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國,社保基金由于關系到社會大眾的切身利益,社會關注度程度高。而目前的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中主要存在的問題是社會保險基金繳費人規模龐大,并且對基金財務信息缺乏了解。同時,由于社保基金管理體系不健全,缺乏必要的監督,社保基金被挪用或被用作它途的事件時有發生。在對社保基金信息披露的需求供給分析可以清晰的看出如何解決存在的問題和進一步完善社保基金信息披露的制度,形成全社會關注、共同關系社保基金發展的美好局面。
[關鍵詞] 社保基金財務信息批露 社保基金財務信息供給 社保基金財務信息需求 社會保險基金
一、社保基金財務信息披露的界定和作用
1.社保基金財務信息批露的定義
社保基金財務信息是指社保基金在基金主體管理活動中,對有限的社會保障基金資源進行合理配置的信息。它主要是對社會保障實施情況的信息,對社會保障基金主體在一定時期內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信息,對信息使用者了解和使用財務信息的說明和解釋。社保基金財務信息主要由會計報表、會計報表附注和財務信息說明書等內容構成。
社保財務信息披露是依據國家或法規規定,按照一定的程序及規范的報告格式,通過適當方式向相關管理機構及社會公開與有關的社保基金財務信息資料的行為。確切說來,社保基金財務信息披露就是向信息使用者揭示反映社保基金價值運動的可計量的經濟信息。
2.社保基金財務信息批露的作用
由于社會保險基金的特殊地位,它運轉的成敗關系到整個社會的穩定,政府也需要社會保險基金的相關信息以便確定相關的經濟政策。 社保制度物質支持的社保基金采取的是委托代理制度的管理方式,廣大的參保人并不直接參與社保基金的直接管理,委托一定的社會機構進行管理。基于社保基金的特殊性,它需要在日常的管理中良性發展,需要基金的保值增值,通過社保基金財務信息的批露,能夠解決管理中的透明度問題,監督基金的正常運轉,監督基金財務制度的執行,也有利于社會大眾對社保基金管理營運的了解,滿足多方需求。
二、社保基金財務信息披露的需求供給存在的問題
1.信息需求者缺位
社保基金關系社會中千千萬萬的勞動者,但勞動者對作為聚合形成的基金則沒有太多的參與意識,導致在人人關心基金,人人又都不了解基金的真實財務狀況。社會保險基金理事會雖然每年一次向公眾公布年度報告,但是無論從內容上、形式上還是渠道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從內容上看,涉及財務信息的內容主要有兩部分:一是主要財務數據。二是會計報表及其附注,但是過于籠統、簡單,并且專業性太強。社會保險基金財務信息的詳細報表只是報送主管部門、財政部門和監督部門。究其原因,主要是:
其一,基金管理部門擔心一部分繳款人素質較低,心理承受能力弱,不能正確理解相關信息或者不能承受投資風險,造成公眾的心理恐慌。
其二,基金管理部門的服務意識淡漠。
目前,人們的社會保險意識較比十年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人們對社會保險的認識還遠遠不夠,參保人員參加了社會保險以后的權利義務還不是很清楚,更何況對社會保險基金的財務信息的掌握以及承擔風險的心理素質。這些問題主要與社會保險基金管理機構對繳費人的服務意識淡化有關,而與繳費人文化層次和素質的相關性很小。
其三,基金管理機構缺乏前瞻意識。的確,目前中央政府對社會保險基金的繳費人承擔著無限責任,繳費人無需擔心基金的風險,但是社會保險基金市場化運營的力度會逐漸加強,社會保險基金經營管理機構也會參照國際慣例的做法,引進民間投資基金,逐步實現社會保險基金管理的民營化。然而基金繳費人的相關專業知識和風險意識不是在短期內就能掌握或者培養起來的。
2.信息鑒定者弱化
