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有:會計準則的局限性、會計工作的失誤、經營業績的粉飾、會計舞弊。根據對會計信息失真的綜合分析,采取綜合應對策略:制定和完善會計準則;建立和健全內部控制,加強內部檢查;強化外部檢查和監督,加強處罰力度;加強會計人員的后續教育,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
[關鍵詞] 會計信息 失真原因 應對策略
會計信息失真是近幾年來出現的一種嚴重社會現象,它不僅是社會不良風氣社會腐敗現象在會計中的反映,而且由于會計信息是統計信息及國家宏觀經濟信息的主要來源。其失真從宏觀上會對國家宏觀經濟管理政策的制訂產生誤導,從微觀上會對企業管理層的決策產生重大影響。
一、會計信息失真產生的原因
會計信息失真是指會計報表所提供的會計信息未能反映該會計主體真實的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當前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有:會計準則的局限性、會計工作的失誤、經營業績的粉飾、會計舞弊。
1.會計準則的局限性
會計準則是會計核算工作的基本規范,其本身固有的局限性是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制度原因。首先會計準則固有估計和專業判斷會引起會計信息失真。會計準則是連接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的橋梁。但會計本身不是一門精算科學,允許有大量的估計和專業判斷。會計估計和會計判斷越接近實際,會計報告越能反映會計主體的真實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但無論如何,都只能做到接近實際情況而不是完完全全的實際情況。其次會計準則中歷史成本的計量屬性也會引起會計信息失真。現行會計準則規定的計量屬性一般是歷史成本,歷史成本的最大特點是客觀性和可驗證性。
2.會計工作失誤
會計工作失誤是指在會計工作中,由于計量、確認、記錄、報告等方面出現了無意識錯誤。會計工作失誤是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工作原因。首先錯誤的理解和應用會計準則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在會計準則中對有些經濟業務的會計核算和披露的規定是比較有原則性的,需要會計人員結合特定情況進行專業分析后確定具體的核算方法和披露內容。如果會計人員對會計準則的理解和把握不是十分準確,運用了不恰當的會計準則,從而導致不能恰當的核算該經濟業務,引起會計信息失真。其次會計工作中出現的其他無意識錯誤導致會計信息失真。會計工作中難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差錯導致會計信息失真。
3.會計舞弊
會計舞弊是指在會計工作中,在計量、確認、記錄、報告等方面故意違反國家現行會計準則的規定而產生的錯誤。會計舞弊是導致會計信息失真最為重要的原因。會計舞弊往往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如為了達到某種資格或避免被處罰,為了政治動機和保住職位,為了獲得高額工資和獎勵,為了掩飾違法亂紀行為等。會計舞弊的主要手段有:(1)不對資產、物資進行清查。(2)故意不對盤盈、盤虧物資及失去使用價值的存貨與固定資產進行賬務處理。(3)故意不計提或少計提折舊和攤銷。(4)故意提前或推遲確認收入、費用。(5)虛構經濟業務,假造原始憑證和會計記錄等等。
二、會計信息失真的應對策略
根據上述對會計信息失真的綜合分析,針對會計信息失真,也要采取綜合應對策略。對于會計準則局限性的主要對策是制定和完善會計準則。對于工作失誤主要對策是建立和健全內部控制,加強內部檢查。對于會計舞弊的主要對策是強化外部檢查和監督,加強處罰力度。此外,加強會計人員的后續教育,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也是防止會計信息失真的關鍵因素。
1.完善會計準則,從制度層面減少會計信息失真
加快會計準則的制定和完善步伐,為會計核算和報告提供規范。在過去的十幾年時間里,我國先后制定了十余個具體的會計準則和其他相關會計處理規定等,2006年我國又借鑒國際會計準則和其他國家會計準則的成功經驗,結合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和趨勢,制定了新的會計準則,為會計核算和報告提供了及時權威的規范,減少了會計信息失真。另外在會計準則中堅持“以歷史成本計量為主,多種計量屬性結合使用”的原則,確保會計信息的相關性。
2.建立和健全內部控制,通過預防、發現并糾正工作失誤,減少會計信息失真
健全有效的內部控制,能夠確保資產的安全完整、會計信息的合法與公允、經濟業務的合規合法,通過會計工作的內部分工及原始憑證的審核、記賬憑證的編制與審核、記賬與對賬、資產清查等相互交叉稽核和內部審計的獨立稽核,預防發現并糾正會計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失誤,以此來減少會計信息失真。
3.加強外部檢查和監督及處罰力度,發現和處罰會計舞弊行為,減少會計信息失真
會計舞弊除了較少部分為有關會計人員合謀作弊外,更多的是領導授意、指使、強令會計人員進行的。單位內部相關的內部控制對此無能為力。因此,對于會計舞弊,只有通過外部檢查和監督才能發現和揭露。健全以審計監督為主,財政稅務等部門監督檢查及社會監督相結合的綜合外部監督體系,審計組織是進行經濟監督的專職部門,它們在提高會計信息的可信性方面具有其他經濟管理部門不可替代的優勢。
4.加強后續教育,提高會計人員素質是減少會計信息失真的關鍵
會計人員素質的高低,既影響到會計準則的執行效果,又影響到會計工作質量,也決定了他們能否抵制領導人員的授意、指使、強令的會計舞弊。加強會計人員的后續教育,切實幫助他們提高素質,積累經驗、更新知識。在后續教育中,要拓寬后續教育內容,除了新準則的教育外,還要注重新技術、經營管理、職業道德、財經法紀等方面的教育。要從高從嚴要求,切實注重后續教育的質量和效果,防止走過場。
參考文獻:
[1]王偉: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對策[J].山西財政稅務專科學校學報,2005年06期
[2]李保華:對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幾點認識[J].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