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個體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合會”作為個體經濟融資渠道,在民間具有極強的適應性和發展的潛力。本文對個體經濟合會融資的風險以案例構建概率模型對其風險量化,對合會融資風險成因進行分析,針對成因制定相關對策,從而完善私營經濟主體小規模融資,增強合會融資的安全性,在當前金融危機背景下構建私營經濟融資的和諧環境有著現實的意義。
[ 關鍵詞 ] 個體經濟 合會 風險分析
2008年10月12日,中共第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建立現代農村金融制度,拓寬農村融資渠道,防范金融風險。這充分表明了國家對于農村金融和私營經濟融資的重視,以政府投資帶動民間資本的加入,要加快民間資本投融資的安全,必須注重融資潛藏風險,從而帶來一個和諧安定的融資環境,建立起資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務完善、運行安全的私營經濟融資體系?!昂蠒弊鳛槊耖g私營經濟主體融資、民間資本“入市”的主要渠道,凸現出了它自身的優勢。針對這樣的“一支獨秀”,我們不能樂觀的僅看到它的優勢,更應該分析潛在的風險,這樣才能使其優勢更加充分的發揮,在完善其融資過程中彰顯它巨大的魅力。
一、合會融資的界定
有關合會融資的研究,學術界對合會融資從各自的研究角度論述各異,但就其組織、運行、特征和目的來看,它們的實質是一致的。在當前現實的融資環境中,合會融資綜合地呈現出儲蓄轉化為投資的動態過程,也稱“標會”、“立會”、“邀會”,將私營經濟主體(資金提供者)提供的資金有償提供給其他私營經濟主體(資金需求者),從而達到融資與投資的目的。
私營經濟主體合會融資一般經過邀會、齊會、結會、圓會四個階段,最后表現為一張具有先后順序和借貸金額的單證,由會主管理,之后按照單證上明確的借貸金額借貸給當月結會的私營經濟主體,這是一個自助管理、相互信任的過程,有別于銀行和農信社的借貸方式。
二、合會融資現狀
本文以問卷調查方式對120個有效樣本進行分類整理,結合文章對融資風險分析的目的,針對性的選取相關指標反映當前個體經濟合會融資的現狀。
合會標的體現出了個體經濟合會融資是小規模融資,1000元以上的月本金合會是沒有的,從借貸金額上規避了大規模的風險,同時也限制了合會融資的規模。利息是由本金所決定的,表1體現出月息基本上是本金的10%,有例外的是500元的本金合會呈現出了40元和50元的兩種月息支付方式,從表中也可以看出月息為50元的合會人數達到了41人,而月息為40元的合會人數僅是24人或者34人;在標的本金為500元的合會中,人數為24人和34人,但月利息卻一樣的40元,這主要體現在時間上24人的合會是在2005年7月2 0日成立的,已經結束;34人的合會是在2008年4月15日成立的,正在進行中,間接反映了我國當前利息的上漲和人民幣的升值。當前合會的利息決定于合會的人數,本金,時間。合會持續時間一般在兩年以上,也就是說風險存在的時間是兩年以上,時間越長風險就越大;分析后發現本金一樣,參會人數越多,則合會的持續期越長,籌集的資金也是最多的,占用資金的時間越長,所以利息相對高些,這樣的合會成員面臨的風險比人數少的合會成員大。
