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以2005年底之前在深滬A股上市的55家零售業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運用上市公司2006—2008年的年報數據建立公司盈利能力綜合評價的因子分析模型,對零售業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進行綜合評價,得出我國零售業上市公司3年盈利能力的綜合得分及排名,為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提供了數據參考。
[關鍵詞] 零售業 盈利能力 因子分析
2004年年底我國零售業的全面開放,加劇了零售業的競爭。至2005年底,全球50家最大零售企業的80%已進入中國,中外零售商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國家信息中心預測,到202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超過20萬億元,零售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將大大提高。我國零售業有著很大的發展空間,投資機會較多。因此本文以我國零售業上市公司2006至2008年的年報數據為依據,采用因子分析法對55家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進行綜合評價,根據計算出的綜合得分進行排名,以幫助投資者更好地進行投資決策。
一、因子分析原理
因子分析是從眾多可觀測變量中概括和推論出少數不可觀測的潛變量(又稱因子),目的在于用最少的因子去概括和解釋大量的觀測事實,以揭示事物之間本質聯系的一種統計分析方法,核心是用較少的相互獨立的公共因子反映原有變量的絕大部分信息。其原理是:
假設m個可能存在相關關系的變量X1,X2,……,Xm含有P個獨立的公共因子F1,F2,……,Fp(m≥p),每個變量Xi含有特殊因子Ui(i=1…m),諸特殊因子Ui間互不相關,且與FJ(j=1…p)也互不相關,每個Xi可由P個公共因子和自身對應的特殊因子Ui線性組合,一般數學模型為:
X1=b11 F1+b12 F2+…+b1p Fp+c1U1
X2= b21 F1+b22 F2+…+b2p Fp+c2U2
…
Xm= bm1 F1+bm2 F2+…+bmp Fp+cmUm
寫成矩陣形式為:X=BF+CU。該式中元素bij表示第i個變量(Xi)在第j個公共因子Fj上的載荷,簡稱因子載荷,它反映因子對解釋變量的重要作用和程度。
如果殘差影響很小可以忽略不計,模型變為:X=BF。如果F中各分量彼此不相關,形成特殊形式的因子分析,稱為主成分分析。其矩陣形式為:F=AX。F為主成分向量,A為主成分變換矩陣,X為原始變量向量。主成分分析實質是把系數矩陣A求出來。因子分析的目的就是以F代X,由于一般有p 二、零售業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綜合評價 1.樣本及盈利能力指標的選取。本文選取2005年底之前在深滬A股上市的55家零售業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運用公司2006—2008年的年報數據進行計算并分析。盈利能力評價指標選取每股收益、總資產報酬率、營業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營業收入現金回收率、總資產現金回收率6個指標。數據來源于巨潮資訊網。 2.因子分析的可行性檢驗。 原始數據的檢驗自由度為15,在l%的水平上顯著,KMO的值為0.548>0.5,所以適合做因子分析。 3.運用主成分法尋找公因子。 從表中得知,第一個因子的特征值為2.692,旋轉后方差貢獻率為30.234%;第二個因子的特征值為1.511,旋轉后方差貢獻率為28.072%;第三個因子的特征值為0.828,旋轉后方差貢獻率為25.545%。公因子的貢獻率表示該公因子反映原指標的信息量,累計貢獻率則表示相應幾個公因子累計反映原指標的信息量。從表中看出,提取三個公因子之后,累積方差貢獻率達到83.851%>80%,說明前三個因子累計描述了原指標總方差的83.851%,前三個因子已經反映了原指標的大部分信息,因此可以取前三個因子作為主因子進行分析,即6個盈利指標可以用三個因子來反映。 4.采用方差最大法正交旋轉,獲得因子載荷矩陣。 可以看出,因子1在每股收益和總資產報酬率上有較大的載荷,貢獻率為30.234%,反映了公司資產的盈利能力,稱為資產回報因子F1;因子2在營業利潤率和成本費用利潤率上有較大的載荷,貢獻率為28.072%,反映了公司經營獲取利潤的能力,稱為利潤回報因子F2;因子3在營業收入現金回收率和總資產現金回收率上有較大的載荷,貢獻率為25.545%,反映了公司獲取現金的能力,稱為現金回報因子F3。 5.計算各樣本的因子得分。 利用公式F=(F1*0.3023+F2*0.2807+F3*0.2555)/0.8385得出各個上市公司2006—2008年每年度盈利能力的綜合得分,進而計算出三年的綜合得分及排名。由于篇幅受限,僅列出綜合排名前十位的上市公司。 三、結論 從表中可以看出,綜合排名前十位的公司中,王府井、東百集團、金楓酒業、歐亞集團及新華百貨在2007年排名有所下降,但2008年又有所回升。以歐亞集團為例,由2006年的17名降到2007年的22名,在2008年又上升到第4名。豫園商城和歐亞集團情況相反,豫園商城由2006年的30名上升至2007年的第3名,2008年又降至15名,這兩家公司的盈利變化幅度都較大,說明盈利能力穩定性較差。蘇寧電器、重慶百貨兩家公司每年排名逐年上升,重慶百貨連續三年排名依次為23、18、5;蘇寧電器2006年排名第八,2007、2008年兩年均為第一。由此可以看出蘇寧電器和重慶百貨的盈利能力是逐漸增強的。而大商股份則是逐年下降,由2006年的第二名持續降到2008年的第十。廣州友誼2006年排名第一,2007和2008年均為第二,綜合排名位于第一,可見該公司的盈利能力是比較穩定的。 若僅僅以6項盈利指標中任意一項指標的好壞來評價公司,得出的結論和用因子分析法得出的結論是不同的。單項盈利指標只能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某一方面,不能夠全面地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本文通過因子分析法,將反映盈利能力的多個指標綜合分析,得出各個上市公司的綜合評價結果,避免了單一指標評價的局限性,便于投資者更好地決策。因子分析法有較強的操作性,是一種可行的綜合評價方法,實踐中還應結合具體情況進行定性分析,以便更好地決策。 參考文獻: [1]吳佩勛:零售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章文波 陳紅艷:實用數據統計分析及Spss12.0應用[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6.2:230-231 [3]曾衛 常根發:電力行業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綜合評價的實證研究[J].企業經濟.2004,11:121-123 [4]張自武: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公司盈利能力綜合分析與評價[J].昌吉學院學報.2006,4:106-108 [5]晏剛等:基于因子分析法我國農業龍頭上市公司的業績評價[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9: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