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設計有效率的組織結構是跨國企業集團成功地從事全球經營活動的前提。從文章從網絡模式和層級模式的比較入手,闡述了跨國企業集團網絡組織的內涵,指出了跨國網絡組織的特征與優勢所在,并在此基礎上提出通過重塑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間的關系來有效實現網絡組織。
[關鍵詞] 跨國企業集團 網絡組織 母子公司
一、跨國企業集團的概念界定
為了能夠對跨國企業集團的組織結構進行較為深入的分析,我們需要明確一下跨國企業集團的概念:企業集團是現代企業高度發展基礎上形成的一種以母子公司為主體,通過產權關系和生產經營協作等多種方式,由眾多的法人組織共同組成的經濟聯合體。當企業集團的發展超越了國界之后,便成為跨國企業集團。應該明確企業集團跨國經營的本質不是為了克服市場缺陷所造成的交易成本問題,而是為建立能更有效地進行資源整合的企業網絡體系所進行的主動的戰略選擇,其目的是更有效地進行資源的獲取、轉移和整合,從而在新的競爭環境中獲取可持續的競爭優勢。企業集團的跨國經營活動體現了在一定的環境中對某種目標的追求,所以與國內企業一樣,跨國企業集團同樣也需要仔細分析所面臨的環境特征及對企業的要求,根據內外條件制定戰略并構造組織結構和組織關系以實現戰略。
二、重新認識跨國企業集團結構模式──網絡組織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迅猛發展,人們已不能簡單地把跨國公司定論為總部與子公司或子公司之間的有機聯合體了。伴隨著“全球化”的進程,跨國公司正在通過網絡組織——一種不受時間與空間局限的新的組織模式,迅速地在全球范圍內調動、使用和分配資源。由此跨國公司可定義為不同組織單元之間的一個交互關系網絡,這個網絡包括公司總部和不同國家的子公司,它們共同根植于包括與跨國公司的不同運營單元必須相互作用的所有單元如顧客、供應商、監管者與競爭者等所組成的外部網絡。在這一結構中分布在全球的更加專業化的組織單位被聯系在一個經營的組織網絡中,幫助公司實現效率、地方響應性和學習能力的多重戰略目標。
1.網絡模式與層級模式的簡單比較
網絡模式與層級模式有三個重要區別。第一,在網絡模式中資源、管理能力和決策分散在整個組織之中;而在層級模式中一般是集中在高層。第二,在網絡模式中子公司之間在資源流方面存在橫向的聯系;而在層級模式中要盡量避免橫向聯系以保持較低的協調成本。第三,在網絡模式中組織活動可以在多個維度加以協調;而在層級模式中通常是不允許的。
從以上分析可知,我們用跨國網絡結構來分析跨國企業集團所采用的總體結構形式,這也是當今一些大型跨國公司所采取或正在努力實現的結構形式。網絡結構是一種連接世界范圍內不同類型子公司的網絡形式,處于網絡中心結點的實體負責協調產品、職能和地區方面的信息。在這樣的網絡中,沒有兩個實體是完全相同的,而且一個網絡中往往會有多個中心結點。在這一網絡中各個子公司之間及子公司與母公司之間相互依存,各種資源即不是完全集中的,也不是完全分散的,而是一種分布式的結構。相關知識可以擴散到整個組織當中,而子公司可以成為實現特定戰略的中心。這一觀念打破了傳統的一個總部和許多隸屬子公司的觀念,跨國企業集團成為具有從事不同活動的多個中心的網絡,其中每一個中心可以在一個特定領域承擔戰略職責。這種結構形式中所蘊涵的管理思想和理念可以成為企業行動和決策的參考。
2.跨國企業集團網絡組織的內涵
