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提高市場集中度,利于國際化競爭,利于規模創新,利于降低社會成本;本文從另一個角度對壟斷提出了認識。
[關鍵詞] 市場集中度 壟斷新認識
壟斷一詞源于孟子\"必求壟斷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網市利\",原指站在市集的高地上操縱貿易,后來泛指把持和獨占,即市場份額高度集中。一般認為壟斷會產生以下危害:壟斷企業可能喪失追求成本最小化與效益最大化的動力;會產生產量受到限制、管理松懈、不大關心研究與開發進而喪失新能力;通過相互協議或聯合,對一個或幾個部門商品的生產、銷售和價格進行操縱和控制,損害社會公平;有可能出現企業專橫,影響社會秩序。因此發達國家都有反壟斷法。那么,是不是壟斷就沒有一點益處,需要逢壟斷必反呢? 答案是否定的,原因主要有三個。
一、提高市場集中度有利于提升國際競爭力
在國際化大環境下,中國已沒有時間從容由自由競爭起步,按部就班走過市場化進程,提高市場集中度成為目前國際競爭中一項重要手段。以下兩例令人深思。
1.中國的稀土資源占世界資源量80%,但由于地方各自為政,企業分散經營,長期惡性競爭,低價拋售,擁有大份額市場占有率的中國卻沒有定價權。而中國鐵礦石進口則恰恰相反,由于市場集中度不高,面對連年的漲價,在進口談判中屢戰屢敗。根據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鐵礦石信托基金發表的最新報告《鐵礦石市場2009-2011》,2009年全世界鐵礦石產量同比下降6.2%,為15.88億噸,貿易量為9.55億噸,中國進口6.28億噸,由于中國鋼鐵企業市場集中度非常低,在進行鐵礦石談判時無法保持一致立場,導致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力拓三大礦業巨頭擁有強大控制力,使鐵礦石市場成為“賣方市場”。
2.1996年12月15日,世界航空制造業排名第一的美國波音公司宣布收購世界航空制造業排名第三的美國麥道公司。波音公司和麥道公司合并之后,新公司的資產總額達500億美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民用和軍用飛機制造企業,使得波音在世界市場上的占有率提高到65%,牢牢站穩市場領導者地位。這次收購不僅涉及交易雙方,而且涉及到美國,以及歐盟各國政府,雖然引發了反壟斷的爭議,但最后還是完成了此次并購,應對歐洲空客公司競爭是美國政府未反對的最現實的理由。可以看出,發達國家對壟斷的認識和態度已經發生很大變化。
無獨有偶,1989年反壟斷法專家斯坦格爾夫人領導的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著手對微軟展開調查,從此微軟公司面臨的壟斷指控就沒有停止。2000年4月,哥倫比亞特區聯邦法院宣布微軟壟斷罪名成立,其中最為嚴厲的一項處罰是將微軟拆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專營電腦操作系統,另一部分則專營Office系列應用軟件、IE瀏覽器等其他軟件,10年之內兩部分不能合并。但在2001年6月,哥倫比亞特區聯邦上訴法院駁回了拆分微軟的判決,后來司法部與微軟公司達成和解協議,和解費用總計約18億美元。 經過近十年較量,微軟最終避免了被拆分的噩運。究其根本原因,是美國的反壟斷政策發生了變化,由傳統的維護價格競爭轉向促進科技創新。政府意識到,在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一輪工業革命中,用拆分來破除壟斷已然落伍。
二、提高市場集中度便于集中精力大規模創新
在鐵道部主導下,中國高速鐵路建設近年突飛猛進,只用六年時間就使高鐵從無到有,并達到世界領先水平。這對帶動中國高新技術出口和產業結構調整貢獻巨大。同樣,尚處于壟斷地位的電網公司在超高壓技術上不斷突破,智能電網建設也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而對比一下走進市場多年的發電設備行業,制造大容量發電機組的知識產權至今都掌握在國外公司手中。
三、競爭不必然導致商品成本和價格下降
一個自然壟斷的行業通過國家行政手段拆分后,能否通過競爭使商品價格下降,達到人們所預期的效果呢?以中國電力改革為例,2002年國家電力公司拆分為十一家部級單位。電力的快速發展基本解決了缺電的問題,是競爭的結果還是資金充裕的結果,本文不去探討。有一點非常明顯,2002年電力公司拆分后,新單位注冊成立,辦公樓由一座增加為多座,每座投資幾十億,相應的也都各自有了一套幾百人的人馬,各發電公司在全國一半以上的省區設立了區域公司或分公司,相應也有了一套人馬和辦公場所,整個行業的管理成本成倍增加,這些成本最終要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此外也可以從市場化進程較快的行業看出端倪。煤炭(自然資源壟斷)、房地產(土地壟斷)、醫療(技術壟斷)行業由于資源條件的限制,在市場化取向過程中,實質是以市場化手段隱性予以壟斷;對煤炭、房產、醫療價格走勢每個人都是感同身受。希望通過競爭解決自然壟斷行業的問題可能是緣木求魚,政府價格監管方式的創新是必須的,也是應該加強的。
由上看出,壟斷不必然導致技術創新停滯,競爭也不必然給最終消費群體帶來益處。對壟斷行業除繼續完善反壟斷法之外,應有更高層次的管理創新,特別是針對價格操縱和可能出現的企業專橫。但也不能簡單地把自然壟斷行業拆分推向市場就認為萬事大吉。容忍自然壟斷行業的存在,約束制止其壟斷行為,需要的是加強監管和監管創新。現階段有必要提高非自然壟斷行業的市場集中度,應對國際化競爭,否則面對國外大型壟斷企業,國內企業在國際化競爭中將難以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