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小企業已經成為社會經濟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小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存在著與自身發展和市場經濟均不適應的情況,因而在加強財務管理方面遇到了阻礙。為此,應從四個方面入手:(一)在投資初期,應面向市場,對投資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正確進行投資決策,努力降低投資風險;(二)企業要苦練內功,強化財務管理觀念,加強財務控制,提高企業全員的管理素質;(三) 優化財務結構,平衡高增長和穩健發展 ;(四)加強外部監管力度。
[關鍵詞] 小企業 財務管理 風險防范 投資風險 財務控制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小企業已經成為社會經濟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小企業在促進市場競爭、增加就業機會、推進技術創新、推動國民經濟發展和保持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小企業的發展中,相當一部分小企業處于“高出生與高死亡”狀態。這主要是由于其產出規模小、資本和技術構成較低、受傳統體制和外部宏觀經濟影響大等因素,使得小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存在著與自身發展和市場經濟均不適應的情況,因而在加強財務管理方面遇到了阻礙 。
一、財務管理現狀及風險
目前,我國小企業由于其投資規模小、自有資金有限、企業經營管理水平低、市場競爭力有限,有相當一部分單純追求銷量和市場份額,忽視了財務管理的核心地位,使企業管理局限于生產經營型管理格局之中,企業財務管理和風險控制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正是由于這些原因,這類企業的財務管理主要有以下特征:
1.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觀念陳舊。小企業相當一部分屬于私營性質,企業的投資者同時就是經營者,企業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質差,管理思想落后。
2.財務管理地位不高。小企業在經營決策方面有著高效率的優勢,但決策程序較粗糙,決策所需信息中,其決策模式主要為經驗決策。企業財務管理未受到重視、財務管理在業主以外的管理中影響不大、地位不高。
3. 內部控制制度缺失,財務監控不力。小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總的來說殘缺不全,像財務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財務收支審批制度等基本制度不健全;或者雖然建立了其中的幾項制度,但實際工作中從未認真執行過。
4. 財務管理薄弱,資產管理不嚴。目前為數不少的小規模私營企業經營者簡單地認為財務就是記賬或算賬,許多原始資料不提供給財務,把會計只當作納稅申報的工具,沒有真正發揮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的作用。
5.未配置獨立的財務管理機構或人員。大部分小企業未配置獨立的財務管理機構或人員,財務人員當作“記賬”員。由于取得的資料不完整,往往造成存貨、資金、往來、費用等不真實,賬務處理簡單化。
6.融資困難,資金嚴重不足。目前我國小企業初步建立了較為獨立、渠道多元的融資體系,但是,融資難、擔保難仍然是制約小企業發展的最突出的問題。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小企業在經營中存在著種種風險,這些風險可以歸納為七種風險:開業后頭3年可能出現的開業風險和現金風險,如經營者對市場上冒出的暫時需求匆忙做出反應,或者看到別人賺了大錢,也盲目跟著上;開業后第3—7年可能出現授權風險和領導風險,主要表現在缺乏組織上的準備,對下級缺乏信任感,其后果是企業工作受損,由興旺轉為衰落。有些經營者不能敏銳察覺這種變化,同時又不愿放棄老習慣。其結果是使工作受損,管理失控,甚至經營虧損;開業后第7—10年可能出現財務風險和興旺風險;開業10年后可能出現管理上的接班風險,主要表現在:經營者久病不愈、意外死亡或失去工作能力,在風險降臨時沒有準備好由誰來接替管理責任,二把手在企業里沒有占有必要的股權,沒有授權,缺少規劃。
二、小企業財務管理的風險防范
