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 本文首先對民營經濟的相關理論進行了研究,其次,在調研的基礎上,對保定市民營經濟的現狀進行了歸納總結。通過對保定市民營經濟當前概貌、分布特點、地位作用、亮點等方面的分析,發現了保定市民營經濟發展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問題,對保定市民營經濟進一步發展的困境進行了闡述。
[ 關鍵詞 ] 保定市民營經濟 政策環境 發展
一、當前形勢概貌
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西部,北鄰北京市和張家口市,東接廊坊市和滄州市,南與石家莊市和衡水市相連,西部與山西省接壤,總面積22112平方公里。轄新市區、北市區、南市區3區,涿州、高碑店、定州、安國4市,清苑、滿城、徐水、安新、高陽、唐縣、淶源、易縣、淶水、定興、容城、雄縣、順平、阜平、望都、博野、蠡縣、曲陽18縣。總人口1077萬人,約占河北省人口的六分之一,為全國第四人口大市。
近兩年來,保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的改革與發展,出臺了一系列的方針政策,積極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狠抓行風建設,促進了民營經濟健康、快速發展。
目前保定市民營經濟的發展態勢主要呈現出五個特點:
1.規模以上工業發展增勢強勁。全市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1094家。
2.主導行業發展拉動有力。主導行業包括以汽車及零部件制造為代表的
機械加工業、紡織服裝業、皮革皮毛羽絨及其制造業、紙塑制品及其包裝業、建材礦產業等,完成增加值211.6億元,同比增長31.0%,高于民營經濟平均增幅7.8個百分點。
3.出口創匯企業發展加快。
4.發展后勁明顯增強。
5.特色產業集群初現端倪。如高新區新能源特色產業,已構成以天威英利、中航惠騰兩大太陽能、風能設備制造企業為龍頭,以高新區為基地,以新能源與能源設備產業鏈為核心的產業集群—中國電谷。
二、保定市民營經濟的分布特點
1.行業分布情況。在二十多年經濟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十大行業,共有中小企業42310家。其中,棉毛紡織業共有企業4951家,占12%;皮革及制品業共有企業10736家,占26%;服裝鞋帽業共有企業3603家,占8.7%;機械制造業共有企業2174家,占5.3%;食品加工業共有企業5368家,占13%;建筑建材業共有企業6450家,占15.6%;電器電料業共有企業605家,占1.5%;工藝美術業共有企業1701家,占4.1%;紙塑包裝業共有企業5120家,占12.4%;化工行業共有企業602家,占1.5%。十大行業企業在全部中小業中的比重達到了18%,特色優勢較為突出。
2.地區分布情況。從區域發展水平上看,由于保定市有17個縣(市、區)位于東部平原地區,8個縣處于西部山區半山區,民營經濟發展有較大差異。
3.產業集群情況。保定市產業集群的形成和發展,根植于歷史和文化積淀之中,具有獨特地緣、資源、人緣和產業優勢,呈現出勃勃生機,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支柱,顯示出鮮明的特色優勢。在長期的發展中形成了定興汽車、容城服裝、高陽紡織、蠡縣毛紡、蠡縣皮毛皮革、安國中藥材加工、白溝箱包、曲陽石雕、雄縣塑料包裝、安新羽絨及加工等十大產業集群。
三、保定市民營經濟的亮點
1.汽車工業得到迅速發展壯大。汽車整車出口量居全國同類車的首位,并且連續創造了國內單個城市、單個品種(皮卡)汽車出口量兩個全國第一的紀錄。保定市生產的經濟型SUV、皮卡市場占有率連續七年在全國居第一位,長城的經濟型SUV產銷量居全國首位,河北長安的微卡產銷量居全國第一位。全市汽車經濟總量占全市工業經濟總量的六分之一以上,已成為保定市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
2.蔬菜產業取得長足進步。呈現出以下特點:一是蔬菜種植規模不斷擴大。2000年全市蔬菜(含瓜)播種面積為207.37萬畝,總產716萬噸,總產值56.9億元。到2004年全市蔬菜播種面積已達到264.6萬畝,總產量883.5萬噸,總產值77.5億元。分別增長27.62%、23.34%、36.20%。產值連續三年居種植業首位,達到40%,成為我市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主要渠道。二是區域特色更加突出。建立了沿京深高速公路、107國道及省市主要交通沿線的特色蔬菜基地。如定州無公害蔬菜基地、徐水無公害西紅柿基地、蠡縣麻山藥生產基地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是較有名的特色基地。三是設施蔬菜發展迅速。平均每年以5~10萬畝
左右速度增加,形成了以冬春日光溫室、大中小棚、地膜覆蓋為主,以夏秋錯季、裸地種植等多種形式為補充的共同發展的蔬菜生產格局,基本上做到了四季生產,周年供應。四是無公害蔬菜標準化生產逐漸規范。我市共建有18個縣級農產品質量檢測站,開展產地自檢。工農路市場、寶碩蔬菜配送中心、新市區綠奇園區等配備了速測設備。
3.太陽能光伏產業基地的形成。太陽能光伏產業基地設立于保定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下簡稱“保定高新區”)內,在全國53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保定高新區規模、面積一般,但行業特色鮮明,即定位于“新能源與能源設備制造基地”。基地內的骨干企業包括保定天威集團公司、風帆股份有限公司、保定浪拜迪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河北電力自動化研究所中航惠騰風電公司等。1998年在該園區內成立的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目前已經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的集太陽能硅片、電池片、電池組件及應用系統等相關產品開發、生產、銷售、工程承建及售后服務于一體的專業化公司。該產業基地的遠景目標是依托保定市在新能源和能源設備產業領域的科技優勢和發展基礎,建設以風力發電產業鏈、太陽能發電產業鏈、能源設備產業鏈為主體的產業群。力爭實現在大功率風力發電系統、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電力電子產品與電力系統自動化裝置、輸變電設備、新型儲能設備、高效節能產品等六大領域形成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技術優勢和規模優勢。
四、保定市民營經濟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總量增大但增長速度明顯減緩。
2.企業群體龐大但規模偏小。
3.民營企業信用缺失,阻礙發展。
4.產權制度仍存在問題。
5.產品品種繁多但產品結構不盡合理。
6.產業門類齊全但產業結構失衡。
7.區域發展不平衡。
五、保定市未來發展在三個方面最具轉折意義:
1.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緩解就業的巨大壓力,以及處理好各種社會矛盾,沒有非公經濟持續較快的增長是做不到的。
2.實現可持續發展,大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是今后民營經濟一定要抓出成效的關鍵問題。長期以來,我國經濟發展過多地依靠擴大投資規模和增加物質投入,特別是沒有擺脫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增長模式。這種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與資源、環境的矛盾越來越尖銳。必須轉變這種經濟增長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
3.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也是民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保障。民營經濟的發展要告別過去GDP掛帥、偏重物質財富的增長,轉向更加重視人、重視公平的發展。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要求。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就業、社會保障、扶貧、教育、醫療環保和安全等問題。
參考文獻:
[1]黃孟復:《中國民營經濟發展報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2]鄧波:《民營經濟前沿問題的研究》,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3
[3]史戰強:《中國民營經濟若干問題的研究》,中南工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0
[4]單東:《民營經濟論》,《浙江社會科學》,199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