合會標的 “本金” 1000元以上的合會是不存在的,合會月本金300元~500元的占到各個階段的61.67%,是合會融資規模的主體,按這個月本金,一般能組織25個人以上的合會,最后籌集的資金達到9000元~15000元這個額度,基本上能滿足他們的資金需求,按計劃用于自己的某一用途;而100元~300元的達到28.33%,之所以呈現這樣的比例,是因為這樣的合會目的是作為一種小型的理財手段,積小成多,以一種平時的“不在意資金”獲取最后的“意外存款”,不僅獲得存錢的本金,還可以得到較高的利息,也是一種分散投資的手段。規模較大的合會融資在合會本金是500元~1000元的階段,僅僅占到了10%,籌集到15000元~20000元以上的大筆資金,用于有計劃的生產經營周轉,月流動資金需求較多,此規模的合會也面臨最大的風險。
參與合會的私營經濟主體月資金流動額在1000元~2000元之間的達到了43.33%,2000元~4000元之間的達到了37.50%;從整體看來,月負債是1000元~2000元這個階段的負債主體是最多的;其次就是2000元~4000元的這一階段個體,而月負債在4000元~8000元的主體相對較少,這部分是面臨風險最大的,也是最容易破產和違約的從合會參與者跟會的月流動資金額度可以分析出其與合會風險的相關性及相關的程度,從而剔除風險較大的人群,避免合會的“爛會”。
個體經濟主體合會融資款用途廣泛,主要用于個體經商占35.63%;投資賺錢占14.37%;子女教育占10.92%;購房建房占10.34%;醫療救助占8.62%;據分析有60%以上的合會主體所籌資金用于個體經商,一部分的工作人員參與合會是做為一種投資的行為。
個體工商戶通過小規模的合會融資籌錢的目的是進行小規模的生意經營,在經營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資金周轉的困難,所以在實際籌款用途分布中用于個體經商的資金占到了60%以上,是合會融資款中最大的用途;而17.50%的工作人員,包括政府員工和中小學教師也加入合會,作為一種投資可以獲得比銀行高的利息,其投資行為屬于銀行的零存整取。
在當前進行120個樣本入會運轉之外,從2001年~2009年,8年間發生合會無法進行,違約的“爛會”高達14個合會,這里包括某些個體經濟主體結會后無能力月還本付息的情況,也包括組織合會的私營主體憑借自己地位大規模的騙取合會資金逃跑情況,所有金額涉及到百萬元,一般的個體經濟無發承擔,面臨破產的風險。
三、合會融資風險實證分析
對個體經濟合會小規模融資風險進行量化分析之前的假設如下:
(1)合會融資的個體經濟會主和會員均不會采取預謀利用合會套取信貸資金,發生福建福安市潭頭村農村標會發生的倒會“多米諾骨牌”效應。
(2)組織的合會個體經濟主體引起的系統性風險不存在,即會主不會違約產生信用風險。
(3)參與合會的個體經濟主體在“結會”前不會違約,結會后產生風險的概率在各個體之間是相同的。
對調研的合會樣本進行抽象分析,設X表示合會的參與者,t為會期,合會的本金標的額為C,利息為I,利率為i,合會月輪轉金額為,合會籌資總額為,則
分階段分析合會運行機制產生風險的載體,將合會的參與者X劃分為三個階段進行分析研究,合會的會員X為n個,會期t為n期,以月作為合會的輪轉周期,整個合會運轉的周期為12*n年,P代表合會運行機制發生風險的概率,取值范圍為{0(違約);1(不違約)},根據研究的假設,可以分解合會發生的風險概率:
當X=1時,代表的是合會融資機制中的會主,即是合會運行的組織者,也是資金的需求者,調研中發現會主首先必須是資金的需求者,只有其想通過合會融資去獲取所需要的資金,他才會面臨風險去組織此次合會,獲得第一筆無需首先支付任何本金和費用的貸款,此時他所面臨和承擔的風險來自于他的無限連帶任,承擔起前文所述中的系統性風險和個體性風險,現實中會主必須接受這種轉嫁的個體風險,為了保持其在當地長期積累起來的“聲譽、口碑”,他會利用各種辦法來彌補由會腳引起的“爛會”,此時有前提是合會的規模是在會主能承擔的經濟實力范圍內,也就是合會的規模必須在一定的范圍內,超過此范圍,則會主也沒有任何經濟實力去維護其“聲譽、口碑”,則當X=1時,=0 即是會主不會自己制造風險,發生違約,同時假設(1)也對其作了充分必要的保證;
