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運用文獻資料和邏輯分析等方法對我國體育經濟發展的現實情況進行詳細的分析,試圖找出阻礙我國體育經濟發展的不利因素,分析了我國體育經濟發展的出路,為體育職能部門制定相關經濟發展政策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 體育經濟 現狀 發展
一、前言
體育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體育事業健康順利發展的基礎。現代體育一方面面臨著社會投資,另一方面又存在著巨大的體育消費市場與巨大的經濟利益,給體育經濟的發展帶來無限生機。研究體育經濟的現狀和發展,對于推動中國體育運動的普及有著十分重要作用。
二、我國體育經濟發展現狀
我國體育產業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很快,產業的領域不斷拓展,發展規模也不斷擴大,產業的質量也有所改善,產業的效益也明顯增高,已經構成了一個獨具特色的產業門類。
1.體育消費潛力不斷提高增長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處于飛速發展階段,居民消費能力不斷提高,在這種大環境下,從90年代以來體育消費增長速度非常快,體育經濟潛力不斷提高。
2.以本體市場為主題的體育市場形成了一定的規模
以本體市場為主題的體育市場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市場體系的基本框架已趨清晰。這個框架就是健身娛樂市場,競賽表演市場,技術培訓與咨詢市場,體育無形資產市場,體育旅游市場,形成了一個體育產業的主體市場。
3.體育產業開發的領域不斷拓寬
體育產業開發的領域不斷拓寬,體育產業的質量和產業效益逐步提高。許多體育資產和資源顯示了巨大的開發潛力和潛在的市場優勢。一是有形資產的經營。體育部門和體育事業單位在保證行政事務和正常工作前提下,按照國家政策和法規將閑置的土地、房屋、設施和設備的行政性資產等非經營性使用體育資產轉為經營性使用,并獲得一定利益和收益。二是無形資產的開發和利用。近幾年來,體育無形資產的開發和經營主要為以下幾個方面: (1)體育比賽、活動和體育組織冠名權的經營; (2)體育組織比賽的標志、專利以及使用權的開發;(3)體育賽事轉播權的電視權的轉讓; (4)體育組織運動員名譽和肖像權的投資經營的廣告活動等等。
4.社會投資不斷增加
社會投資辦產業的形式發展很快,涌現了一大批符合現代體育制度的體育俱樂部、體育企業或企業集團。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體育消費需求迅速拓展。許多健身娛樂性很受大眾歡迎的體育項目,成為社會投資的熱點。
三、我國體育經濟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
比較發達國家發展體育產業的道路和過程,可以清醒地看到,目前中國體育產業化的發展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1.主體產業的定位問題
比較發達國家體育產業的發展過程,結合中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水平來看,中國體育支柱性本體產業應該定位于競賽表演、健身娛樂和無形資產三大主體產業。但是三大主體產業的規模目前市場狀況還很有限,運作也不十分規范。體育產業的結構缺陷還表現在體育勞務市場和體育技術市場的發展不足。除足球外,其他運動項目俱樂部制還未真正實施,盡管目前也存在著一些體育資源的交換和交易活動。但是真正意義上的體育勞務市場和體育技術市場并沒有形成。少有的一些市場行為,如運動員的轉會也不是十分規范,產業質量有待于進一步提高。主要是體育企業的規模普遍偏小,缺少活力,市場的競爭性不強,規模不大。
2.市場管理的法制化、規范化問題
目前關于體育市場的管理尚缺乏高層次立法。管理權限的不明確,法律責任的界定不清楚,體育市場管理不規范,有的體育項目管理還存在交叉管理。
3.體育產業發展的政策扶持問題
體育消費屬于第三產業范圍內的消費,增加體育消費就會加速第三產業的發展,優化國民經濟結構,改善經濟發展質量。但是如何增加體育消費,運用什么樣的政策手段鼓勵社會興辦體育產業和引導擴大體育消費,目前來講,沒有政策遵循。
4.體育市場主體成熟度問題
體育市場主體主要指體育產品的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從供給方看,市場主體在企業規模、組織形式如(公司化、)經營方式跨(國經營、連鎖經營、委托代理經營少等)方面發展都很不成熟,生產和經營的商品數量和品種單一、營銷手段和方式尤(其是服務營銷)、市場反應速度以及創造需求的能力等方面與市場的需求有大的差距。從需求方看,市場主體在體育消費者的觀念還沒有完全轉變,消費能力和水平還比較低,消費結構也不盡合理。
