發展現代產業體系的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構建廣東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轉化變為公眾、企業、政府的共同理念,并為此努力。

(2)發揮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核心效應。廣東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突破了“大而全”“小而全”產業門類功能齊全的傳統路徑依賴,承接廣東現有的產業體系,在新一輪國際產業轉移,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著重強調“建設以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雙輪驅動的主體產業群”,從而構建廣東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服務業方面,重點加快建設區域金融中心,發展壯大信貸、資本、保險市場和地方龍頭金融企業;建設一批樞紐型的現代物流園區、配送中心;推動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普遍運用;完善科技開發、產品設計、工程設計、環境監測等科技服務;發展各類中介服務業及各類國際性、區域性、專業性會展;建設國家級服務外包基地和外包人才培訓基地;建立研發設計、文化傳媒、咨詢策劃、動漫制作等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打造若干個世界性營銷服務中心和中央商務區。制造業方面,重點建設重大成套和技術裝備制造產業基地;提高整車產品研發能力和關鍵零部件本地化比例,發展以自主品牌、技術為主的汽車產業集群和國際汽車制造基地;打造以煉油、乙烯煉化一體化項目為龍頭的沿海石化產業基地;發展以合金鋼、特種鋼為主的現代鋼鐵基地;發展新型、特種船舶,建設大型修造船基地。

(3)發揮珠三角現代產業核心作用。統籌區域內產業發展規劃、定位和重點,錯位發展,優勢互補,加快建設高新技術產業帶和世界先進制造業基地,共同打造以廣州、深圳為中心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和空港海港經濟圈,積極建設中國服務外包基地城市和國際服務業支持中心。加快“雙轉移”戰略,大力推動勞動密集型產業從珠三角地區向欠發達地區轉移,實現當地產業成長,也為珠三角地區產業發展騰出空間,吸引高附加值產業,帶來整體上更高產值和勞動力單位產出。珠三角已具備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的經濟社會條件,配合政府發展戰略,通過五年努力,把珠三角建成核心競爭力強、高端產業集聚、三次產業協調發展,帶動全省、輻射華南的現代產業示范區。

3.深化粵港澳及東盟的經濟合作,當好區域經濟“二傳手”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區域經濟專家丁力博士曾指出,廣東是世界級的制造業基地之一,其影響輻射到港澳、泛珠三角,甚至東盟。在區域一體化背景下,廣東不斷加強粵港澳合作,深度實施CEPA,推動建設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積極做好區域資源配置的“二傳手”角色。

大珠三角:改革開放31年來,數萬港澳客商陸續到廣東特別是珠三角地區投資辦廠,為廣東經濟發展注入了巨大活力,粵港澳經濟區已發展成為不可分割的“經濟生態帶”。三地間的經濟融合度和依存度不斷提高,正在進入一個提速階段。彼此間的合作合作重點將從制造業向服務業跨越。廣東將致力于發展成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業基地之一,香港將發展成世界上最重要的以現代物流業和金融業為主的服務業中心之一,澳門是我國溝通歐盟和葡語系國家的重要區域商貿平臺,形成新型的“前店后廠”關系,充當我國經濟與全球間的“二轉手”。

泛珠三角:泛珠三角地區包括廣東、福建、江西、湖南、廣西、海南、四川、貴州、云南九個省區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簡稱“9+2”),是中國規模最大、范圍最廣的區域組合。區域內各省區資源豐富,產業差異明顯,經濟互補性強,經貿合作頻繁,目前已初步形成功能各異、協作關系較密切、具有一定程度經濟融合的經濟區域。廣東實行“騰籠換鳥”“雙轉移”等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把現有的傳統制造業從目前的產業基地“轉移出去”,再把“先進生產力”轉移進來,成為我國承接國際產業轉移的“二傳手”。

廣東-東盟經貿合作:廣東與東盟經濟有很強的互補性,雙方資源具有合理配置的優勢。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推進,將進一步促進廣東與東盟周邊市場的合作。2007年,廣東與東盟的進出口貿易額達559.6億美元,增長26.7%,占廣東進出口總額約8.8%。廣東是華南乃至中南和西南地區物流運輸的樞紐,還具有毗鄰港澳、商貿服務業發達的優勢,是內地與東盟商品進出的重要集散地。從現狀不難看到,東盟的金融與物流服務主要由新加坡與香港承擔,東盟的制造業核心技術與核心零部件則主要由日本、韓國與臺灣提供,終端產品的組裝主要集中在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由此,廣東特別是珠三角已經成為東亞地區輸出產品的主要基地。憑借終端產品的市場優勢與毗鄰東盟的區位優勢,廣東要積極做好東南亞區域資源配置的“二傳手”角色。