當X=n時,代表的是合會融資機制中的最后一個會腳,他是合會運行中惟一一個純資金的供給者,其他的會腳和會主都同時具有“資金需求”和“資金供給”的身份特征,在合會融資過程沒有結束之前,X=n的代表者永遠是資金的供給者,從第一個會期開始,他都是在提供資金給別人使用,相當于在銀行零存正取,在沒有輪到他得到收回本金、獲取補償利息之前,他是不會制造任何風險,發生違約的,從一個方面來說,等他收回本金獲取利息之時,也就是合會融資過程圓滿完成融資的時候,則當X=n時,=0 他產生風險的概率不存在,相反,他是合會融資機制中直接的風險最大承擔者,只不過他所承擔的風險是由會主來補償,由會主間接承擔了;
當2 由于合會的特點,合會的規模由人數和合會本金兩個因素決定,會期時間的長短由人數決定,人數與會期是一致的,也就是說合會的會員X與會期t的取值是一致的,在表述發生風險概率時,第X個會員在t期發生風險的概率即會上述表示的(1)或者(2),它們的結果都是一至的。而當2 四、結論及對策建議 在風險出來的概率得以實證后,來分析風險的出現及出現后會主完全墊付資金的情況: 表示合會第n個成員在第t期的行為。 當處于的階段時,這是屬于特殊情況,它所代表的意思表述與上文中分析時當X=1時是一致的,此時的會主“結會”,他是第一個獲得無需首先支付任何本金和費用貸款的個體,在調研地現流行的合會來看,會主是無需支付任何費用和本金的,此時其他的會員所交納的合會本金C籌集到會主手中,把會主計算進去,他可以得到CX1的資金,扣除自己交付的一個C,即可實際獲得的貸款;而此時會主是沒有支付合會本金C的,即是無需支付任何費用和本金的就可以得到的貸款免費使用,此時很明顯的看出他制造風險的可能性是最大的,最容易違約,但是從假設(1)中可知會主是不會發生違約的,同時他違約的社會資源成本遠遠大小他獲得的收入,只是這個社會資源成本無法精確的衡量;當處于合會的最后一個時期,即行為產生時,合會運行圓滿的結束,最后一個會員收回了之間每個時期提供給其他會員使用的本金C,同時得到了的利息補償,這個過程也不難看出最后一個會員是不會違約,也沒有違約的任何可能性。 對的階段分析后,有必要指出,實際上每個會員在結會時都會扣掉自己的那個本金C,這是一個“轉手”的問題,不存在資金的時間價值,只是為了規范合會的運行機制,以明確的運轉金額在會單上讓會員可以對自己的資金一目了然,從來進行了形式上的規范,當的結會行為產生時,如果將自己的C交給會主后,在結會時,將得到分析中的貸款;如果在結會時扣除自己的C,將得到貸款;實質是一樣的。 當時,顯明的看出會員的收入大于成本時,也就是說任何一個會腳在結會后都是會發生違約風險的,只要會腳結會,他的收入均會大于其支前提供給其他會腳使用的本金總合,結會后發生風險的概率均是相同的,此時,如果產生風險,會主不論是從客觀上還是主觀上都必須接受和承擔起風險產生后的資金墊付,上文中的分析也可知會主都是完全墊付這樣的資金,承擔起所有的風險直到合會整個融資機制過程的結束。 發生風險的大概率事件多數是處于合會運行的中段偏上,按照風險與收益對等的原則,中段偏上的會腳在結會后應該支付更多的利息,相對應的中段偏后的會腳在結會之間應該獲得相對較多的利息補償,而不應該按照平均的利息進行支付。 參考文獻: [1]趙凡繁,合會的風險分析與對策[J],上海交通大學,2003.1 [3]韓俊等.中國農村金融調查[M].上海遠東出版社,2007.7 [4]Fukuyama, F.Social Capital and Civil Society[DB/OL], http://imf.org/,2006-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