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會議經濟具有較強的聯動效應,因而成為各大城市經濟發展追逐的焦點。西寧由于其獨特的地域優勢和旅游資源環境優勢,使其具有發展會議經濟的有利條件。本文就西寧發展會議經濟的市場競爭力作一分析,從而提出西寧會議經濟發展的策略選擇。
[關鍵詞] 會議經濟 市場競爭力 SWOT分析
會展經濟是二戰后出現的一種綜合性強、關聯性大、收益率高的經濟形態,由于其具有很強的聯動效應,因此會展業被國際上稱為“觸摸世界的窗口” 和“城市的面包” 。經過20多年的蓬勃發展,我國會展業形成了以北京為中心的環渤海地區,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地區,以廣州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會展產業經濟帶。正當會展經濟方興未艾時,我國于2006年下半年開始又悄然興起了會議經濟的熱潮。由于會議經濟較會展經濟具有較強的輻射性、集聚性、關聯性和綠色生態性等特征,因而成為當今各地區城市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一、西寧市會議經濟的概述
所謂會議經濟是指由于會議的效應產生一系列經濟活動和經濟效益。成功會議的舉辦對餐飲業、交通業、印刷業、通訊業、旅游業、飯店經營、房地產業等都會帶來極大的經濟效益,對地方政府順利解決就業問題提供了便利條件。
西寧作為青海省的省會城市,在大力開發地區特色資源,發展特色經濟的同時,應大力發展會議經濟,以推動第三產業發展,提升城市品牌形象,形成地區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青海省在“十一五”遠景規劃中明確指出:要提升城市品牌形象并將會議經濟發展作為西寧市城市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確定下來。強衛同志在考察海湖新區時,指出應加強會議經濟發展,帶動第三產業,從而推動西寧地區經濟的快速穩定發展。
近年來,為加快城市經濟建設的步伐,西寧市也先后開展了各種大型文體賽事活動和各種節慶活動。如“民族文化旅游節”、“三江原國際攝影展”、“中國藏談國際展覽會”、“環青海湖國際自行車賽”、“青海湖國際詩歌節”、“中國青海郁金香節”等,這為西寧市進一步發展會議經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西寧市會議經濟市場競爭力及影響因素
西寧市作為中國夏都旅游城市,發展會議經濟具有一定的市場競爭能力和開發潛力。首先表現為各種節慶活動為西寧舉辦各種會議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其次是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尤其是青藏鐵路的修通,為西寧發展會議經濟提供了良好的交通運輸和并形成一定的地域區位優勢;其三是隨著城市知名度提升,旅游業快速發展,為會議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旅游資源條件;四是隨著服務意識的不斷增強,為會議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服務保障;五是多功能旅店、飯店業的快速發展為會議經濟發展提供必要場所;六是經濟的快速穩定發展為會議經濟奠定良好的經濟基礎。
這些都為發展會議經濟提供了有力保障,從而形成西寧市會議經濟發展的競爭優勢。
影響西寧市會議經濟發展的因素除了我國會議經濟發展所存在的共性外,還有一些自身所呈現出的特性,其主要表現為:1.內部因素。西寧市會議經濟起步較晚,尚未形成規范的行業體系,內部管理機制不健全,缺乏專業技術人才,服務意識較為淡薄,規模層次不夠,不利于會議經濟的發展。2.外部因素。青海省“十一五”規劃明確指出要大力發展服務行業、會議經濟,以推動第三產業的發展。但由于政策支持的力度不夠,市場體系不完善,相關的服務體系不健全,城市的品牌、知名度不夠高,導致會議經濟發展缺乏力度。
這些都對西寧市會議經濟發展帶來一定的瓶頸。為了使會議經濟更好地服務于地區經濟的建設有必要對其作出全面系統地分析。因此,本文通過對西寧會議經濟發展的市場競爭力SWOT分析,揭示出西寧發展會議經濟的優勢與劣勢,從而提出西寧會議經濟發展策略。