我國社保基金存在著多方的管理,分別對不同的領域進行職權內的監督,缺乏統一的管理機構和監督機構。分析我國數額巨大的社會保險基金的財務管理,無論從收支的過程來看,還是從具體運營的操作來看,都潛伏著巨大的風險。目前,我國有權對社會保險基金實施監管的部門主要是:財政部、勞動與社會保障部、國家審計署等, 同此同時,為了明確社會保險基金審計的重要性, 許多地方都成立了審計社會保險基金的專門部門。由同級審計部門來執行社會保險基金的審計, 其缺點在于:
一是不能完整正確履行監督職責,不能做到完全的獨立,并且不能對情況做出客觀的評價。
二是對社會保險基金的審計是一種事后審計, 一般是在社會保險管理機構的會計信息披露以后的下一年才對披露的財務報告進行審計, 沒有真正起到對披露的社會保險基金會計信息的鑒定。而基金的主要所有人———基金繳費者既不可能以個體形式,也不可能以某種組織的形式實施監管。導致了事實上的管理混亂。這些存在的問題制約了信息批露的質量,引起信息鑒定者職能的弱化,降低了社保基金信息的質量。
3.信息披露的隱蔽性
《社會保險基金會計核算制度》中規定社會保險管理機構的會計報表應報送同級財政部門、主管部門和社會保險基金監督組織。我國目前的社會保險基金監督組織主要是國家的審計部門, 社會保險基金會計信息的披露是通過一種封閉的、內部的傳遞渠道進行, 一般的參保人根本不可能了解社會保險基金的收支、運轉的情況。這種封閉的披露渠道既不利于社會了解我國社會保險基金相關情況, 也不利于對社會保險基金的監督和政策的更新,造成信息的內部自循環,事實上把廣大的基金繳費者排除在合法了解基金運行情況之外。
4.信息披露制度的不規范性
我國至今沒有形成關于社會保險的專門的立法。1994年頒布的《勞動法》已經將社會保障的內容納入。十屆二次全國人大會議上,也把建立社會保障制度寫入了《憲法》,這是社會保障最高、最權威的法律依據。然而對于具體的實施辦法,目前國家僅以部令的形式出臺了相關配套的規章,如《工傷保險條例》、《失業保險條例》、《社會保險基金的征繳條例》等等,不僅層次低,而且對社會保險基金財務信息的披露與監管沒有任何涉及。財政部、勞動與社會保障部1999年印發的《社會保險基金財務制度》要求“經辦機構編制的年度基金財務報告應在規定期限內經勞動保障部門審核匯總,報同級財政部門審核后,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批準后的年度基金財務報告為基金決算”,“經辦機構要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向社會公告基金收支和結余情況,接受社會監督”,這些僅僅是要求,內容簡單并且沒有法律強制性。沒有最高層次的法律基礎的確認,就沒有相應的法律地位,也就不具備法律的嚴肅性和強制約性。而且對社保基金的管理體系分散和不具備完備的制度形式,出現了管理的弱化。
三、解決社保基金財務信息披露需求供給的方法和對策
1.培育信息使用的需求者
我國社保基金財務信息披露中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是培育社會保險基金的財務信息需求者,我國社保基金財務信息需求者的缺位是導致我國社保基金管理出現問題的關鍵因素。根據我們前面對我國社保基金財務信息需求者缺位的分析,培育信息需求者需要從兩個方面入手:
第一、培育利益相關者(雇主和雇員)成為社保基金財務信息的需求者通過適當的制度設計,可以強化雇主和雇員在社保基金財務信息需求方面的地位。
要推進制度創新,把廣大的社會公眾納入管理監督的范疇。通過建立分權式的管理制度,將社會保險管理部門的行政職能與社會保險基金的運營職能進行分離,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將實行現收現付模式的醫療保險基金和失業保險基金仍交于社會保險管理機構負責;將養老保險的收支交由社會保險管理機構負責,將社會統籌賬戶資金的運營交給如社會保險基金理事會這樣的機構,由其進行運營,因社會統籌賬戶的資金同時具有近期與遠期支付的特點,由政府部門進行管理比較穩妥。
第二、將個人賬戶資金的運營權、管理權交由如個人基金管理委員會的組織。因為個人賬戶資金的所有權屬于參保個人,同時又具有一定的社會效益,所以這個組織應該由個人代表、企業代表和政府代表組成,由個人基金管理委員會委托專業的基金管理公司進行運營,社會統籌賬戶與個人賬戶無論從管理上還是從運營上,均由不同性質的單位進行管理和經營,可以嚴格遵守社會統籌賬戶與個人賬戶的資金分別運轉、互不交叉,避免社會保險基金統籌賬戶向個人賬戶透支的問題發生。
