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為了進一步加快云南經濟的發展,社會各界展開了經濟拉動因素的分析,主要集中于投資拉動和進出口貿易拉動。本文通過對兩者的計量分析比較,得出拉動增長的主要因素,并給出了對策建議。
[關鍵詞] 投資 進出口 經濟拉動
云南省位于我國西南邊陲,與國內的貿易往來存在著交通不變、成本過高、技術落后等方面的缺陷,然而又因為其與東南亞、南亞的接壤關系,為對外貿易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因此,考慮進出口貿易與經濟增長的關系有著重要的意義。究竟應該增加投資拉動經濟還是擴大進出口貿易促進增長,是學者政府應該考慮的問題。
一、計量分析
通過計量分析,得出以下方程:
Y:云南省GDP X1:云南省社會總投資 Y=924.93+1.41X1 (1)
Y:云南省GDP X2:云南省進出口貿易總額 Y=978.40+6.64X2(2)
通過方程(1)和方程(2)可以看出,每增加一個單位的投資,可拉動1.41個單位的GDP增長,而每增加一個單位的進出口貿易可以拉動6.64個單位的GDP增長。表明,進出口貿易是云南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因素。
從表1中可以看出,云南省的投資規模遠大于進出口貿易的規模,而且增長速度也快于進出口貿易,說明政府到目前為止,仍然主要采取的是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手段,顯然與影響經濟增長的實質相悖,為了促進經濟快速、高效的增長,我認為云南省政府應轉變思路,緊抓對外貿易。
二、云南省對外貿易的優勢
1.優越的地理條件和商業傳統。 云南省與緬甸,泰國,老撾,越南四國毗鄰,各族人民與鄰國素有友好交往和民間貿易,遠在公元前的西漢時代,就形成了一條從大理到永昌(保山)進入緬甸,從緬甸到印度,阿富汗,或從緬甸仰光出海到阿拉伯,進入大秦(羅馬)的南方絲綢之路.其后明末清初中期又形成滇南思普(西雙版納)進入緬甸景揀到泰國清邁,曼谷或從西雙版納勵臘進入老撾豐沙里,再到泰國清邁,曼谷,以及從滇南紅河河口進入越南老街,海防出海到世界各國的通道.云南地處橫斷山脈,山高路窄坡陡,馬幫是當時主要運輸工具.在這些道路上數百年興起馬幫貿易,長年絡繹不絕,形成了與東南亞各國經濟和文化交往優越的地理條件。
2.優越的政策條件。一方面是西部大開發給了云南許多優惠政策,有助于促進對外經濟增長;另一方面,云南省政府對于對外貿易有很寬松的政策;最后,云南省從上到下都意識到了對外貿易的重要性,在全省開啟了一股研究的浪潮。
3.建立了很好的區域合作機制。一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在形成。由我國提議建立的中國與東盟國家間的自由貿易合作機制。2002年10月,我國與東盟十國簽訂了《中國與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正式啟動自貿區建設。建成的自貿區將是一個擁有17億消費者、1.2萬億美元貿易總量的經濟區,同時也將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貿區和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最大的自貿區。
二是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進展順利。湄公河流域中國、柬埔寨、老撾、緬甸、泰國、越南6國于1992年在亞洲開發銀行倡導下共同參與的次區域經濟合作機制(簡稱“GMS合作”)。其宗旨是加強次區域國家的聯系,提高次區域的競爭力,促進各國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實現次區域共同繁榮。。
三是孟中印緬地區經濟合作機制已經起步。孟中印緬地區經濟合作(簡稱“BCIM合作”)范圍包括中國云南省、印度西孟加拉邦和東北部、緬甸和孟加拉全境,區域面積165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4億。這一合作機制是云南發起建立并積極推動,同時也是目前我國面向南亞地區的唯一多邊次區域合作機制,其目標是推動成立昆明合作組織,建立地區性自由貿易區。
