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 本文通過對我國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專業的實踐性教學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在目前的信息化時代,我國對會計電算化實踐性人才培養的迫切性,引發了對高職院校以培養應用型會計電算化人才的思考。
[ 關鍵詞 ] 會計電算化 實踐性 思考
高職院校而言,其實踐性教學是高職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主要環節和精髓所在,在高職人才培養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強化、創新實踐教學,促使其科學、規范,進而促進高職教育的健康發展。高職院校培養人才的關鍵點在于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具體到會計電算化專業而言,就是培養能夠熟練掌握和運用計算機技術的電算化人才。
會計電算化是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在會計領域中的應用,是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和會計學理論的結合。會計電算化專業的學生應該是既掌握會計理論又懂得計算機操作的復合型人才。高職院校學生側重的是職業技能和實踐能力,教學目標應突出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應用性。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專業其任務就是培養掌握會計電算化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實踐技能,以及具有高素質的會計實務人員。
關于目前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專業實踐性教學的下幾點思考:
一、加強會計電算化專業教師隊伍的實踐能力
高等職業教育承擔著為社會輸送實用型人才的重任,這就決定了它對教師隊伍有著特殊的要求,它要求高職教師不僅要有較高的師德水準和系統的專業理論知識,而且還必須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熟練的系統操作技能。而我國目前高職院校的會計教師從事過具體會計實務工作的很好,熟練的實務操作技能也就談不上。教師自身動手能力不強,高職教育的能力本位原則也就難以得到有效的落實。據有關部門調查,目前我國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比例平均僅達30%左右。而國外發達國家的高職教育則十分重視教師實踐操作能力,無論是專業理論課教師還是實訓教師,一般都是“雙師型”。
學校也要加大培養教師實踐能力的力度,輸送一批專業教師深入企業實際,考察了解會計電算化軟件在企業中的實際應用情況。培養教師的實踐能力。操作人員在實際應用中容易出現那些問題?企業在實施會計電算化過程中存在那些障礙?只有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地組織實踐教學,更好地指導學生。才能培養出更適合企業,滿足社會需要的會計電算化人才。
二、在教學環節,要實現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強化實訓
1.注重學生會計基礎知識的掌握,合理的運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
從一定程度上來講,會計電算化就是對會計知識和處理工具的延伸和拓寬。因而,會計電算化類課程教學必須建立在會計基本理論教學基礎之上。從以往教學過程來看,學生學習和掌握會計電算化的一些問題和障礙,就是會計知識不扎實,例如對憑證類型、會計業務的處理與非法對應科目的設置、往來賬與現金流量的管理、自動分錄與報表公式的定義等方面出現的錯誤。為了搞好會計電算化教學,教師不僅要重視新知識的傳授,而且還要通過提問、提示或講解使學生回憶有關的會計知識,溫故知新。使學生首先具備相應的會計專業知識,這樣才可以更好的在電算化實訓教學中進行運用。
2.加強實訓,實驗力度,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會計電算化作為一門實用性、針對性很強的應用學科,必須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中心來設計其課程內容。特別是高職電算化專業的教學,要加強會計電算化實踐設施的建設,強化實驗性的模擬教學,適當增加實訓課時。加強會計電算化模擬實驗室的建設,保證學生具有良好的實踐基地。大部分經濟類高職院校都有會計電算化專業,而且幾乎都具有電算化實驗室,但實驗能力、實驗效果卻差異很大。應該說,真正能夠完全滿足教學需求的并不多。軟、硬件滯后于目前實際中的應用,沒有完整的會計電算化模擬數據系統,實踐過程缺乏系統性等問題并不少見,從教學設施上就無法保證實訓需求。在會計電算化實訓室的建設上,應突出仿真性。對學生進行課程實訓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其操作技能,提高職業能力。如果實訓室能夠做到全方位地模擬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環境,職能崗位,會非常有利于實踐教學。