事實表明,目前的國際生產已經突出地表現為跨國公司在地區或全球范圍按照各國的比較優勢配置其價值鏈上的各個環節,并且各個環節采取各種方式緊密結合起來,構成一體化的國際生產體系,最終服務于全球市場。在一體化的跨國公司國際生產體系中,涉及大量中間產品、技術、資金、服務及無形資產的流動。這種流動不僅僅發生在母公司與海外子公司之間,而且越來越多地發生在海外子公司之間。據最新的統計資料表明:全球目前約有4.45萬家跨國公司,其境外分支機構多達27.6萬家。為追求世界范圍內利潤最大化,跨國公司實行生產營銷一體化管理,將很大部分的國際貿易納入其內部交易體系。據聯合國有關部門估計,目前跨國公司子公司之間的內部貿易高達全球貿易額的1/3,已成為世界經濟活動中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
更進一步的,跨國公司正逐漸演變成“全球網絡公司”,而且,這個網絡不單單表現為一個簡單的公司內部網,還是一個通過多種形式(如合作協定、許可協議、關系合同、分包、戰略聯盟等)和不同渠道形成的公司外部網。跨國公司的全球性經營擴張正日益表現為這樣兩個相互交錯的網絡的延伸與 :即通過海外直接投資在世界各國或地區建構的公司內部網絡,和通過全球性的戰略聯盟等形式而與其他公司建立的外部網絡。也有研究者將這種網絡組織劃分為增值合作伙伴(Value—Adding Partership)和全球虛擬公司(Global Virtual Corporation)兩種。前者由許多獨立公司組成,通過緊密合作,共同管理產品鏈上的產品和服務,各基本單位之間以縱向關系為主,在一定程度的水平關系上也會有兩個以上基本單位負責同一職能的情況。后者由分布在全球范圍內的獨立企業以聯盟形式組成的合作組織,其主要目的在于迅速實現經營范圍的擴大直至實現經營全球化。全球虛擬公司的形成是基于成員間的共同利益,而非共同的股權所有關系。在這種網絡組織中,各單位之間以水平為主。
3.跨國網絡組織與跨國公司競爭力
跨國網絡組織的形成是跨國公司依靠現代信息技術、實行全球化經營戰略、減少企業風險和不確定性的一種組織創新。它的核心是通過人力資源、軟技術和信息在跨國公司全球系統內的自由流動,以期建立一種全新的組織管理關系。它大大提高了跨國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有研究表明,網絡組織對于跨國公司價值增值潛力以及組織內個體競爭力的提升基本上都優于傳統的組織形式。如果我們將跨國公司的組織能力細分為經營能力、成長(擴張)能力和調試(應變)能力三個方面的話,可以發現,網絡組織對這三種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首先,由于企業日常經營能力的獲得具有很強的路徑依賴性,而網絡各節點上企業大都只專門化于價值鏈的某一環節,因此能夠在日常經營活動方面做得更深入,對企業經營能力的提高顯然是有利的。其次,從企業的成長或擴張能力來看,網絡企業不僅能夠從它自己擁有的專業知識積累中尋求到新的方向,而且能夠從它的網絡伙伴那里免費獲得知識和信息,這對企業的創新發展的是非常有價值的。最后,網絡組織使企業在發展和運用團隊方面變得更加容易,從而使企業能在任何時候從事各種產品和服務的創新,這些創新為整個網絡提供了不斷學習的機會,有助于跨國公司內部應變能力的發展。
三、跨國企業集團有效實現網絡組織的對策
為了有效實現網絡組織,跨國企業集團需要重塑總部──子公司關系,這意味著兩件相互聯系的工作:一是賦予子公司不同的職能和責任;二是合理配置子公司資源。其結果是子公司在企業集團的多國網絡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而且總部和每一個子公司之間的關系也隨之差異化,從而形成了內部多樣化的網絡。而且這一網絡是動態的網絡,即其中的每一個總部──子公司關系以及每一個子公司的地位和作用是隨時間動態變化的。管理這種動態的內部多樣化網絡不但有總部對子公司的控制問題,而且必須考慮在內部網絡中利用和配置資源,以及建立正確的轉移機制將資源轉移到合適的地方的問題。
總之,以網絡組織為基礎分析跨國企業集團的組織本質,應當注意以下方面:
