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區域經濟的發展環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區域經濟的發展速度和質量。目前,我國各地經濟發展的硬環境已經基本完善,因此軟環境的優化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在這種背景下,本文從三個層面上分析了優良的經濟軟環境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最后也提出了從觀念、人文環境、服務環境三個角度來提升我國區域經濟的軟環境的建設。
[關鍵詞] 區域經濟 經濟軟環境 硬環境
據實踐證明,區域經濟的發展環境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區域經濟的發展速度與質量。因此,只有完善區域經濟的發展環境,才能從根本上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在各地硬環境普遍改善的情況下,軟環境已經成為增強區域經濟發展速度的核心。構建良好的區域發展的軟環境,已經成為我國各級政府的共識,也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一、優良的經濟軟環境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1.營造良好的軟環境是提高區域經濟競爭能力的必然要求
目前的理論認為,區域經濟的發展速度和水平與對軟環境的依賴性成正比例的關系,即發展速度越快,發展水平越高,對軟環境的依賴性就越強。因而,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時,軟環境的改善就會成為各級政府關注的焦點。在這種情形下,如果欠發達的地區僅僅靠時間、資金是難以拉近與發達地區的差距,所以,必須改善區域經濟發展的軟環境,提高區域經濟的競爭能力。
2.優良軟環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投資主體的投資意向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投資者往往選擇投資環境較好的地區,例如,要具備良好的軟環境、優秀的人才、先進的技術、創業投資的氛圍、良好的市場條件、優厚的政府政策、健全的法制條件等方面。在當前各地硬環境普遍改善,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加大對軟環境的優化,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的相對優勢。
3.營造優良軟環境是區域內民眾自我發展的必然要求
在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和成功加入WTO以來,我國人民群眾自我發展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人人都希望自己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中工作和生活,追求自己的理想,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這就要求區域經濟社會環境的逐步改善,同時也促進了區域經濟社會環境的進一步優化。二者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促進必然引起市場環境的優化、思想觀念的更新。民眾自我發展的要求,已經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環境不斷優化的強大動力。
二、營造良好軟環境的表現
1.營造開拓創新的觀念環境
人在軟環境的構建方面起著核心的作用,因為人的思想觀念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軟環境的改善。所以,在營造軟環境方面首先應該是觀念的創新。盡管目前舊的思想觀念已經在逐步消除,但還有很多地方還存在著封閉、保守、地方保護主義、計劃經濟的思維定勢等,這直接影響到了一個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因此必須要進行觀念的更新,具體從以下三個方面抓起。
(1)繼續解放思想,與時俱進。
適時地解放思想,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是我國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取得的基本經驗。對于一個區域來說,一次思想的大解放就會帶來一次大的發展。但解放思想必須跟上時代步伐,做到與時俱進。對于發達地區來說,通過解放思想,可以使其消除自我滿足感,確立遠大的目標,促進經濟持續穩定的發展;而對于一些欠發達地區來說,則必須通過思想的洗禮,才能從源頭上打破原有的落后的狀態,實現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2)樹立開拓創新的觀念。
創新是經濟持續發展、民族進步以及國家興旺的源泉。因此只有抓住發展機遇,不斷創新,才能促進區域經濟的不斷發展。尤其是一些落后的地區,必須高度樹立創新的觀念,實行跨越式的發展方式,這樣才能加快其發展速度,實現趕超發達地區的目標。
(3)樹立科學發展的觀念。
科學發展觀是我黨在理論上的又一大創新,因此在要將科學發展觀真正落實在工作當中,擺脫只追求經濟發展總量和速度的舊觀念,要積極探索區域經濟發展的新途徑。要堅持以人為本,一切工作都要以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努力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
2.營造文明健康的人文環境
(1)挖掘區域文化,增強區域競爭力。
一個地區的區域文化是人民群眾智慧的結晶,在長期的生產實踐活動中形成的,體現了這個區域的人文特色。區域文化是一把雙刃劍,它既可以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也可以阻礙或者制約區域經濟的發展。因此,我們應借助區域文化對經濟促進的一面,將其滲透到區域經濟的各個環節中,形成特色經濟,以此來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
(2)提高居民素質,提升區域形象。
區域內的居民素質是區域間競爭的核心要素,是一個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窗口,影響著區域的外在形象。因此,要組織各種形式的活動,通過宣傳、教育來提高區域內居民的素質水平,激發群眾對建設、發展區域經濟的熱情和動力,增強區域認同感和凝聚力,提升區域文明程度,塑造區域新形象。
(3)樹立品牌意識,增強區域魅力。
區域之間的競爭也需要通過品牌來實現。因此,各地政府要高度重視區域品牌意識,積極加快區域品牌的建立進程,并且要通過各種渠道加大區域品牌的宣傳力度,擴大區域的影響力,以此來吸引外商投資,加快區域經濟的發展。
3.營造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
服務環境是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部門和服務行業為了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所提供的各種服務。高質量的服務環境是優化經濟發展軟環境的重要內容。
(1)營造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
政府在構建經濟軟環境的工作中起著主導的作用,因此,政府必須加強自身的建設,轉變政府職能,轉變到服務性政府上來。政府部門除了要改進服務的質量外,還應擴大服務范圍,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特別是在義務教育、社會保障、基礎設施、環境保護等方面,政府應積極參與。
(2)創新服務方式,提高服務水平。
在優化經濟發展的軟環境時,也要不斷進行服務方式的創新。要在人性化服務、高校服務、誠信服務上進行下大力氣,例如,推行上門服務、24小時服務、365日服務等。除此之外,還應該簡化審批程序,加快辦事效率。
(3)形成人人都是服務環境的良好氛圍。
良好的服務環境必須要靠全體人民的共同參與,而不能僅僅靠政府部門。因此,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從自身做起,立足于自己的本職崗位,在全社會形成人人參與優化經濟軟環境的氛圍,一同為區域經濟的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4.營造規范公正的法治環境
法制環境是經濟軟環境中最重要的一個環境,也是經濟環境中最具有約束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它具有保障其他環境的作用,如果沒有法制環境,其他環境的維護將是紙上談兵。因此,營造公正、效率、寬松、有序的法治環境,是區域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保證。
(1)推進平安地方建設,維護社會穩定。
眾所周知,構建良好法治環境的首要任務是保證良好的社會治安環境。因此,要正確把握當前的社會形勢,加大社會治安的工作力度,要積極建立健全社會穩定的預警機制等,維護區域社會的穩定。
(2)提高執法人員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以往個別行政執法部門,依法行政的意識和服務發展的觀念不牢,個別執法人員素質低下,執法不嚴、執法不公現象的存在,嚴重破壞了經濟環境。因此,一方面要約束行政執法人員的執法行為,使其既不能不作為,又不能亂作為。同時在執法人員中樹立“人人都是環境、案案關系環境、事事影響環境”的觀念,公正執法,文明執法,廉潔執法,切實做到執政為民高標準,執法為民高水平。不斷加大對干擾和破壞經濟發展環境案件的查處、懲治力度,嚴格責任追究,在全社會形成濃厚的愛護、保護發展環境的良好氛圍。
參考文獻:
[1]張江河:軟環境建設與區域經濟發展[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3)
[2]牛盼強:區域經濟發展環境與區域經濟發展關系的實證研究[J].中國海洋大學,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