四是中越“兩廊一圈”經濟貿易合作可望進入產業實質性操作階段。2004年10月,中越兩國政府發表聯合公報,明確提出雙方積極探討建設“兩廊一圈”問題。“兩廊一圈”,指的是“昆明-老街-河內-海防-廣寧”、“南寧-諒山-河內-海防-廣寧”兩個經濟走廊和“環北部灣經濟圈”。
五是中國(云南)-泰國北部合作機制已經啟動。2004年4月,云南-泰北合作工作組在昆明舉行了第一次會議,正式啟動了云南-泰北合作機制。這一合作機制是推動中泰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框架下的重要機制,旨在實現雙方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重在協調和解決交流合作中的實際問題。
六是中國(云南)-老撾北部合作已達成共識。中國云南—老撾北部合作工作組機制是按照兩國領導人達成的共識,為促進老撾北部開發、加強云南與老撾的經濟技術合作而建立的。
七是中越五省市經濟合作機制正式啟動。2004年10月,中越五省市經濟合作協商會商定,中越雙方將利用區位優勢,共同打造昆明-老街-河內-海防-廣寧經濟走廊,攜手把中國的云南和越南的老街、河內、海防、廣寧五省市建成中越兩國間經濟合作的一個重要區域,正式啟動了中越五省市經濟合作機制。
三、措施建議
一是繼續優化進口商品的結構,大力發展高技術產品出口。圍繞全省重點發展的電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醫藥、新材料、環保與資源綜合利用等行業,選擇有國際市場需求的產品和重點企業,給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培育一批拳頭出口產品。完善扶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政策措施,建立促進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協調服務系統。
二是與利用外資相配合,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推動現有加工貿易企業提高競爭力和本地化水平,重點支持帶動性強的龍頭企業和配套加工貿易企業發展,延長加工鏈條。引導云南的優勢企業大力發展境外加工貿易,完善對外投資服務促進體系,鼓勵更多大型生產企業到境外設立加工貿易項目、銷售網絡和研發機構。
三是提高認識,高度重視服務貿易的戰略地位。明確服務貿易產業發展的重點定位和在全省經濟發展中的戰略地位,把服務貿易發展和對外開放納入云南產業政策和外向型經濟發展規劃之中。
四是強化服務業產業基礎,培育市場主體。放寬對服務業市場準入的限制,鼓勵非公經濟在更廣泛的領域內參與服務業的發展,積極擴大服務業的對外開放。
五是不斷優化服務貿易的行業結構,建立系統的服務貿易法律體系。繼續大力發展出口創匯能力強,產業關聯度大且具有一定優勢的國際旅游業、國際運輸服務業和國際工程承包等行業;同時加快高新技術對傳統服務業的滲透和改造;制定和完善重點行業、重點項目的扶植政策。
六是形成合理的服務貿易統計制度。建立起一套較為完整的國際服務貿易統計指標體系,形成一個較為合理的服務貿易統計制度,為政府的決策科學化提供數據支持。
七是加強與東南亞、南亞區域的合作,發揮整體優勢。加強與周邊地區的合作可以實現優勢互補、互利互惠,在更廣闊的空間和領域優化資源配置,有利于實現跨行業、跨地區的強強聯合,增強國際競爭力,促進共同的發展。
八是整合資源,協調運作,創新貿易促進體制。根據不同主體各自的職能和權責,理順各類貿易促進機構的運行機制,真正形成相互溝通、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構建新型貿易促進體系;通過提供完備的公共信息服務,創造直接的交流機會,加大對國際市場的宣傳力度,為本省出口企業構建進入國際市場的渠道努力創新貿易促進方式和手段。
參考文獻:
[1]張 邠:云南對外貿易發展與前景分析,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5期
[2]和立道 楊雅琴:對外貿易對云南經濟增長的貢獻分析,經濟問題探索-2007年7期
[3]2006年云南省金融運行報告,時代金融-2007年4期
[4]黃宇飛 黃佼林:云南省固定資產投資運作模型,保山師專學報-2006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