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景區英文翻譯中運用跨文化意識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而在景區英文翻譯中缺少跨文化意識不僅影響旅游者對景區的第一印象,還不利于景區文化的對外交流。因此旅游景區英文翻譯要合理運用跨文化意識,遵循“尊重客觀事實、突出民族文化特色;結合文化差異,遵循價值對等和注意語境變化,靈活運用翻譯技巧”等三個原則,并慎重選擇翻譯方法,以保證譯文的信、達、雅。
[關鍵詞] 旅游景區 跨文化意識 英文翻譯 許昌市
一、景區英文翻譯中運用跨文化意識的重要意義
1.運用跨文化意識是翻譯工作的基本要求
跨文化交際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信息發出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間的交際;從心理學的角度講,信息的編、譯碼是由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進行的交際就是跨文化交際。成功的跨文化交際離不開跨文化意識。跨文化意識指一種特有的思維方式、判斷能力以及對交際過程中文化因素的敏感性,即在跨文化交際中,自覺或不自覺地形成的一種認知標準和調節方法。具備了這種意識就可以把握翻譯尺度且不受文化差異的負面影響。在交際過程中,跨文化意識會對翻譯者予以啟發和指導;即使在沒有具體交際事務時,它仍然能夠對翻譯者的學習和思考起引導作用。跨文化意識的有無或程度強弱將直接影響翻譯的質量;同時,跨文化意識還可以用作衡量翻譯者水平的重要標準。在翻譯中運用跨文化意識不僅可以引導翻譯者在翻譯時考慮漢英文化的差異,恰當選擇翻譯方法,使譯文更具專業性和得體性,而且可以使譯文具有靈活性和延續性。例如游客止步,如果使譯文更加得體,應該翻譯成Staff Only,勿踏草坪應該譯成Please Keep off the Grass.這樣的譯文體現出禮貌、友好的態度,使人樂于接受。
2.運用跨文化意識是旅游景區翻譯的必然選擇
旅游,尤其是國際旅游,更是一種跨文化交際活動,它包含了食、住、行、游、購、娛等各項要素,其中蘊涵著十分豐富的文化因素。旅游景區的英語翻譯和標識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交流形式,它不但需要我們在對其進行翻譯的過程中,充分地領會原文的符合信息,而且更需要我們以跨文化交際的視角來對其文化內涵進行翻譯,從而將旅游景區的歷史文化信息準確地傳遞給外來旅游者,達到交互式求真的目的。因為旅游景區的英語翻譯主要是為國外游客服務的,其目標不僅僅是要簡單地傳播信息,更重要的是要引起旅游者的注意,吸引旅游者的眼球,誘發旅游者對旅游景區的自然、人文景觀等產生強烈好奇,激發其旅游動機。而中國景區中無論歷史典故,神話傳說、廟堂建筑、還是山水植物等等都具有豐厚的民族文化意蘊,此外,東西方旅游者在思維模式、哲學思想、審美情趣上也體現出不同的文化意蘊,為此,在旅游景區英語翻譯時滲透、融入、運用、強化跨文化意識十分必要,從而為外來旅游者提供旅游景區的真實準確信息,盡量避免因缺少跨文化意識而造成的旅游交際的失誤和誤解。
3.許昌旅游業發展的時代需要
語言是交流溝通的工具,文字是無聲的語言,而公示語言更有著特殊的結構和表達用語。旅游景區景點的英文翻譯和景點英文標示具有公示語言的特點,是景區景點對外開放和交流的窗口,其恰當和規范與否直接影響外國旅游者對一個景區景點的理解和認知,進而影響景區景點的對外旅游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旅游景區景點的英文翻譯和景點英文標示還關系到一個旅游大區甚至整個城市的對外宣傳形象。近年來,隨著許昌市旅游的迅猛發展,特別是“曹魏古都——智慧之旅,宜居花城——休閑之旅,神垕古鎮——體驗之旅”三大品牌的推出,其對外交流日益增多,外國游客數量逐漸增加。但是課題組在調查中發現許昌市旅游景區的英文翻譯存在各種諸如錯譯、語法錯誤、用詞不當、中式英語等現象,現狀不容樂觀,大部分景區的資料英文翻譯和公示與許昌如今快速發展的旅游業不相適應。在今后的景區工作中,重視景區英文資料的翻譯制作,合理的運用跨文化意識,將有助于規范許昌旅游的語言環境,便于國內外游客更好的了解和認識河南許昌,從而促進許昌旅游的發展,提高許昌市的對外旅游形象。
二、旅游景區英文翻譯缺失跨文化意識產生的問題
1.影響旅游者對景區的第一印象
旅游者首先看到的是景區的各種標識和宣傳資料,由于缺失跨文化意識或譯者主觀疏忽,造成的英文翻譯拼寫錯誤或者誤譯,勢必影響旅游者的觀感。例如將“Climbing”寫成“Chimbing”,將警示牌“請勿攀登”譯為“Don’t climbing”,應譯為“Don’t climb”。這樣的錯誤最易給游客留下對本景區乃至本地區“工作不認真”的印象,從而使景區形象在游客心中大大折扣。而這只要譯者和標牌制作者多加一分小心、在張掛標牌前認真校對一遍,這些錯誤就完全可以避免。
