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自2009年1月1日起國家正式實施燃油稅改革,宣告我國進入后燃油稅時代。隨著燃油稅的征收,汽車產業出現了新一輪的結構性調整。本文針對燃油稅改革前后的稅費變化,針對汽車產業以及個人汽車消費者建立圖形進行效應分析并得出結論。燃油稅的實施有利于公共資源的利用以及環境保護、節能減排等正效應。同時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政策漏洞。最后針對這些不足之處提出建議。
[關鍵詞] 燃油稅 效應分析 政策建議
一、燃油稅的定義
“燃油稅”即政府為了養路等支出,對燃油在零售環節征收一定比例的專項性質的稅收。對燃油稅與成品油價格捆綁收費,使得占用公路資源大的汽車使用者按照比例上繳更多的稅費,遵循“多用多繳,少用少繳”的公平機制,能夠更好的整合個部門間利益,節省能源以及公路資源的開支,增大國內總效應。對于我國,成品油消費稅,是在費改稅的大環境下產生取代養路費而開征的,其實質就是汽車燃油稅。
二、燃油稅征收概況
1.國外燃油稅的征收概況
美國的購置車成本較低,絕大多數家庭擁有至少一輛汽車。汽車所有者需要承擔的稅費包括每年數額較低的牌照費以及燃油稅。燃油稅的使用主要在聯邦與各州的交通道路維護上,具體稅率按照各州的政策各有不同,然而相比世界上許多國家,美國的燃油稅率并不高。
德國的汽車消費者日常的養車費用包括汽車保險費用、保養維修費、燃油費以及停車費等,高載重量汽車行駛高速公路另需征收過路費。而燃油方面開支占很大比例。
在日本,交通選擇上人們傾向公共交通以及小排量汽車.這些都是因為其國內高額燃油稅。燃油稅又具體分類為揮發油稅、地方道路稅、柴油稅、天然氣稅。
法國燃油稅不與油價掛鉤,即單位征稅金額固定,繳稅的多少完全取決于耗油量。而且對一些行業如農業、公共交通等有優惠政策。
2.我國燃油稅的征收概況
2009年1月1日起國家正式實施燃油稅改革。《成品油價稅費改革方案( 征求意見稿) 》中公布,中國將在不提高現行成品油價格的前提下,將汽油消費稅單位稅額由0.2元/L提高到1元/L,柴油由0.1元/L 提高到0.8元/L,取消公路養路費、航道養護費、公路運輸管理費、公路客貨運附加費、水路運輸管理費、水運客貨運附加費6 項收費,并撤銷政府還貸二級以下公路收費站點。
盡管新方案中并未提及燃油稅, 但各界都將其解讀為燃油稅開征的一種形式。對此,有關部門的說法是。當前國際油價大幅回落,此時出臺成品油價稅費改革,一方面可以治理亂收費行為, 在當前價格水平上各方面負但總體上講有所減輕;另一方面,體現了“多用多負擔,少用少負擔”的原則,通過經濟杠桿更好地推動節能減排和結構調整。
三、燃油稅征收后對我國汽車消費者影響的效應分析
1.燃油稅征收對消費者支出影響
征收燃油稅前,汽車車主所需承擔的費用C1包括稅改前后無變動的費用A加上養路稅等6項費用T,T為固定的稅費,即C1=A+T。國家實施燃油稅改革后車主所需承擔費用計為C2,費用A保持不變,T不再計入車主的費用,取而代之的是成品油單位稅額價格調整后,增加的費率△K與燃油消耗量的乘積,燃油使用量取決于汽車行駛公里數S與汽車單位公里耗油量L,在此處即成品油稅費△K#8226;S#8226;L,得出C2=A+△K#8226;S#8226;L。如此時△K與L恒定不變,建立S與C的函數。
(如圖1)此時消費者可能面對三種情況:
(1)當C1=C2時,兩直線相交于M點。此時稅改前后消費者支出相等
(2)當C1 (3)當C1>C2時,行駛公里數S處于(a,+∞)區間,此時稅改后費用大于稅改前。 比較稅改前后汽車消費者費用的變化值計為△C=C2-C1=△K#8226;S#8226;L-T(如圖2)。由于C1為固定值,圖2為圖1橫坐標軸向上移動A+T。故圖中N點橫坐標依然為a。圖2更為直觀的表示出了稅改前后稅費支出變化。 當△C=0時,△C=△K#8226;S#8226;L-T=0,S=T/(△K#8226;L)。 即a= T/(△K#8226;L)。 (等式1 ) (1)當S=a時,稅改前后費用不變 (2)當S (3)當S>a時,稅改前費用較低 顯然a越大,稅改后對汽車消費者越有利。等式1中,T為常數,則a的大小取決于△K#8226;L的乘積大小。容易得出△K和L的取值與a的大小成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