三、西寧市會議經濟市場競爭力的SWOT分析
1.優勢:是指使會議舉辦者獲得戰略領先并進行有效競爭,從而實現自己目標的某些強大的內部因素和特征,通常表現為一種相對優勢
西寧發展會議經濟的優勢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1)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優勢。西寧地處青藏高原,屬內陸高原氣候,氣壓低、日照長、晝夜溫差大,無霜期短,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天然避暑勝地,享有 “中國夏都的美譽”。城市空氣質量,生活飲水質量較好,自然生態環境較為優越,是我國綠色無污染的自然生態環境保護區,這對會議活動而言是一種不可多得的資源和競爭力。
(2)特殊的交通區位優勢。西寧的區位條件較為優越。尤其是青藏鐵路全線建成通車后,使西寧在西部版圖上位于中心地帶的區位優勢更為凸現。同時隨著南北過境過路(同仁路)高架橋等一批城市建設骨干項目相繼建成,高速公路實現零的突破,實現了鄉鄉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形成了貫通東西、連接南北、四通八達的城市道路骨架和環狀交通網絡。所有這些,為西寧加快發展會議經濟提供了便利區位運輸條件。
(3)良好的旅游資源優勢。西寧現轄城東、城中、城西、城北四個區和大通、湟中、湟源三個縣,總面積7665平方公里,旅游資源較為豐富,有塔爾寺、北禪寺、東關的清真大寺、南佛山、日月山、老爺山、民俗博物館、省博物館等有名旅游景點。為會議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旅游資源優勢。
(4)后發的經濟優勢。“十一五”以來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平均增速達到13.7%, 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和經濟總量先后突破1000美元和300億元,占全省GDP的比重達45.7%。 同時,圍繞延伸產業鏈、提升產業發展層次,大力發展資源精深加工利用,初步建立以重化工業和水利、高原特色資源加工為主導的工業體系,形成一批知名品牌、競爭力強的優勢企業,這是西寧市今后依托產業發展會議業的重要基礎。
(5)豐裕的民俗文化優勢。西寧地處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結合部,是一個多民族城市,其文化藝術的發展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從文藝形式看,有戲劇、曲藝、歌舞、音樂、民歌等。戲劇主要有眉戶劇、平弦劇、藏戲、燈影戲、豫劇、秦腔。曲藝主要有平弦、越弦、下弦、道情、賢孝。歌舞音樂主要有漢族的社火、土族的安昭、回族的宴席舞、撒拉族的婚禮舞、藏族的鍋莊舞以及藏傳佛教寺院在祭祀、典禮、法會時演奏的寺廟音樂。民歌主要有漢、回、土、撒拉族喜愛的“花兒”和藏族的“拉伊”等。此外,藏傳佛教圣地塔爾寺的酥油花、堆繡、壁畫被譽為“藝術三絕”,黃南藏族自治州的熱貢藝術和湟中農民畫也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2.劣勢:指對青海省西寧市會議經濟發展帶來不利,導致無法實現其目標的消極因素和內部的不可能性。其主要表現為:
(1)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監控機制。成立專門的管理機構,從體制上規范行業發展,是世界上大多數會展經濟發達國家的基本經驗。西寧至今仍未有一家專業的會議組織機構,缺乏對會議的組織、協調的引導。同時,西寧缺乏行業的約束機制,對具有什么樣資質的單位才能舉辦會議,舉辦哪種層次和內容的會議均沒有明確的要求,從長遠來看不利于西寧會議經濟的發展。
(2)會議的場所及相應配套硬件設施不夠,有待于進一步完善。西寧市規模較大的會議場所較少,層次水平較低,各種會議設施不完善,使得其接待能力較差,不能為一些大型會議提供必要的場所和服務。會議檔次不夠。
(3)缺乏專業的會議經濟人才。會議及會展需要大量的組織、廣告、宣傳、策劃、公關、工程等專業化工作人員和翻譯、導游、餐飲、保安、貨運等服務人員。目前,西寧會議經濟的從業人員來自各行各業,大多沒有經過專門的培訓,缺乏系統地會議知識和操作技能,從而嚴重制約了西寧會議組織水平和服務質量的提高。