2.信息披露的規范化建設
社保基金財務信息披露的規范性關系到管理部門的決策、關系到投資營運各方面的利益,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建立一個統一、規范的具有制度韌性的財務信息批露制度,本文認為我國社會保險基金財務制度應由財政部會計準則委員會頒布具體的會計準則予以規范。無論我國社會保險保險基金的運轉涉及那些性質的單位,其都應該依據社會保險基金的財務準則進行相關的核算和信息披露。根據目前大多數國家養老保險基金的會計核算采用收付實現制,會計期末再采用權責發生制進行調節,故我國社會保險基金的財務處理也應該如此。因為不同的社會保險基金其運轉有所不同,不僅將可以將各個基金的核算統一于同一財務政策之下,同時又節約了工作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3.完善信息鑒定者的職能
社保基金財務信息批露的質量需要強化信息的鑒定者,其主要途徑是引入社會中介機構,如會計師事務所,進行第三方的獨立審計。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一般是以第三者的身份接受委托者的委托對履行職責的受托者進行審計,其委托人可以是政府部門也可以民間監督機構,接受審計的單位既可以是政府管理社會保險基金的部門,也可以是與社保基金運轉相關的民間機構,是一種事前審計,能對披露的會計信息起到鑒定的作用。所以,在社保基金財務信息質量的鑒定者中引入會計師事務所,將其與政府審計部門共同作為社保基金財務信息的鑒定者,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起到了提高所披露的社保基金財務信息質量的作用。
4.完善多元化的信息披露制度
在建立健全了社保基金管理體制以后我國社保基金的財務信息需求者可以分為不同的層次:第一層次為對社保基金財務信息的一般關注者,其主要是雇員和雇主個體,他們關注的目的:
一是出于對社保基金運行的關注,二是對個人賬戶的關注;
第二層次為對社保基金財務信息的重要關注者,主要因為要進行與社會保險基金運轉相關的決策,如政府的經濟政策制定部門、資產管理公司等,其不僅要了解社會保險基金運轉的總的情況,還需要了解許多情況的細節;
第三層次為社保基金相關的監督管理部門,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委員會、審計局等,其需要社會保險基金會計信息的目的除了評價社會保險基金相關的管理部門是否履行了相應的職責,還為了發現、制止違規的行為等。這樣細分不同需求,可以滿足不同層面的多方需求。
參考文獻:
[1]林義主:《社會保險基金管理》 [M].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2
[2]李連友:《社會保險基金運行論》 [M]. 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
[3]周詠梅:《社會保險基金財務研究》[M]. 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
[4]詹偉哉:《社會保險基金財務研究》[M]. 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
[5]林永春 閻 君:《經濟參考研究》[J]. 社會保險基金財務信息披露制度與社會監督體系2006年第40期
[6]申 亮:《山東社會科學》[J]. 社會保障基金透明度研究,2007年第8期
[7]林永春 閻 君:《經濟體制改革》[J]. 社會保險基金財務信息披露制度與社會監督體系的研究,2006年第6期
[8]郭 群:《淺議社會保險基金審計》[J]. 《廣東審計》,200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