4.“雙轉移”政策實施

2008年5月,廣東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關于推進產業轉移和勞動力轉移的決定》,全面啟動“雙轉移”戰略。所謂“雙轉移”戰略是指產業轉移戰略和勞動力轉移戰略的統稱,指的是珠三角地區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可以就地轉型升級,也可以異地轉移,異地轉移是指向東西兩翼和粵北地區轉移。而東西兩翼和粵北山區的勞動力,一方面向當地第二、三產業轉移;另一方面是較高素質勞動力向發達的珠三角地區轉移。

我們認為產業轉移應遵循以下重要原則:

(1)推進“雙轉移”,要發揮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產業轉移需要市場和企業做出最終決定。珠三角地區原有“三高一低”增長模式難以維持,面臨土地緊張、資源短缺、人口超負、環境透支等困難。當前,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基本生存環境已經惡化,不符合企業經營生產原則,產業勢必轉移。依據市場原理,企業總是理性的經濟人,總能尋找到其更理想的發展環境。依據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互動升級原理,由于勞動力供給結構變動具有周期性和時間剛性,產業結構調整一般先于就業結構,產業結構的先導性調整方向與調整效率將會帶動勞動力隨之轉移。

(2)推進“雙轉移”,發揮政府的推手作用。在遵循產業布局和產業轉移客觀規律的基礎上,政府要因勢利導,創造條件,通過搭建平臺、政策支持等措施,引導勞動密集型產業有序梯度轉移和勞動力合理向珠三角的輸入。政府在經濟工作中務必明確職能作用,發揮宏觀調控積極效應。就經濟、市場而言,政府基本的職能在于立法、執法和監管,維護市場的自由度、規范和公平,保持宏觀經濟的正常運轉,為企業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就產業升級來講,政府當然也可以有所作為,制定基本的產業規范和發展目標,編制產業目錄,劃分鼓勵和限制發展的產業領域,并制定相應的稅收政策等等。

(3)堅持產業轉移與產業升級相結合。因應企業具體經營環境,結合政策形勢,珠三角地區勞動密集型企業自主選擇就地轉型升級,或異地轉移,避免出現“產業空洞化”。在加快推進“雙轉移”的過程中,珠三角地區應適時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高附加值產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4) 堅持產業轉移與產業集聚相結合。通過產業轉移,促使產業轉入地形成新的產業集群,形成上下游相互配套、專業化分工合作的產業鏈。 珠三角地區的勞動密集型企業,經過31年的成長歷程,形成穩定完善的產業集群,及配套的物流、渠道、信息、服務等產業外體系。在這產業體系內,企業間緊緊聯系在一起,生產流通領域一環緊扣另一環。因此,在轉移過程中,必須遵循產業規律,逐步漸進,推動整個產業鏈的相接環節相繼轉移,同時積極培養產業外配套體系成長。

“雙轉移”方案廣東描繪了一幅美妙圖景:力爭到2012年,使珠三角地區功能水平顯著提高、產業結構明顯優化;東西兩翼和粵北山區則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產業特色鮮明、集聚效應明顯的產業轉移集群,使人均生產總值增長率高于生產總值增長率2個百分點左右,從而“推動廣東省產業競爭力位居全國前列”。

參考文獻:

[1]王延中:廣東工業現代化戰略研究[J],廣東社會科學.2007年第5期

[2]謝強華:大力加強高技能人才培養不斷提升廣東產業國際競爭力[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 (36)

