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幾年,在貴州省雷山縣委縣政府的精心打造下,雷山地區旅游產業的管理與開發如火如荼。其中,以西江千戶苗寨為代表的旅游開發和建設,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效。作為旅游景區的西江千戶苗寨,不僅管理上了一個層次,在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上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和提升,西江千戶苗寨亦已成為苗族文化旅游的標志性景區,如何更加有效的進一步對西江千戶苗寨的旅游進行管理和合理開發,就是本篇所要論述的問題。
[關鍵詞] 西江 苗寨 管理 開發
旅游業是當今世界正在迅速發展的產業,也是人們公認的綠色產業和無煙產業。加快旅游業發展步伐,提高旅游業發展質量,我們必須從自身實際出發,吸取其他先行地區旅游業發展的經驗和教訓,走一條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的旅游發展之路。
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變化和市場競爭態勢越來越激烈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資訊的發達、交通的快捷等等因素,人們對旅游的需求也在逐年提高。回歸自然、綠色環保、健康休閑等已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主題,這些變化也相繼影響到旅游業的整體發展。西江千戶苗寨在此背景下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一定影響,其旅游管理和開發工作面臨一些困難,許多方面需要得到改善。尤其需要政府、企業和老百姓的共同努力和外來的力量的參與,這樣西江旅游的管理與開發才能更上一層樓。
一、旅游管理與開發存在的問題
1.體制問題
西江千戶苗寨目前“政府+企業”的雙重管理體制需要進一步完善,要充分發揮政府在市場的主導作用,靈活運用市場機制,調動、整合各方資源,進一步形成活力,推動西江旅游向深度發展。但是,由于當前受體制的制約,使得西江開發理念不夠創新;專業性人才欠缺;景區的開發和建設缺乏整體規劃。這樣一些問題,不是簡單以”高薪外聘職業經理人”的方法就能徹底解決的,理順體制成為當務之急。
2.產品開發問題
西江千戶苗寨的旅游“產品同質化、規模集鎮化”已經初見端倪。旅游“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除了交通要素具備良好條件外,其余要素的開發與發展都存在較大問題,缺乏系統化的思路與創新的思維。例如:西江苗族“長桌宴”在貴州乃至全國的確具有一定的獨特性,但就黔東南地區而言,與雷山、黎從榕等區域內的競爭地之間比較則不具備壟斷性。
西江現在隨處可見的旅游紀念商品則是全國皆有的“大路貨”,未體現出西江鎮銀飾打造工藝的特色以及西江文化。而西江的旅游產品也缺乏設計,鎮上短短的兩條街不長,再配上電瓶車,“一日游”事實上不過是半日游,同時“住”的要素發展也因此受到較大影響。急需系統化的旅游產品設計與規劃指導。
3.農戶收益問題
與一般性的旅游景區不同,鄉村民族生態旅游目的地不僅具有較高的生態敏感性,而且具有很強的社會敏感性。作為世代生活在西江的原住民的老百姓,在旅游開發中不可避免的要參與進來,并且從新農村建設的意義上而言,一個地區的旅游開發,更應該實現當地老百姓的發展。
然而事實上,西江老百姓在旅游開發中雖然也或多或少收益,但實際收入偏低、主動性差。管理部門由于缺乏有效提高農戶參與性以及農戶收益的策略和方法,已經導致了百姓與管理者乃至外來經營企業之間的緊張關系與沖突。“社區參與”策略,將是西江千戶苗寨能否獲得穩定且可持續發展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關鍵點。