對小企業來說,其成長的關鍵不是經濟環境,也不是市場條件,而是企業自身的管理工作。我國小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是由宏觀經濟環境和自身雙重因素造成的。所以,為了更好地解決問題,除了政府出臺扶持政策、適應市場,優化價值鏈和供應鏈外,應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1.在投資初期,應面向市場,對投資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正確進行投資決策,努力降低投資風險。
(1)選擇你最熟悉(經驗、教育、市場聯系、專門知識等)的行業辦企業,比如應以對內投資方式為主。
(2)在預測資金流動時,對收入要謹慎一點,對支出要留有余地;一般要留出所需資金的10%的準備金,以應付意外;沒有足夠資金不要勉強上項目,發現問題時要當機立斷,堅決調整或下馬。此外還應分散資金投向,從而分散投資風險。
(3)規范項目投資程序。制定符合實際的而不是過分樂觀的計劃;反復審查項目建議,同時借鑒大型企業的普遍做法,規范項目的投資程序,實行投資監理,另外,要注意實施跟進戰略,規避投資風險。
2.企業要苦練內功,強化財務管理觀念,加強財務控制,提高企業全員的管理素質
(1)加強對企業經營者的財務管理知識培訓。企業經營者應掌握現代企業管理知識,提倡管理創新,不憑老習慣、老經驗管理企業。
(2)加強對財務人員的培訓,加強財會隊伍建設,刻苦學習,接受培訓,提高認識,把強化資金管理作為推行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內容,貫徹落實到企業內部各個職能部門。
(3)努力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使資金運用產生最佳的效果,防范現金風險。加強財產控制對財產的管理與記錄必須分開,以形成有力的內部牽制。
(4)保持財務資料完整?,F代化的企業管理,特別是有效的財務管理,必須要有完整的財務資料,以幫助管理者分析過去和預測未來。
3.優化財務結構,平衡高增長和穩健發展。優化財務結構是企業財務穩健的關鍵,其具體標志是綜合資金成本低,財務杠桿效益高,財務風險適度。
(1)優化資本結構。企業應在權益資本和債務資本之間確定一個合適的比例結構,使負債水平始終保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上,不能超過自身的承受能力。
(2)優化負債結構。負債結構性管理的重點是負債的到期結構。由于預期現金流量很難與債務的到期及數量保持協調一致,這就要求企業在允許現金流量波動的前提下,確定負債到期結構時應保持安全邊際。
(3)優化資產結構。資產結構的優化主要是確定一個既能維持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又能在減少或不增加風險的前提下給企業帶來盡可能多利潤的流動資金水平,其核心指標是反映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間差額的\"凈營運資本\"。
(4)優化投資結構。主要是從提高投資回報的角度,對企業投資情況進行分類比較,確定合理的比重和格局。
4.加強外部監管力度
從目前小企業的現狀來看,完全靠企業自身約束來規范會計工作是不現實的,我們也應該更多地借助于外部監管,幫助小企業實現會計規范化。我國的會計監督是由國家監督、社會監督和企業內部監督三位一體的監督體系,其中前兩種屬于外部監督。國家監督是由財政、稅務、銀行、工商、證券監管等部門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實施的監督;社會監督則以會計中介機構為主體,由其接受他人委托,對有關單位的會計工作進行審計、驗資等工作。如其在執業過程中,發現小企業會計核算過程中不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要求的,應及時上報財政、稅務等主管部門,對小企業存在的違法、違規行為,應予以嚴肅處理。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企業數量增長很快,但也同樣存在出生率高、關閉率也高的現象。隨著我國企業改革的深入,任何企業的經營者都必須樹立強烈的風險意識,克服盲目跟市場走、圖虛名等老毛病,才能在市場經濟中辦好企業。所以,借鑒國內外經驗,探討防范我國小企業風險的措施,是一項十分有意義的工作。
參考文獻:
[1]湯湘希: 企業核心競爭力會計控制的基本理論研究. 財會通訊,2005年第9期
[2]羅 宏 陳 燕:財務能力與企業核心能力的相關性[J].當代財經,2003,(12):109-111
[3]葛家澍 杜興強:無形資產會計的相關問題:綜評與探討. 財會通訊,2004年第9期
[4]吳價寶:一種基于AHP的企業核心能力識別新方法[J].科研管理,2003,(6):11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