[3]廣東省人民政府:廣東省工業九大產業2005-2010年發展規劃[M].廣東省人民政府網站,2005年4月

[4]廣東省人民政府:廣東省工業產業結構調整實施方案(2004年修訂稿)[M].廣東省人民政府網站,2005年4月

[5]王延中:廣東工業現代化戰略研究[J] .廣東社會科學,2007年第5期

[6]吳頌 吳顯濤:金融危機背景下的國際產業轉移特點和趨勢[J].學術論叢,2009年第13期

[7]任海軍:金融危機呼喚科技創新[N].經理日報,2009-02-17

[8]胡群:廣東“新十大工程”應對金融海嘯[J].國際在線專稿,2008-12-29

[9]周必健:廣東推進產業轉移大行動-廣東工業考察報告之二[J].浙江經濟,2009年12期

[10]路紅艷:珠三角地區產業演進與金融危機背景下結構調整趨勢研究[J].經濟前沿,2009年第9期

[11]羅流發 崔書磊:廣東工業經濟復蘇:求快抑或求穩[J].廣東經濟,2009年第9期

[12]嚴俊琴:廣東勞動密集型產業產品出口浮現重重隱憂[N].東莞時報,2009-12-1

[13]欒春暉:改粗放型增長模式-廣東自主創新醞釀發展大轉型[N].南方網,2005-09-19

[14]許卓云 張拴虎 練卓文:高成本時代廣東產業發展模式應如何謀變[N].大洋網, 2006-02-22

[15]劉漢民:廣東工業化中的環境治理[N].價值中國網,2009-10-11

[16]喬婭:長三角漸成領跑者珠三角勞動密集型產業受挑戰[N].國際在線,2005-02-01

[17]陳耀:長三角珠三角:此“三角”非彼“三角”[N]. 中國經濟導報, 2009-09-15

[18]鄔愉波:珠三角企業轉戰長三角[N].臺海網, 2009-12-21

[19]喬婭:長三角漸成領跑者-珠三角勞動密集型產業受挑戰[N].國際在線 ,2006-01-11

[20]王建東:“最終需求者”角色背后的貿易分歧[N]. 21世紀經濟報道,2010-01-04

[21]文明虎 肖紅梅:廣東工業產業發展的現狀與對策[J].企業經濟,2007年11期

[22]科技部:廣東: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支撐引領廣東現代產業體系建設[N],生物谷.2010-1-13

[23]麥強盛 孫東川:廣東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動態研究 [J].企業經濟,2009年第2期

[24]魯開垠:實現廣東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J].廣東經濟學會,2009-12-27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色网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婷婷丁香| 高清乱码精品福利在线视频| 国产真实自在自线免费精品| 播五月综合|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综合试看| 免费A级毛片无码无遮挡| 国产交换配偶在线视频| 直接黄91麻豆网站| 91黄色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欧美| 亚洲欧美激情另类| 粗大猛烈进出高潮视频无码| 日本午夜三级| 黄色网站在线观看无码| 3p叠罗汉国产精品久久| 国产视频久久久久| 五月天香蕉视频国产亚| 四虎影视8848永久精品| 国产欧美日韩资源在线观看| 色婷婷狠狠干| 亚洲欧美精品在线| 亚洲av日韩av制服丝袜| 欧美中文字幕第一页线路一| 中文字幕日韩久久综合影院|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视频| 国产黄网站在线观看| 成人午夜福利视频| 在线精品欧美日韩| 亚洲综合极品香蕉久久网| 青青青视频免费一区二区|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国产一级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久久成人免费| 亚洲女同欧美在线| 亚洲人网站| 全部毛片免费看| 四虎成人免费毛片| 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久久| 免费在线看黄网址| 亚洲成aⅴ人在线观看| 国产理论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51国产偷自视频区视频手机观看 | 日韩黄色在线|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欧美激情综合| 色欲国产一区二区日韩欧美| 亚洲无码91视频| 99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97se亚洲综合在线韩国专区福利| 国产中文在线亚洲精品官网| 手机在线看片不卡中文字幕| 91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国产| 欧美性天天| 婷婷色在线视频| 成人va亚洲va欧美天堂| 国产精品xxx| 亚洲第一色视频| 亚洲精品另类| 欧美第九页|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网曝门免费视频| 手机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天堂va亚洲va欧美va国产| 91在线精品麻豆欧美在线| 精品国产福利在线| 青草视频久久| 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一二区| 亚洲欧美另类色图| 好吊日免费视频| 福利片91| 成人a免费α片在线视频网站|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国产91无码福利在线| 国产sm重味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 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久久 | 亚洲精品动漫| 99在线国产| 国产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免费第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亚洲精品第一页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