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 年初互聯網搜索巨頭谷歌正式宣布退出中國大陸市場的消息引起了軒然大波。由于其矛頭直指中國網絡審查監管制度,無疑將中國的互聯網政策推到了風口浪尖。本文試圖聯系“谷歌事件”來分析互聯網產業對華直接投資面臨的現狀和前景。
[ 關鍵詞 ] 谷歌 FDI 文化沖突 WTO規則 互聯網安全
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已經采取了出口和外商投資導向的經濟發展戰略。同時,從20世紀80年代,對外直接投資察覺到發展中國家的巨大潛力,開始大量涌入這片市場。直到2004年,中國11年來的對外直接投資總值位居所有發展中國家第一。2009年1月13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第2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08年底,中國網民規模達到2.98億人,較2007年增長41.9%,互聯網普及率達到22.6%,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1.9%)。繼2008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之后,中國的互聯網普及再次實現飛躍,趕上并超過了全球平均水平。到了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仍高達8.7%,成為第二大經濟體。且中國全年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平穩發展。累計433億美元,同比增長6.5%。從長遠來看,跨國公司仍看好中國,將其列為全球最有吸引力的投資地。
然而,到現在很多國外網站都試圖擴大在中國的業務,但仍然收效甚微。其原因便在于,中國市場的復雜性使得FDI并不容易進入,中國政府也越來越強化對外部世界的態度,將政策逐漸傾向于國內企業。縱觀此次“谷歌事件”,其黯然轉身并非特例,而是中國互聯網服務市場上的普遍現象,國際資本在作出對華直接投資之前必須考慮到如下問題:
一、文化沖突
這便是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中國未來將要面對的主要國際矛盾。盡管中國有西化傾向,但中國固守的“家庭本位制”與西方推崇的“人格獨立”會在相當一段時間內長期斗爭著。 而“谷歌事件”就恰好顯示了這種文化沖突的裂痕與鴻溝。谷歌在中國大陸市場的失敗,并不是民主的倒退或是自由的喪失,反而是美國公司對于中國人文化生活方式疏離隔膜的結果。所以外資企業在中國應該尊重中國公眾利益和文化傳統,并承擔相應社會責任。
二、相關法規
雖然中國的法律制度不健全、政策不穩定等也會造成政治風險,但遵守中國的法律法規是一條金科玉律。此外在WTO成員中,不管是發達成員還是發展中成員,一直在強調市場準入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開放,另一方面是有管理。比如美國的銀行、保險和電信是對外開放的,但美國從來沒有放棄對境內金融機構和電信企業的管理。而對于像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有管理的開放則顯得更加重要了。
三、本土競爭
eBay和雅虎曾滿懷希望地進入中國市場,但最終卻失望退出。Facebook、MySpace 和Twitter這樣的社交網站也未能站住腳根,最大的原因是中國當地的互聯網公司提供了更具特色的服務。目前中國互聯網各個分支領域已有多家本土網站扎根,并占有絕對的市場份額:購物網站如淘寶,社交網站如人人網,視頻網站如優酷。就連搜索引擎也有百度。盡管百度的“競價搜索”模式因帶有濃烈的商業氣息而為業內和部分用戶所不屑,但本土網站最直接的優點就是在政府政策大力扶持下直接切合本地用戶需求,符合其消費習慣,所以百度2009年76%的市場占有率令谷歌望其項背。
四、政治利益
隨著美國國務卿希拉里批評中國對網絡信息進行管制,并呼吁中國對谷歌及其他美國公司受到的網絡攻擊展開徹底調查,谷歌事件甚至演變成了中美之間的一起外交爭斗。從中我們不難看出美國的動機:首先在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國的高速發展與美國的眼紅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美國歷來都不惜余力地推行網絡霸權外交,確保其超級大國地位。其次是奧巴馬政府在醫改等問題上進展緩慢,支持率持續下降,所以想借“谷歌事件”轉移美國國內焦點,拉抬國會大選行情。最后是將最近中國關注焦點從對臺軍售、會見達賴等轉移過來,主導中美關系發展。但中國外交部明確表示了自己的觀點:中國不會因為一家商業公司提出要挾,而允許它破壞市場的規則和法治準則。
五、互聯網安全
互聯網安全從其本質上來講就是互聯網上的信息安全。從廣義來說,凡是涉及到互聯網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實性和可控性的相關技術和理論都是網絡安全的研究領域。互聯網作為一個新興產業同樣也是朝陽產業,其中蘊涵著極大的商業機會。然而,就像一把雙刃劍一樣,高速成長的互聯網給網站帶來了巨額的收益,也給他們帶來了極大地安全風險。這也是由互聯網本身的產業特別所決定的,一旦被黑客盯上,企業往往不可預知何時會被黑客經由互聯網進入企業系統,截取、篡改企業內的重要商務數據,遭受黑客、木馬攻擊使網絡計算機經常不能正常啟動或速度極慢……規避這種風險顯然成了網站能否正常發展的一個重要先決條件。
從上述因素中我們可以看到,盡管中國的互聯網市場是巨大的,外商投資企業仍很難從其中分得一塊蛋糕,但是也絕非不可能。需要重點考慮的兩方面,首先服從東道國國內的有關規則,做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法人;其次,在以東道國人民生活習慣一致的前提下發展其核心競爭力,做一個不斷滿足其物質文化需要的商人。在國內網站模仿風盛行的當下,考慮其作為政府本土產業重點扶持對象,國際互聯網對華直接投資的前景確實不容樂觀。所以眼下FACEBOOK的進入還需斟酌。
參考文獻:
[1] 中國互聯網產業發展前景及投資趨勢研究報告[R].北京:北京中經縱橫經濟研究院.2009:73-132
[2] 蔡尚偉 曹旭: 從“谷歌事件”看中國互聯網政策[J].今傳媒. 2010,(04)
[3] 周 南:“谷歌事件”與文化沖突[J].人民論壇.2010,(07)
[4] 郝佳寧:“谷歌事件”對跨國公司在華運營風險的啟示[J].中國商界. 2010,(02)
[5] 環球時報:世界不歡迎“白宮的谷歌”[J]. 國際新聞界, 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