2.不利于景區文化的對外交流
旅游景區英文翻譯核心目的是將具有中國特色的自然社會文化信息準確恰當有效的傳遞給國外游客,以吸引更多國外旅游者來此旅游。然而由于景區資料英文翻譯時缺少了跨文化意識,影響了景區文化的對外傳播宣傳。例如曹丞相府把“門枕石雕刻”翻譯為“The stone carving of the Ming Dynasty”,簡單的幾個單詞組合并不能把門枕石的文化完整詮釋出來。對于我們國內游客來說門枕石無需多加解釋,但對于國外游客則不然,倘若沒有進一步的英文闡述,他們看到并留到腦海中的只是幾個單詞和一幅石頭圖片而不是將它理解為一種文化現象。
三、旅游景區英文翻譯中跨文化意識的合理運用
旅游景區英文翻譯的對象主要是來景區觀光游覽的外國人,他們希望了解具有中國自然和人文特色的景觀風光。中國的漢文化特色使得人文景觀與國外迥異,不僅如此,中國的自然風光也表現出不同的地域特點和中國地域文化的特色。因此,要將旅游景區景點中所蘊涵的中國特色的社會文化信息準確、恰當、有效地傳遞給國外游客,旅游景區英文翻譯必須遵循以下主要原則:
1.尊重客觀事實、突出民族文化特色的原則
不同的民族由于自然和社會環境、思維方式、價值取向等不同, 形成了具有鮮明的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而一個地名、一個景點名往往可能代表著一種文化的印記和精華;旅游景區景點的生命力正是通過其本身所內含的獨特文化延續的。因而,旅游景區的英文翻譯不僅僅是英漢兩種語言的轉換,而是兩種文化的交流。所以旅游景區英文翻譯的最高宗旨就是要把具有中華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資源展示給外國游客,使他們通過景區景點的名稱、歷史以及景區內特定的自然人文風光、作品等感受中國文化的風韻精髓,從而激發其更深層次的旅游動機。如許昌雙龍湖景區雙龍戲珠石刻-The stone carving of two dragons playing the ball.且不說這里ball完全沒有必要特指。因為中西傳統文化對龍的理解與聯想有偏差,在中國人的意識中,“龍”象征著皇權地位,也是吉祥高貴的含義。然而在西方人的概念里,“龍”通常被視為邪惡與殘忍的動物。因而當我們在翻譯“龍”時,可以譯成Chinese dragons,來加以區別。
2.結合文化差異,遵循價值對等的原則
任何語言的翻譯都會涉及到原語和譯語兩種載體,翻譯中價值對等主要是形式和內涵兩方面的對等。其中形式對等包括符號使用和表達習慣的等效,而內涵對等則是原語和譯語所包涵的社會文化、特殊意境和意圖的對等。例如關圣殿內介紹廖化生平時,將“……在遷徙洛陽途中病死”翻譯為“he died for his illness during his journey to the Luoyang city”,“die for”一般指為某種目的而獻身、犧牲,而“die of”通常指死于疾病、饑餓,此處應改為“died of”。
3.注意語境變化,靈活運用翻譯技巧的原則
根據語用學理論,譯者應關注原文所使用的環境、所反映的社會文化因素等,以把握話語的特殊涵義和所蘊含的意圖,并設法在譯文中再現出來,從而獲得語用等值[5]。事物都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同樣的語言,不同的語境不同的場合所表達的意圖不同。漢語表達講究意境情感的融合,多采用內藏的表達方式,而英語則多用直抒式的語言鮮明的表達意圖。要準確恰當的傳遞景區的信息,需要最大限度的去假設和再現原語作者的語境,靈活運用直譯、音譯、意譯等多種翻譯方法,去真實地傳遞原語的意圖。
當然在景區的英文翻譯中合理運用跨文化意識,不只要簡單地遵守以上三個原則,要使譯文達到翻譯標準要求的信、達、雅,還需要綜合利用各種翻譯理論和語意明示 語境補設等翻譯策略,把握好景區歷史文化、翻譯人員和游客之間的關系。
參考文獻:
[1]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97,23
[2]尹詩文:口譯與跨文化意識[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5:70-71
[3]張歡 吳榮輝 尹靜媛:全球化語境下跨文化意識與旅游翻譯工作者的專業化發展[J]. 時代文學(下半月)2008,(1):54-56
[4]汪翠蘭:河南旅游英語翻譯的跨文化審視[J].中國科技翻譯,2006,19(4):40-43
[5]郭定芹:旅游語用翻譯的原則#8226;策略#8226;意圖[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1(1):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