4.規劃問題
一個高起點、高質量、可操作的旅游規劃,作為地區旅游開發的指導性文件,對于該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西江千戶苗寨雖然早已經啟動相關規劃工作,但至今規劃文本尚未通過評審,因此發展仍然處于自我組織的發展期,而缺乏系統的思維和考量。即便已完成的規劃文本在近期能夠通過評審,往往也因為規劃具有很強的時效性,而導致該批規劃的實際效用大大降低。在無法直接解決旅游規劃文本的技術性問題的現狀下,社會智業團隊的支持更顯得格外重要。系統性的思考、指導、構建將為西江未來的發展,提供可持續的動力。
二、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
1.品牌定位
品牌的定位基礎,首先是要有區隔,就是避免同質化,景區的同質化,是中國旅游資源開發中最容易步入的怪圈,相對恰當的解決方法就是盡量減少效仿別人。對于西江來說,整合旅游資源,把打造“天下西江、苗嶺巔峰”,達到國家4A-5A級民族文化生態旅游度假區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對雷山旅游資源的整合,圍繞旅游的六大要素,設計出由貴陽或外地到雷山的一晚兩天游、兩晚三天游的休閑度假和切身體驗的旅游產品,以發展旅游產業帶動和促進雷山相關產業的全面發展。
2.提升效益
提升經濟效益的關鍵,是增加和創新可以創收的旅游項目。西江的旅游開發,建議在學習省內外成功模式的同時,要深度挖掘自身的獨特優勢,又要與時俱進,民族元素和時代需求緊密結合。正在上海舉行的世博會給我們很多啟示:綠色、低碳、休閑、健康、和諧。而西江的資源正好與這些主題相一致,可將苗族的本土資源做進一步延伸、例如增加游客參與到刺繡或者銀飾的手工制作過程中來、利用優美自然環境建立自然養生中心,提倡綠色養生旅游、讓游客參與農戶平時的生產生活勞作,增加互動和體驗項目,以實現經濟收入的有效增長。
3.創建模式
建立“千戶聯動模式”。以戶為單位,根據每戶的具體情況,分為三種家庭:技術型、演繹型和普通型。首先需要政府大力扶持,優先提供千戶苗寨村民就業與創業機會,為技術型農戶提供作坊式營業場地,為演繹型農戶提供表演機會,為普通農戶提供就業機會,并在場地、執照和免稅方面提供優惠政策,鼓勵廣大農戶就地就業和創業,解決西江千戶苗族同胞的實際經濟利益,為其創造更多增收機會,激發大家的主動性,營造和諧相處,共生共長的環境。
4.創新體制
建議組建縣、西江鎮及旅游管理單位的聯合體,具體負責西江千戶苗寨整體策劃和運營,共同將西江旅游提高到新的臺階,探索西江未來發展的新方向,打造屬于西江獨有的開發新模式。在機會成熟的情況下,還可以引入資本運作模式,利用外來風險投資,加快西江旅游開發,我們應該站在全球旅游產業的高度,拓寬視野,放大格局,才能在旅游文化逐漸多元化的今天,抓住機會打造西江千戶苗寨精品旅游之典范,爭取成為多彩貴州旅游之經典景區。
5.建立推介聯絡處
建議西江千戶苗寨在省城貴陽設立“西江苗寨文化貴陽推介聯絡處”,搭建合作平臺,主要任務是進行西江的策劃、咨詢、開發、宣傳推介等相關工作。該聯絡處要充分發揮資源優勢與貴陽各大旅游運營商(旅行社)、省市旅游協會、行業管理部門及主要客源群體系統等優勢資源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積極促進西江旅游客源市場規模化發展,讓貴陽聯絡處成為雷山縣和西江苗寨在貴陽對外推介聯絡的窗口。
四、西江未來開發的幾點建議
1.進行有目標的市場細分
西江千戶苗寨的未來發展,可以對接以下三個穩定市場著手:
(1)以省會貴陽為主體,以其他地級市(遵義、安順、黔東南地區)為發展的“一日游”城市休閑旅游市場,目前這部分市場正在快速穩步增長。