(4)會議的檔次、規模有待于進一步提高??v觀國內外知名會展城市,每個城市都有自己高檔次的品牌戰略。如米蘭的時裝博覽會、上海的世博會等。近年來西寧也舉辦了一些會議,但規模檔次較低,會議經濟發展方向和目標定位尚不明確,形式單一,缺乏亮點和影響力,從而使會議經濟應有效果大打折扣。未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聯動效應。
3.機會:就是能不斷幫助會議業實現或超越自身目標的外部因素和狀況
(1)會議的品牌化、專業化發展趨勢,為西寧市會議經濟發展找準定位,提升競爭力提供有利條件。
在國際上,專業性的會議已成為會議經濟發展的主流,代表著會議業的發展趨勢。由于與一般會議相比,專業性會議具有針對性強、參會觀眾質量高、參展效果好等特點,因此近年來許多綜合性會議都不同程度地轉為專業性會議。對西寧而言,舉辦綜合性的會議,無論從硬件到軟件都不具備條件,但強調特色、突出專業的會議經濟發展趨勢,則為西寧提供了參與國際分工和協作,成為全球不斷細化的會議體系中的一個節點的可能。同樣也對西寧發展會議經濟提供了支點。
(2)現代新技術的廣泛應用,有利于西寧會議經濟加快與世界接軌的步伐。
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大大提高了會議經濟各個環節運行的效率。順應這一趨勢,西寧會議經濟的起步和發展速度將會大大提高??梢酝ㄟ^互聯網宣傳西寧城市魅力 ,與參會商建立聯系;利用電子郵件直接邀請專業人士參會;通過網上會議彌補硬件場館設施的局限,擴大會議規模等。
(3)青藏鐵路的修通,使西寧區位優勢更加凸現
青藏高原具有獨特的自然地理風貌,各種自然資源較為豐富,是我國資源的重要儲備基地。青藏鐵路的修通,為西部地區資源開發利用提供了便利的條件。西寧處于青藏鐵路的中段,擔負著守護的重要任務,西寧應將這種區位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帶動地區經濟的發展。由于會議經濟具有較強的輻射能力、擴散能力和帶動效應。因此西寧應發展會議經濟,以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4)西部大開發帶來的機遇
西部大開發政策為西部地區經濟的崛起提供了許多優惠政策。西寧市應抓住這一契機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同時發展會議經濟,以推動電訊業、服務業、餐飲業、旅游業等行業的發展。對地區解決就業問題提供有利條件。
4.威脅:對西寧會議經濟不利并導致其無法實現既定目標的外部因素
(1)面臨其他城市會議經濟的巨大挑戰。西安、拉薩等周邊城市的會議經濟已走在西寧市的前面,其所具有的實力、城市品牌的影響力等條件是西寧市無法具備的。從而對西寧會議經濟發展帶來極大挑戰。
(2)競爭壓力較大。隨著全球會議經濟的成熟化、專業化、規范化、品牌化的發展,會議經濟已由發達國家轉移到發展中國家。我國會議經濟發展已粗具雛形,并逐步走向品牌化、專業化、規范化方向進行發展。西寧會議經濟相對于我國國內一些省份來說,起步較晚,對會議經濟認識不足,缺乏專業人才進行組織、指揮。面對國際、國內強大的競爭壓力,由于西寧會議經濟呈現出規模小,檔次不夠,專業化程度低,競爭能力較弱,從而形成一定的威脅。
四、西寧發展會議經濟的保障措施
西寧市具有發展會議經濟的優勢,但也存在不足,面對這些問題,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科學構建發展思路,合理定位發展目標,明確實施重點,只有這樣才能抓住機遇,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1.切實轉變思想觀念,強化對發展會議經濟重要性的認識。提高政府部門的辦事效率,優化投資環境,提高服務質量,打破常規,為企業發展會議經濟提供便利條件,增強企業的積極性。轉變觀念,開放市場,多渠道拓展會議資源。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并與周邊兄弟城市形成互惠互利的“雙贏”會議關系網,把會議經濟作好,做大,做強。
