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圍繞社會對軟件服務外包人才的大量需求,高等職業院校軟件服務外包人才的培養工作已全面展開。如果對于軟件企業不夠了解,則對于社會對軟件服務外包人才的崗位需求、各崗位對人才的核心能力要求和目前高職院校在軟件服務外包人才培養上的缺陷就會缺乏清醒的認識。筆者根據自身多年在軟件企業和高職院校工作的體會,對于高職院校軟件服務外包人才的培養問題,進行了比較實際的解析。
[關鍵詞] 服務外包 軟件 人才培養 高職教育
培養軟件服務外包人才,說到底是個培養軟件人才的問題,再加上服務外包的特殊要求。根據服務外包的特色,有針對性地開設一些課程進行訓練,并不難。所以,培養軟件服務外包人才的問題,說到底是如何培養企業所需的應用型軟件人才的問題。那么,企業到底需要哪些類型的軟件人才呢?作為高職院校,如何給學生適當定位呢?定位之后,如何進行有效得培養,以使學生獲得相應的知識和技能呢?筆者根據自己多年先后在IT企業和高職院校從教的工作經歷,來對高職軟件服務外包人才培養的問題加以探析。
一、軟件服務外包人才崗位與高職學生的定位
一個軟件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是呈金字塔狀分布的。就軟件研發人員而言,處于塔頂的是產品經理、項目經理和資深系統分析師,他們是有豐富軟件開發經驗、精通產品行業知識并善于與客戶打交道的公司核心骨干。處于塔中間的是,有專門軟件開發經驗、熟悉產品行業知識,對客戶真實需求比較了解的技術骨干。處于塔底的是,年輕有朝氣、有初步產品開發經驗和基本行業知識的普通員工。之所以出現這種狀況,原因是多方面的:公司是初步發展壯大的,人員在逐步增加,對公司產品開發的熟悉程度就不一樣;公司需要考慮到人力成本,不需要個個崗位都需要頂尖人才;公司處于技術保密的需要,也會使得關鍵技術和經驗,只掌握在少數人手里,他們才會是公司的核心骨干,有能力和機會進入這個圈子的人才容易留在公司,而許多員工因為能力得不到施展、得不到公司的重用而離開公司。
一個軟件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是多種多樣的。既需要軟件研發人員,還需要軟件銷售人員、用戶服務與技術支持人員、項目管理人員、質量管理人員、IT技術支持人員。在軟件研發人員中,有系統分析師、架構設計師、模塊設計與編碼人員、系統測試工程師、文檔工程師。就編碼和測試人員的比例來說,一個比較理想的數字是1:1,一個編碼人員,就配備一個測試人員,來保證軟件的質量和產品的進度。
高職學生就業初期對應的崗位是:在軟件研發緊密相關的崗位有—軟件測試人員、模塊編碼人員、文檔編寫工程師等;而對于輔助崗位,如上述提到的軟件銷售、用戶服務、項目管理與質量管理等,更是高職學生面對的主流崗位。隨著經驗和業務能力的提升,以后可逐步向更高層次的崗位,可持續地發展。當然,可能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學歷層次。上面沒有提到不同規模單位對人員安排的區別。在規模較大的軟件及軟件相關的企業,上述崗位是齊全的,高職學生可能面對的更多地是研發輔助崗位。在中小規模的企業,特別是小企業,由于其對人才的吸引力有限,高職學生則有機會站在軟件研發的主流崗位,一個能夠獨檔一面的學生,能夠成為公司的核心力量。
二、高職學生軟件服務外包人才崗位核心能力的培養
一個軟件企業,對員工的要求,首先是對人才綜合素質的要求。綜合素質包括:與人溝通合作的能力、勤于動腦動手的習慣、不畏挫折耐心鉆研的精神和對于工作的熱愛。當然,員工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和興趣,合理定位在公司的職業發展。每個公司由于其業務類型不同、公司領導的風格和公司的成長經歷不同,都有自己特有的企業文化,一個員工能力快速地適應公司的企業文化,這種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也會直接影響到新員工在公司的生存和發展。
一個軟件企業,對普通員工業務能力的要求,合格的高職學生是可以達到的,核心能力在于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扎實的程序設計能力、基本的外語能力和較強的自學能力。程序設計能力主要取決于數據結構課程的訓練、編程語言語法的掌握和開發工具的熟練使用。為此,學生在求學生涯中,應該突出這些課程的理論學習和實戰訓練,在充足的時間里,通過反復地、扎實的訓練,打下職業生涯的重要基礎。在對于服務外包人才來說,其外語能力需要根據未來的需要而定:英語、日語,還是其他小語種,可以根據就業的預期針對性地來學習。
三、制約當前高職院校軟件服務外包人才培養質量的因素及解決途徑
當前,各高職院校通過項目課程訓練、校企合作、引入國外先進的課程體系如NIIT等,開展軟件服務外包人才的培養,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從實施的情況來看,存在著一些明顯的問題。
1. 缺乏因材施教。不同的學生,能力、基礎和興趣不相同,將來就業的崗位也不一樣。可以對學生分層分組,提出訓練目標開展教學,允許學生有足夠的選課機會。
2. 教學內容缺乏科學性和針對性。對數據結構課程和各個專門技能的訓練不足。由于數據結構課程的抽象性,沒有讓學生扎實地掌握該課程的內容,導致學生程序設計缺乏必要的抽象思維能力。對測試技能,缺乏實例化的訓練,學生可能因為一個錯誤,而耽誤整個軟件開發任務的完成。對于眾多非研發崗位的課程訓練,缺乏應有的重視。為此,需要多開選修課,讓學生有足夠的選課機會,來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學習,將來從事自己感興趣、能勝任的崗位。
3. 師資力量、教學質量的管控,存在明顯不足。如果老師沒有在軟件企業經過多年的摸、爬、滾、打,很難有針對性的開展教學與輔導,在培養學生方面必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盲點。為此,需要多招聘專、兼職的有豐富軟件開發實戰經驗的人,來完成教學工作。在此基礎上,成立比較專業和權威的教學質量監控隊伍,保證合理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黃飛雪,孫效里,沈宏書:印度軟件人才培養模式探析.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12月,第23卷第4期
[2]李可學:高職院校“軟件服務外包人才培養模式” 研究與實踐.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08年10月,第17卷第5期
[3]陳偉,李華:服務外包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現代管理科學,2008年第1期
[4]徐珊:服務外包與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芻議.消費導刊,200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