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首先敘述了西方發達國家的稅務會計模式,分析了稅務模式在會計準則國際趨同中受到的影響,最后探討了我國稅務會計的模式。
[關鍵詞] 稅務會計 財務會計 會計模式
歐美等西方發達國現在的稅務會計理論和方式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并且形成了多種樣式的稅務會計模式。對于我國而言,我國的稅務會計理論則還不健全不完善,現在會計準則已經越來越國際趨同化,這對健全我國的會計準則具有重大的意義。
一、西方發達國家的會計稅務模式的對比
稅務會計是進行稅務籌劃、稅金核算和納稅申報的一種會計系統。通常人們認為稅務會計是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自然延伸,這種自然延伸的先決條件是稅收法規的日益復雜化。在我國,由于各種原因,致使多數企業中的稅務會計并未真正從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中延伸出來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會計系統。
1. 英、美獨立稅務會計模式
英美國家的稅務模式采用的是財稅分離的模式,其模式特點是:財務會計和稅務會計存在差異,財務會計具有其獨立性,不受到稅法的管束。納稅人的納稅事宜由專門的稅務會計辦理,這就使得稅務獨立于財務會計。英美國家采用的是投資者導向性會計模式,他們更強調的是保護投資者的利益,財務會計準則遵循的是公認的會計準則,不會受到稅法的任何約束,這就使得會計提供的信息更加的真實,可靠。所以該模式很有利于財務會計的完善和稅務會計的形成。
2.法、德的合一稅務會計模式
法國和德國則是財稅合一模式的代表國家。其稅務模式的特點是: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是稅務當局,稅法對會計有很強的約束力,對其提出了明顯的要求。要求會計準則和稅法準則的要求要保持一致,禁止財務會計和稅法會計存在差異。企業對內部的會計事宜必須嚴格遵循稅法的規定。法國和德國采用的是政府導向性會計模式,其對企業的要求是其納稅申報和股東提供的財務報表要一致,企業納稅的額度應該和納稅錢的會計利潤相差不是很大,到納稅時候可以直接依據財務報表所提供的依據納稅,因此沒有必要建立獨立的稅務會計。
3. 日本的混合型稅務會計模式
亞洲的日本,其稅務會計模式獨具一格,其既不像英美等國的財稅分離情況,也不像法德等國的財務合一模式。采用的是混合型稅務會計模式,其具有獨特的特點:依據稅收法則對財務會計進行協調,也就是說其稅務會計是一種納稅調整會計方法體系。日本的“企業導向型會計模式”,強調會計為企業管理服務。會計準則制定的目的是要促進企業會計方法的統一,促進企業管理水平提高,公平稅負
二、 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對稅務會計模式的影響
最近幾年,會計準則模式的國際趨勢應經發展成為國際趨勢。會計準則國際趨同是對會計國際化目標的更為具體和現實的表達,但這一過程仍然需要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和各國政府多方面的努力。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必然會影響稅務會計模式的變化。有研究表明,法國、德國的上市公司、跨國公司等大型企業的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分離已是必然趨勢。美國、英國等非立法會計國家,其會計與稅法分離,并由此導致的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發展。完全采用以稅法導向的會計而未執行《小企業會計制度》,實行的是財稅合一的會計模式。美國于2002年底頒布了小企業稅務會計準則,要求小企業根據會計原則編制的會計報表與納稅申報表的編制基礎一致。2004年,我國財政部頒布的《小企業會計制度》,基本上是財稅分離的會計模式,雖然有利與當時的《企業會計制度》對接,降低制度的轉換成本,但卻提高了小企業的制度遵從成本。因此,不論從我國的國情看,還是從國際趨看,小企業應該選擇財稅合一的企業會計模式,即稅法導向的稅務會計模式。其他類型的企業可以先采用財稅混合會計模式,待條件成熟后,再過渡到財稅分享會計模式。
三、構建我國稅務會計模式的思考
我國的企業會計改革和稅制建設在改革開放后也得到了質的飛躍,會計模式的改革和稅務的改革目標清晰,都符合我國的發展和國際發展的趨勢。我國在1994年的稅務改革中,表明了我國稅制法律法規的強制性,嚴肅性,使稅務不在依附應納稅所得的財務會計。例如在企業所得稅中規定:在計算納稅人應納稅時,如果財務會計和稅法規定的不一致時,納稅人應按照稅法規定進行納稅。經過這樣規定納稅人在要在會計準則下計算會計利潤,然后按照稅法規定進行相應的調整,之后才能作為納稅人應納稅的額度,這種情況克服了以往我國的稅法過分依賴會計的弊端,真正是實現了稅法和會計分離。特別是我國在2006頒布了新的會計準則,這也充分表明了我國的會計準則和國際會計準則相趨同的趨勢,加速了我國稅務會計和財務會計分離的步伐。會計制度和稅法其存在的功能不同,這肯定會導致稅法和會計制度存在不盡相同的地方。我國的會計準則要想在國內得到很好的執行并與國際接軌,就必須實行稅法和會計制度相分離的原則。自我國改革開放至今,我國對財務會計從開始的陌生不認識到逐漸的接受認識,在到被國家重視并不斷的健全制度。我國現在的會計,稅法等課程,也表明了稅務會計既有理論支持也有實際意義。我國目前稅務會計已經呈現更多的“獨立性”,甚至有時財務會計不惜委曲求全地去適應稅法,從而降低了自己的信息質量(如增值稅的會計處理)。由于我國目前是財稅混合,在財務會計中產生大量的納稅調整事項;另外出于對財務報告目標與納稅目的的會計政策選擇,不得不統一,而它是以放棄某一方目標為代價的。因此,從發展和長遠的觀點看,我們應該積極努力,實現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的完全分離,從而更好地發揮會計在市場經濟中的重要作用。
四、結論
不同的國家會選擇不同的會計模式,會計模式的選擇是有其所在的外部條件所決定的。影響會計模式的選擇因素是多方面的,我國應在特定的環境下選擇適合我國國情的會計模式以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林玉瓊:略論會計信息化對審計的影響及其對策[J]. 消費導刊, 2010, (03)
[2] 聶彩仁:我國稅務會計問題的思考與對策[J]. 中國集體經濟, 2009, (03)
[3] 蓋 地:構建我國稅務會計范式與模式探討[J].現代財經,2006,(2)
[4] 侯金平 張曉莉:論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的適度分離[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6,(2)
[5] 成 駿:我國稅務會計模式的選擇與完善[J].煤炭經濟研究,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