2.加強政府宏觀調控,組織制定規范會議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使會議業能夠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通過成立“西寧市發展會議業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對全市會議發展的組織、管理、指導、協調工作,制定行業發展規劃和管理辦法。明確會議市場的準入機制和主辦主體的資質條件,對會議的質量進行動態化、市場化的評估和認證,規范會議經濟發展市場,從而為會議業發展提供有力的外部保障。
3.采取積極有效措施,加速培養會議專業人才。專業人才事關會議經濟持續發展,是會議市場競爭的關鍵因素。因此,一方面,應在有條件的一些大中專院校開設會展專業學科,系統地講授理論知識,培養既具有現代經營管理知識,具有策劃、公關、組織能力,又掌握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專業人才。形成一批具有高素質的專業隊伍。另一方面舉辦一些務實性的短期培訓班,有計劃地對會議從業人員進行培訓,逐步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提高業務人員的素質與水平,為西寧的會議經濟走向國際化、專業化、品牌化奠定人才基礎。
4.加大會議業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改善服務,加快配套設施建設。西寧市應在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基礎上,嘗試發展“網上會議”,逐步與國際接軌;在會議硬件設施和軟件條件建設上走國際化、專業化、規模化、品牌化的道路,把西寧培育成西部地區的國際會議中心城市。因此一方面政府要設立會議業發展專項資金,主要用于會議的宣傳推廣,引進扶持國家級、國際級重點會議。二是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明確會議業發展方向、目標、重點以及應采取的措施和扶持政策。三是努力擴大和提高現有會議規模和水平。要充分發揮西寧市的產業和區位優勢,對已有的展會和會議進行更高水平的策劃和包裝,提升會議質量和檔次,培育一批規模大、影響力強的品牌會議。積極承辦國內、國際高水平會議活動,豐富會議業內涵。四是建立獎懲制度。對一些在會議經濟發展過程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和單位予以一定的獎勵,以充分調動單位和個人的積極性,從而為西寧市會議業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5.積極引進外資,提高會議業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我國加入WTO后,外資進入會議業將不可避免,外資的引進能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能帶來會議業經營和運作的先進理念和管理技術,在一定程度上能推動西寧會議業的發展,加快與國際接軌的步伐。因此,西寧應積極引進外資,盡快實現會議業的規范化發展。
6.培育優秀市場主體,樹立品牌意識。目前會議產業的主要障礙是市場主體不清晰,或主體太弱小,無法有效地進行市場開發。因此,規范市場主體,培育優秀的會議經營企業是當前會議產業化的當務之急。
會議產業的服務行業,它本身沒有有形產品,因此樹立品牌對會議產業尤為重要,甚至成為維護產業經營者生存的關鍵,會議品牌不是一次會議就可以形成的,而是定期會議或長期辦會的積累。樹立品牌,應當避免短期性行為,著眼長遠。如果為了眼前的經濟利益而失去嚴肅性,則一定會失去品牌效益。
參考文獻:
[1] 陳巖:珠海發展會議經濟的戰略思考[J].商場現代化,2006,(17)
[2] 青海信息:第191期
[3] 過聚榮:2006-2007中國會展經濟發展報告[M].社會科學文學出版社, 2007,4
[4] 孫明貴:會展經濟學[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3第一版
[5]李 明:會展經濟對山西發展的促進作用[J].政府法制,2003,(05)
[6] 解析中國會展經濟產業帶[J].中國展覽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