(2)是以周邊省市地區,如四川、廣西、湖南、廣東“自駕游”、“采風游”為主體的鄉村文化旅游市場,就初步調查結果現實,這部分市場已有與城市休閑旅游市場平分秋色的趨勢,將成為西江最為重要的機會市場。
(3)是以歐美、日韓海外游客為主體的民族文化入境旅游市場,黔東南地區是貴州民族旅游的老品牌,西江具備足夠的實力來分流該市場。
2.梳理旅游產品及規劃好旅游硬軟件
(1)農村社區化
社區化,即指西江千戶苗寨要明確自身作為“旅游目的地”的定位,而不僅僅是一個所謂的“旅游景區”,更不能簡單定位在“旅游區”。西江千戶苗寨,是世世代代生活在這里的苗族同胞的西江,也是貴陽人、貴州人的西江,同時還是中國的、世界的西江。作為一個活躍的、生活化社區的同時,西江也是一個城市休閑旅游目的地,是一個鄉村生態體驗目的地,是一個“他者”可以感知、可以感受、可以感動的社會單元。旅游者在這里不單是進行簡單的休閑旅游,而更是體驗文化的交流與溝通、了解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與彼此尊重。
(2)打造精品
品牌是一個旅游目的地發展的長期生存之道,特別在競爭日益加劇的形勢下,惟有做品牌做精品,才是保證一個項目難以復制和替代的長遠戰略。但西江千戶苗寨目前尚未打造成為多彩貴州的精品旅游景點,宣傳推廣方式匱乏。
西江千戶苗寨是世界上最大的苗族村落,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復制性,加上其深厚的苗族民族民俗文化基礎,絢麗的刺繡、精湛的銀飾工藝、豐富的歌舞、獨特而神秘的鼓藏節、優美寧靜的自然生態等等,都是打造精品旅游景點堅實而絕佳的條件。將西江千戶苗寨打造成為多彩貴州旅游“精品中的精品”是戰略定位的核心,以此為基點,西江的旅游開發將變得清晰而可行。
(3)細節服務
我們看到,現在的游客的需求越來越多元化,對細節、服務的要求是越來越高,旅游產品說到底是提供一種消費感受,這個感受既包括景觀上的體驗,更包括心理上的體驗。西江千戶苗寨的發展,必須通過細節之處創造良好的消費體驗,使游客口口相傳,來了還想來,重復反復消費。事實上,西江有著獨特的自然和人文資源,但其旅游開發并沒有凸顯這樣的特點,反而出現了跟風與雷同的趨勢。過重的商業化運作氣息,鄉村建設中的集鎮化傾向,以及老百姓的民風轉變,都不利于西江苗寨長遠經濟發展。態度決定一切、細節決定成敗,只有秉承細節服務的經營理念,才能為西江的精品化發展夯實基礎。
(4)營銷推廣
推廣是西江千戶苗寨管理與開發的關鍵,也是營銷推廣工作的重點之一。
①由有成功推廣經驗的知名策劃擔綱,結合外圍旅游及新聞班子記者數個,在制定完整策劃方案后,分步、有節奏地開始宣傳推介,預熱市場。利用的主要是新聞報道、人物專訪、新聞發布會、研討會等媒體資源。
②通過整合西江現有的旅游資源,打造具有濃烈苗族色彩、獨具文化特色的旅游項目進行推廣,尤其是旅游者參與式和體驗式的項目,既有民族文化性,又有趣味性。
③通過較長時間的軟性推廣和市場預熱,在西江鼓臧節或國慶長假期間達到一個人氣的高潮,并將這一高潮持續百日。使整個營銷工作節奏明顯、可控、增大知名度、降低營銷成本。
(5)資金籌劃
在西江旅游開發的不同階段,通過各種渠道,爭取各方面的支持,采用BT模式(BT是英文Build和Transfer的縮寫形式,意即“建設--移交”,是政府部門利用非政府資金來進行基礎非經營性設施建設項目的一種融資模式。目前采用BT模式籌集建設資金已經成為項目融資的一種重要模式)為西江的建設和發展引入資金進行項目投資,政府主導,投資方與接管方進行聯合經營管理,讓西江旅游開發和品牌建設獲得長足的發展。
總而言之,在現有條件的基礎上,西江旅游的管理與開發需要整合多方面的資源,理順管理體制、強化品牌、完善硬件和提升服務,繼而提高景區的經濟效益,為農戶增收創造有益條件,用全球旅游的眼光來對待整個西江的建設、管理和開發,才能使西江旅游達到品牌提升與經濟創收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