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面對在當前國際貿易中貿易摩擦有增無減的趨勢,外貿企業應當通過客觀認識貿易摩擦,針對貿易摩擦的現狀和發展趨勢,結合其原有特點和不斷呈現的發展趨勢,采取在戰略上冷靜觀察,戰術上積極應對,收集國際標準和技術法規,制定積極的應對策略,善用規則、主動出擊,以在貿易逆境中尋求發展。本文旨在結合調研結果,對山東省外貿企業應對貿易摩擦現狀進行簡要描述和相關對策分析。
[關鍵詞] 山東省外貿企業 貿易摩擦 現狀 對策分析
一、調研背景
暑期調研活動是對廣大在校大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業意識的重要途徑,有利于教育廣大青年團員樹立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意識,共建和諧校園、和諧社會。
2010年,恰逢省共青團組織開展的第二屆“調研山東”項目招募,因此,團隊成員結合自身專業知識,綜合考慮社會各方熱點,認真學習政策問文件,制訂了關于以外貿企業應對貿易摩擦的現狀為主題的調研題目,預期以橫跨山東省的調研幅度對經濟現狀進行全方位的調研,并匯總成果。
二、近年貿易摩擦現狀概述
2009年的“中美輪胎特保案”再一次將眾人的視線轉移到國際貿易摩擦及其影響上來,世界貿易組織官方網站2009年最新數據顯示,中國當年遭受34起反傾銷案調查案,仍然是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此外,統計顯示,在過去10年的貿易摩擦案件中,技術性貿易壁壘、環境壁壘和知識產權壁壘成為貿易摩擦的主要表現形式。面對當前局勢,我們一方面應理性認識到貿易摩擦是世界經濟全球化高速發展的一個必然產物,另一方面也要也在不斷探索與努力中尋求更有效的貿易發展前景。
進一步講,山東半島外貿企業作為全國對外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相比內陸地區具有一定先發優勢,擁有運行靈活,更易創新的特點,因此也更容易在貿易中通過多元化發展戰略來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但是這些外貿在面對特定出口行業的不景氣時應采取何種措施積極應對仍值得進一步的探討。此外,不同地域的外貿情況也會因其產業和貿易條件等的不同對貿易摩擦有不同的反應和對策。
三、省內外貿企業應對貿易摩擦現狀分析
1.沿海地區輕工業受貿易摩擦影響相對較大
通過多地調研,我們了解到,由于沿海地區的外貿企業相對較多,而且多數集中在諸如服裝、食品等提供生活消費品的輕工業部分,產品生產相對簡單,出口門檻相對較高,無論是對工人生產環境還是對產品質量,都提出了較高要求,產品質檢稍不合格就將對整個行業產生較大的沖擊,而進口國也動輒開展相關的反傾銷調查,這些都直接造成了沿海地區的輕工業產品出口較大影響。
2.行業差別造成受貿易摩擦影響程度差異明顯
我團隊本次調研對食品、服裝、紡織、電機、電源、汽車零部件等多個行業進行了調研,調研顯示,行業差別造成的貿易摩擦差別較為明顯。以魚竿行業為例,企業方解釋,由于魚竿行業相對是一個冷門行業,從全球范圍看生產競爭本不激烈,主要就集中在山東半島,所以基本上不會受到貿易摩擦的影響,而食品行業卻同樣因為其行業的特殊性較大程度的受到了貿易摩擦的影響,這主要體現在對產品質量的高要求和對產品生產環境的高標準等方面,單個企業一旦出現問題,都將對臨近地區的整個行業產生巨大的沖擊。
3.應對貿易摩擦的對策日趨靈活多元
貿易摩擦逐漸的從傳統市場擴散到新興市場,從單個產品逐漸擴散到各個產業,其直接誘因開始呈現多形態性,相應的,貿易摩擦的對策也日趨靈活多元。以某電機產業為例,為了繞開高關稅壁壘,它主要采取了海外投資建廠以及出口零部件海外組裝這兩種方案,比傳統意義上的建立貿易摩擦預警機制以及建立相關救濟體系等更加靈活,作用也更加直觀有效,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4.企業在貿易摩擦中話語權漸增
傳統意義上,企業在貿易摩擦中往往扮演受害者角色,很多時候處于被動地位,只能在貿易摩擦發生后上訴或直接面臨倒閉危機。而調研中我們發現,現階段企業在爭取自身權益方面正在取得越來越多的話語權。以某出口肉食企業為例,當國外價格過低時,企業將極力避免價格戰發生,也不會等待行業遭受損失時單純等待政府自主,相反,行業內會自發聯合,制定一個合理價格,以爭取最大利益。
四、關于企業應對貿易摩擦的建議
1.提倡產業多元化,以便于應對突發性事件
在團隊調研的企業中,多說企業都采取了多元化發展戰略,旨在建立靈活的運營機制,以便在貿易摩擦到來之時保證資金的周轉,得以機智靈活的應對,并爭取利用這部分資金幫助企業度過困難時期。實踐證明,在整個行業蕭條期存活下來的企業,往往能在接下來的發展中找到生機并很快達到一個發展高峰。
2.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
在團隊的調研過程中,我們了解到,目前我國的行業協會利用率相對較低,當發生貿易摩擦之前,行業協會的信息會具有一定時滯性,不能夠及時的向企業反饋信息,并且在價格協商方面不能夠充分的起到一個約束作用,不能有效幫助企業避免價格戰帶來的反傾銷。但是可以預見,行業協會的潛力是巨大的,企業應當努力參與到行業協會中去,充分利用它的各種作用和機制,謀求長久的發展。
3.考慮海外投資,轉移生產地或出口部件,海外組裝
轉移生產地或者建立海外組裝基地可以有效的避免關稅壁壘帶來的巨大壓力,這種方法尤其適合在某些機械生產行業。因為此類產品出口往往要面對較高的關稅,而其零部件的出口關稅卻較低,因此海外組裝成為一種選擇。直接采取海外生產的方法短期內雖然成本較高,但是在未來的時間內卻可以有效的繞開高關稅壁壘。
4.鼓勵技術研發,提高出口產品科技含量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國內出口企業從事基礎加工業不是一個長遠發展戰略。提升產品科技含量可以幫助企業進行產品研發,加快國際品牌的培育,有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此外,一般來說,出口加工程度低,比較容易引起反對和制裁,提升產品科技含量有利于以國際市場需求為導向,通過提升產品的加工程度等措施,加快出口產品結構的調整,有效避免貿易摩擦。
另外,建立完善的貿易摩擦預警機制、合理利用WTO相關準則等也是企業應對貿易摩擦不可忽視的細節。
參考文獻:
[1]王紅: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及對策[D]. 吉林大學,2009
[2]劉婷:基于出口企業社會責任的貿易壁壘演變研究[D]. 武漢理工大學,2009
[3]張曉輝:對我國中小民營企業國際化初級階段應對貿易摩擦的思考[J]科研管理2008 (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