5.高素質體育經營人才問題
目前中國體育市場人才嚴重不足,到目前為止沒有一所大學有培養體育產業經營人才。目前主要缺乏的經營人才主要有兩類:一類是高素質的通才。主要指知識結構合理、能力素質全面的體育企業家隊伍:一類是學有所長、技有專攻的專才。主要指對某一項目市場的商業化運作有實際營銷經驗和技能的銷售人員隊伍。體育經營人才的嚴重不足制約了體育產業市場化的發展。
四、我國體育經濟開發對策
我國體育經濟的發展進程,目前正處于初級階段,體育作為個經濟部門,其規模、結構和層次都沒有達到個完成熟的產業部門的水平,體育的經濟功能還遠遠沒有開發出來。針對目前的狀況,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開發我國的體育經濟。
1.盡快組織修訂和完善國家體育產業發展總體戰略
根據國家制定的發展戰略,制定與之相吻合的體育經濟政策,加快體育經濟的人才的培養,積極抓各地體育設施的開發和利用,抓好體育彩票的發行工作,在體育彩票的公益金收益中抽取一定比例資金設立體育的發展基金,對欠發達地區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實行政策傾斜與扶植,在項目、資金、稅收等方面給予一定優惠政策。要在政策上鼓勵和支持分散的體育場所,集中建設,以利于體育經濟的綜合開發。
2.深化體育職業化改革
眾所周知,體育經濟、體育產業中最活躍的部分是競賽表演,這是職業體育產品的賣點,也是消費者觀賞比賽的利益所在。如何讓這種表演成為經濟動力,關鍵就在于職業俱樂部,在西方發達國家、球員、俱樂部和聯盟為了實現各自的利益,既相互競爭又相互制約,這一點正是一項產業成熟的標志。就我國而言,提高職業體育俱樂部自身的綜合素質,尤其是經營管理水平,是培育和和發展我國競賽表演體育市場的核心。要賦予著名運動員、教練員廣告權;要規范現有體育產業中的稅制、稅率及征收年限。
3.培養體育消費習慣與消費市場
姚明,劉翔的出現,其蘊涵的價值超出了人們的想象;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更是將全國人民的奧運狂潮掀起……我們不得不承認,當體育與民族情結、國家興衰聯系到了一起的時候,它所迸發出來的潛力是驚人的,完全可以影響國人的體育消費習慣,創造出前所未有的體育消費市場。然而,體育市場作為一個以滿足人們提高生活質量的要求為目標的市場,它富有彈性,不能以“民族”一詞蔽之,體育消費者的需求是千變萬化的,是需要經營者去了解和把握的,同時也是需要經營者和管理者去開發和挖掘的,只有這樣,這個市場才能不斷壯大,不斷向前。
4.培養“兩棲型”管理人才
當前,要大力培養和造就一支既懂體育又懂經濟的“兩棲型”體育經營人才隊伍,一是要引進一批高水平的經營管理人才;二是要對現有的體育經營人才進行強化培訓;三是要廣泛開展國際體育經濟交流與合作,學習借鑒國外體育經濟先進管理經驗和方法。國家要加大對體育專門人才的培養力度,針對我國體育服務市場管理人員嚴重缺乏的情況,應通過定期舉辦培訓班、體育學院專門學習等一系列渠道進行培養,并對從業人員的考核、資格認定等做出明確的規定。
5.培養我國體育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提高體育產品的科技含量。
我們要利用舉辦奧運會契機,積極培養我國體育產業的強勢企業,培養國際競爭優勢。如李寧體育用品有限公司通過內部機構重組實現了資源優化和管理優化,逐步向國際市場邁進。另外,積極增加體育產品的科技含量,增加體育產品的附加值,是有效提高體育產業、體育產品國際競爭力的重要途徑。我國體育產品的開發和研制能力還較差,體育產品行業必須同其他科研部門積極合作,共同研制、開發高科技新產品,使產品符合“以人為本”的世界先進理念,同時,對一些貨真價實的產品應積極通過廣告、促銷等一系列營銷手段,以質量和誠信樹立良好的市場形象,加大體育營銷力度,以尋求更多贊助商加入,增加體育產業的產值。
參考文獻:
[1]白濤:中國體育消費市場的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4
[2]夏曉陵:體育經濟發展的基本條件及對策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2004
[3]梁曉龍:對當前我國體育產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思考[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