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保障制度在社會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它已經成社會的“安全網”和“穩定器”,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秩序的建立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時間短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社會保障制度還存在很多缺陷。盡快建立一套完備的社會保障制度法律保障體系至關重要。
[關鍵詞] 社會保障 法律 制度
一、當前我國社保制度存在的問題
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是一項長期的過程,隨著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立法不健全
由于種種原因,目前我國并沒有形成統一完整的社會保障法律制度體系,在很多方面還存在缺陷,主要表現在: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和優撫安置的立法相當欠缺;社會保險費用的征繳、支付、運營、統籌管理也不規范;國家立法滯后,地方立法分散,統一的社會保障制度被分割;社會保障工作在許多方面只能靠政策規定和行政手段推行。由于上述原因,目前我國社會保障的覆蓋面小,保障程度差。
2.具體目標還是不明確
(1)保障層次目標不明確
保障和保險還沒有有個明確的界定這是我國當前社會保障制度的現狀。公民應該享受的權利沒有能夠特到明確的界定,公民有什么權利,應該享受什么保障,哪些應該由政府來承擔,哪些有個人來承擔,這些都沒有一個好的規定,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這樣就導致應該被保障部分的權利沒有被保障,不該由社會保障的卻花費了大量財力物力來保障。
(2)缺少不同階段的目標設定
由于社會的發展,必定會出現不同的階層,但是當前我國社會保障制度不能很好地分清這些階層需要什么樣的社會保障,沒有一個明確的認識,沒有個一個長期的規劃。這樣很容易出現問題出來了,才想起來出臺相應的政策,出現了“頭疼醫頭,腳痛醫腳”的局面,這樣沒有一個長期規劃和總體部署。臨時性政策比較強,這樣總會出現改動性比較強,導致執行成本越來越高,政策效果卻往往不盡如人意,不能滿足群眾的需求。
3.實施機構比較薄弱
每項制度的實施都需要一個比較好的實施機構,這是一項好制度得以實施的前提條件,一個好的實施機構往往都有穩定的保障機制、嚴格的管理機制、有效的運行機制,有力的監督機制,這些保障了制度得以很好的實施。對于一些失業人員和退休、離休人員的管理比較混亂,對于一些非法的占有社會保證金的違法行為的制裁力度不夠。
二、完善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法律對策
1.加大社會保障立法力度
法律保障是社會保障制度得以正常實施的重要條件。為社會保障的制定和實施提供相應的法律保障,統一治理,統一征繳,強化社會保險制度的實施機制,明確各主體的法律責任和義務,確保社會保險基金籌集到位、保值增值和社會保險待遇按時足額發放。讓社會保障制度有個法律保障。
2.健全社會保障的司法機制
一個完善的法律制度必然包涵著健全、完善的司法機制,健全的司法機制可以化解日常的糾紛,為社會保障的正常健康運行提供良好的保障。在社會保障中主要在下面幾個方面做足文章,設立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庭,專門從事審理勞動和社會保障案件,借鑒國外普遍實行的專門法院審判方式,建立我國專門的勞動和社會保障法院,在審判中充分體現勞動和社會保障事務的特殊性,使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不法傷害時獲得有力的司法保護。人民法院針對社會保障領域里發生的違法、犯罪案件,應當及時依法處理,使社會保障有一個比較好的社會環境;嚴厲追究拒不繳納法定的社會保險費和不履行支付保險金義務,以及不正當使用保險基金、貪污、挪用、侵占保險基金的行為人,讓當事人承擔相應的法律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充分運用司法機制在保證社會保障法律實施方面具有的強制性和震懾作用。
3.完善農村基層社會保障法
由于受到經濟發展因素的影響,農村在我國各方面一直處于弱勢地位,社會保障制度也是一個最重要的脆弱環節,由于農村人口仍占我國人口比重比較大,再就是農村好多沒有社會保障這一塊,很多領域處于空白狀態,僅僅依靠家庭保險這一個方面,導致農村社會保障不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那么目前農村存在的這些問題很難得到解決。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農村城鎮化不斷加快以及很多農村人來到城市打工,他們對于社會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出打工人數的增多又使身處異鄉的農村工人的保險問題成為一個新課題,原來的問題沒有解決,又出現了新問題,新舊疊加導致問題更加復雜。我國地域廣闊,農村分布更是比較分散,每個地區都有不同的特點,我們可與有選擇地、逐步地、低起點地推進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由點到線,再由線到面逐步推進,逐步建立起農村自助性社會組織,在銀行中開設儲蓄保險賬戶及商業保險,開辦保障養老、醫療、意外傷害等與農村生產方式相聯系的基本項目,并給予其較高的稅收、政策等方面的優惠以提高農民參與社會保障的積極性。完善農村社會保障法律制度需要很長的路要走,不能操之過急,目前仍應以自愿、自助為主,但各級政府一定要積極鼓勵和加強引導,切不可損傷廣大農民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郭殿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與發展農村社會保障的關系研究[J].當代經濟研究,2003年05期
[2]俞元鵡:德國會計環境與會計模式[J].德國研究;2000年03期
[3]劉 誠:各國社會保障法律制度面臨的共同問題及趨勢[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4]歐陽仁根:試論國家在建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中的職責[J].財貿研究,2002年03期
[5]戴衛東:解析德國、日本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差異[J].東北亞論壇,2007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