1.必須關注在不同子公司之間的資源分布。每一個子公司是企業集團多國化網絡中的一個節點,資源及相應的管理能力和決策是分散在整個網絡之中,而不是集中于總部。但子公司之間的資源分布是不均衡的,總部根據子公司所擁有的資源和能力,賦予其不同的職能和責任。因此在基于網絡的研究中,企業集團可以被視為多中心的體系。
2.必須關注不同的總部──子公司關系的性質。在這樣的網絡中,雖然總部仍然不可避免地具有層級的權力,但這種權力與子公司的當地自治是并存的。由于在不同情形下總部和子公司相互依存的性質不同,因而網絡模型中總部──子公司關系結構上存在內部差異,而這種差異會對其他一些問題產生影響。差異化網絡的特征就在于子公司角色的多樣性和關系的不對稱。總部對每一個子公司所實施的控制程度也有很大差異,而且每一個子公司要通過不同的機制整合到網絡中。
3.必須關注子公司和子公司之間的關系。資源的流動和交換不僅發生在總部和子公司,而且發生在子公司和子公司之間。更確切地說,每一個子公司和總部及其他子公司都成為相互依賴的網絡中的一部分,即每一個實體都處于彼此相互依賴的狀態中。在網絡的各種資源流中,特別要注意的是知識流,如何管理網絡不同節點之間的知識創造、利用和擴散是跨國企業集團的重要任務。
4.必須關注通過各種非正式機制對子公司進行協調和整合。正式機制(如通過集權化和正規化進行控制)一般是層級制的產物,而非正式機制不僅是對正式機制的補充,而且與網絡結構的觀點是一致的。雖然總部在網絡中仍然可以通過層級手段進行控制,但其通過行政方式進行管理的能力會受到一定的限制,因為每一個子公司都是相對獨立的實體。因此,在對子公司協調和整合問題上,重要的和值得研究的是通過各種同化機制,使組織成員共享價值觀和目標,進而規范其態度和行為,最終使子公司管理者的行為方式和決策與總部所期望的戰略方向相一致。
總之,將跨國企業集團視為一種跨國網絡的觀點,能夠注意到全球導向和地方導向的相互作用,以及總部和子公司發展的相互依存性。在企業網絡體系內,不但存在資源的多向流動,存在優勢的轉移,而且還存在如何創造和維持優勢的問題。因而跨國企業不但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資源,而且要不斷開發利用新的資源,并將資源和優勢在企業網絡內進行有目的地轉移,從而最有效地抓住可能在世界各地出現的機會,并對多重戰略需求作出積極的響應。因此子公司不但是總部利用現有優勢的工具,而且很大程度的可能成為開發利用資源以創造優勢的活躍節點。
參考文獻:
[1]張新勝 王媛:[澳]邁可爾[M].伯瑞爾,[澳]杰夫#8226;拉索爾.國際管理學──全球化時代的管理[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2年9月
[2]李洪江: 跨國公司新發展極其經濟效應分析[M].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
[3]趙波:跨國公司網絡組織治理機制分析.企業活力[J]. 2008,(11)
[4]高偉:論跨國公司網絡組織的結構及其優勢.中國海洋大學[D].2007
[5]戴桂林 高偉 孫孟 周曉明:跨國公司網絡組織的結構、形成及運行機制分析.經濟縱橫[J]. 2007,(8)
[6]楊大桐:論跨國公司網絡組織結構及其競爭優勢.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J].2003,(5)
[7]閻海峰:跨國公司網絡組織及其啟示.華東經濟管理[J]. 2000,(6)
[8]林潤輝 李維安: 網絡組織──更具環境適應能力的新型組織模式.南開管理評論[J]. 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