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會計工作以及會計誠信在經濟飛速發展的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同時,會計誠信問題越來越凸顯,受到的關注也越來越多,用來指導會計工作在正確的軌道上運行的理論體系的建立和健全成為迫在眉睫的緊要事務。在市場經濟運行規則中,全社會統一的會計規范體系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作為社會各種從事與企業有關的經濟活動和從事相應經濟決策的基礎,會計誠信體系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國家財政利益的維護和保證、對國有資產起著管理作用。在本文中,筆者首先分析了會計誠信問題產生的原因,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應對策略,以供業界參考。
[關鍵詞] 會計 誠信 原因 強化 措施
一、會計誠信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
1.相對較低成本
在會計誠信問題處罰方面:與經濟處罰相比,所實施的行政法律處罰過輕;與對單位的處罰相比,對于個人的處罰過輕;與內部處理相比,外部公開處理的處罰過輕。從以上處罰方法和處罰力度上我們可以看出,法律效力不但沒有通過這些處罰體現出來反而被削弱了。這種不到位的懲罰直接降低了造假者的造假成本,在利益的驅使之下,沖破道德底線犧牲股東利益。
2.缺乏完善的法律監督機制和完善的會計規范體系
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在日常工作中已屢見不怪,這些頻發的現象不僅淡薄了企業的法律意識,同時還會導致企業的自我約束能力被削弱。目前,在會計監督、財政監督、審計監督、稅務監督等方面還沒有統一的監督標準,各個部門之間缺乏緊密的聯系和溝通,不能有機的結合各個監督機制的優勢,從而導致整個監督體系發揮其作用的有效性受到影響。
3.會計人員在形成會計信息的過程中所承擔的會計職責是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另一個主要原因
第一、存在于政府管理部門觀念上和管理上的錯位和缺位
有的地方政府在政績和經濟利益的驅使下,在制定經濟增長指標時沒有經過詳細、徹底地分析而存在盲目性和任意性;有的國有企業存在各種經濟任務或經濟目標,往往為了達到這些目標或者完成任務而編制虛假的會計報表,以取悅上級。
第二、會計人員缺乏職業道德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設過程中,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難免會受到一些不良之風的影響。在巨大的利益驅動下,利益壓倒了道德規范,有的會計人員喪失了會計行業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職業操守。為了獲得個人利益,不惜以自身職務關系為便,偽造、編造、隱匿、毀壞會計資料,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從而使得企業、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遭受損失。
第三、業務不精,法律意識不強
有的會計人員墨守陳規,不求上進,缺乏鉆研業務、精益求精的精神,缺乏職業理想和敬業精神。他們業務知識貧乏或知識老化,專業技術水平低,無法按照新規定開展工作,同時,他們不學法,不懂法,對會計準則、會計制度也知之甚少。他們既談不上遵紀守法,更不能依法辦事了。
二、強化會計誠信的對策
1.財會從業人員要學會自律,廉潔從業
會計人員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應始終保持清醒的理智,嚴格要求自己,樹立高尚的職業道德觀,自覺遵守會計工作紀律,自覺接受監督,堅持原則,決不利用職權營私舞弊、貪污腐化。以高度的責任心和熟練的業務履行法律賦予自己的神圣職責,自尊自愛,恪盡職守。防止濫用職權,敢于頂住各方面影響、干預、違法干擾會計工作的現象和巨大壓力,以客觀發生的實際業務進行真實、完整的會計核算,不弄虛作假、不為利益誘惑,從業嚴謹。并且勇于揭露并制止違背財經紀律和制度的不正當現象。
2.提高財會人員的業務水平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已成為會計管理工作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是構建會計誠信的重要方面。單位主管部門應把提高財會人員的業務能力列人長期計劃,鼓勵財會人員參加多種形式的業務培訓、研討班,逐步提高財會從業人員的理論修養和實際操作能力。實行脫產和不脫產相結合、短期和長期相搭配的進修學習,提高業務能力。財會從業人員利用各種形式的行業學術研討班,進行業務交流,探討財會工作的各種經驗,共同應對實際工作中的疑難問題,獻計獻策,探究解決的途徑。為了監督、檢查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實際效果,單位主管部門還應按財政部下發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暫行規定》中所規定的教育目標、任務、內容及形式、計劃與實施、檢查與考核對財會人員繼續教育的實際操作情況進行定期的考核與監督,并制定相應的獎勵與處罰機制。實行規律性的考核制度,是單位管理邁向規范化、科學化的要求,一套高效、合理、規范的考核機制能夠提高財會人員的素質,造就一支高效的財務從業人員隊伍。
3.實施會計監管
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結合本單位會計工作實際,制定適合本單位的內部會計管理制度,按照不相容職務需脫離的原則,合理安排會計及相關工作崗位,明確相關業務的程序和相關人員的職責權限。充分發揮單位內部會計審計監督體系的作用:首先,規范單位現有的管理結構,董事會、經營層的成員不能交叉就職。其次,各部門要明確崗位職責范圍,適當設置會計及相關工作崗位,形成相互制約機制。通過職責分離不僅能夠提高業務流程的效率,而且也使內部會計控制付諸實施,確保會計提供信息的真實性及高效性。再次,要加強內部審計的功能,審計部門的設置在地位上應該高于其他職能部門,并且其他部門不能與被審計部門交叉。這樣才能有力保證內部審計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在實際工作中要切實執行和落實這些規章制度,加強進一步的監督。
三、總結
誠信是會計人員的立信之本。它是公民道德規范的重要組成部分。會計誠信歸屬于會計職業道德,在會計行業極為重要,在現代經濟中它是會計工作的生命線。誠信不僅是一種職責,更與重大利益相關。當會計信息所提供的單位經營情況不符合企業的真實情況時,就會影響投資者的決策,甚至危害投資者利益。所以,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新時期的經濟任務喲啊以建設會計誠信為重,通過會計誠信的提高、德才兼備的財務從業人員的培養,為紀念館及秩序和財務制度的正常運行和執行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 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講解[M].人民出版社,2008-12
[2] 陳玉清 王 琳:會計誠信與職業道德教育的理性思考[J].財會通訊,2007(1)
[3] 楊雄勝:會計誠信的理性思考[J].會計研究,2002(3)
[4] 張維迎:法律制度的信譽基礎[J].經濟研究,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