在會計電算化課程實踐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梢园褜W生分組,模擬經營企業,例如金蝶公司或用友公司開發的“企業模擬經營沙盤”,提高學生的全局意識、經營水平、會計核算和協調能力。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設計一個案例,教師進行指導,不斷完善該案例,利用財務軟件生成資料考核學生的學習效果。為了促進學生對手工會計處理流程和財務軟件處理流程相同點和不同點的全面掌握,應該將手工會計模擬實習和會計電算化模擬實習相結合,將學生三年來所學習的會計理論知識系統化、整體化。模擬某一企業會計數據,把一整套會計業務資料,利用手工處理方法,完成從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的填制到日記賬、明細賬和總賬的登記以及會計報表的編制;然后運用財務軟件進行相關業務處理。通過兩種實習方法的操作比較,增強學生對兩種處理流程的感性認識,進一步鞏固會計電算化課程的學習效果。由于高職畢業生就業時方向集中在中小企業,大多數從事會計、出納等相關工作;同時中小企業也有實行ERP系統的需求,所以在教學中應著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動手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創新能力,不斷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
三、優化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增加信息量,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單位時間的教學效率。利用動態演示,老師邊演示邊講解,學生邊觀察邊動手,學生的感性認識深刻,教學交互性極強,教學過程容易控制,教與學結合緊密,能突出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
高職院??蓪嫲咐虒W法大量應用于會計電算化教學中,采用相應商品化財務軟件,模擬一個單位一個會計期間的經濟業務,通過對案例的分析確定應采取的解決措施與辦法[7]??梢圆捎冒咐虒W方式,在一系統中設計數個案例,避免原會計案例片面、孤立的教學情況,使各門課程的內容相互滲透、綜合運用,強化系統性;可以運用會計電算化實驗室進行案例實訓,讓學生同時擔任不同操作員,完成一套賬的全部工作,也可對學生分組進行協作教學,讓學生對一個系統各自分工、協作進行,最后合作完成,從而鍛煉學生的分工協作能。
四、積極開展、實現校企合作,提高學校高職教育的辦學渠道
在建立實驗室進行教學的同時,學校還應加強校企合作,拓寬高職教育的辦學思路,校企結合有利于學校了解企業對會計電算化人才的需求狀況。以便有目的地培養人才;同時學校與企業開展合作,也有利于學校開辟多種辦學途徑。學校可與軟件生產或經銷公司及應用會計電算化的企業合作。利用學校的教育資源和實習基地進行會計電算化的培訓。
校企合作途徑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和軟件生產或經銷公司合作。利用學校的教育資源和實習基地,進行會計電算化初、中、高級培訓。生源除本校學生外,還可以面向社會招生。二是和企業合作。學??梢耘蓪I教師深入企業實際,進行學科調研。及時了解電算化軟件在實際應用中存在的熱點問題,以便更好地組織教學;同時,教師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編寫成案例,進行案例教學;或者以一個企業的電算化業務為實例,編寫系統的實驗教材。三是學??梢远ㄆ谄刚堃恍┰谄髽I工作的會計電算化專業人員給學生進行案例講座和實踐指導,或者提供一些來自用人單位的需求信息,以利于教學和學生日后的就業。
具體到會計電算化的實踐教學中,校企結合有利于學校了解企業對電算化人才的需求狀況, 進一步有目的地培養人才。從教育產業的角度來看,學生就是學校的“產品”,而企業是這些“產品”最終的消費市場,學校必須時時明確來自“市場”的需求。學校與企業合作,能夠全方位地拓寬高等職業教育辦學之路,同時有利于企業的發展。正如江澤民同志所說:“從學校方面來說,校企合作可以及時反饋社會需求,增強專業的適用性;從企業方面來說,校企合作可以借用學校的教學力量,提高教育層次,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變?!?/p>
21世紀,計算機應用已經深入到社會生活的眾多領域,隨著計算機應用不斷全球化、網絡化的發展,在跨入知識經濟和信息時代的今天,對我們新一代的財務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們在精通會計業務知識的基礎上,要掌握計算機技術,這樣才可以適應信息化時代里會計電算化的要求。才可以實現真正意義上高職院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高職院校的會計電算化教學還需要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地摸索、總結和完善,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實踐應用型會計人員。
參考文獻:
[1]鐘齊整 羅宏科: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2009.11.
[2]李萱:關于會計電算化實踐性教學的探析, 2007.11
[3]李翠蓮:會計電算化 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09.10
[4]韓瑞霞:淺析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專業教學改革,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