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我國被證券化的資產主要包括以下三個類型,一種是金融機構的正常信貸資產,一種是金融機構的不良信貸資產,還有一種是企業收益專項資產。其中以不良資產本息償還為現金流的資產證券化業務類型,被認為是化解不良資產比例過高、增強商業銀行資產流動性的重要手段,而得到眾多商業銀行的青睞。然而,由于我國資產證券化業務的程序非常繁雜,容易產生風險的環節也就非常多,對其進行風險的防范與控制就顯得十分重要。基于此,筆者就我國資產證券化業務的風險控制問題展開論述,文章分別從資產證券化業務的發起人、資產證券化的中心環節——SPV、信用評估機構、擔保人以及受托管理人等五個容易產生風險的環節進行了分析與論述,分別分析了各個環節中存在的風險并提出了相應的防范對策,最后對全文進行了總結,以期能夠對我國當前資產證券化業務風險的控制問題提供一點可借鑒之處。
[關鍵詞] 資產證券化業務 存在風險 防范對策
目前,我國被證券化的資產主要包括以下三個類型,一種是金融機構的正常信貸資產,一種是金融機構的不良信貸資產,還有一種是企業收益專項資產。其中以不良資產本息償還為現金流的資產證券化業務類型,被認為是化解不良資產比例過高、增強商業銀行資產流動性的重要手段,而得到眾多商業銀行的青睞。然而,由于我國資產證券化業務的程序非常繁雜,容易產生風險的環節也就非常多,對其進行風險的防范與控制就顯得十分重要。基于此,筆者就我國資產證券化業務的風險控制問題展開論述,文章分別從資產證券化業務的發起人、資產證券化的中心環節——SPV、信用評估機構、擔保人以及受托管理人等五個容易產生風險的環節進行了分析與論述。
一、資產證券化業務發起人環節存在的風險及控制措施
1.資產證券化業務發起人環節存在風險
在進行資產證券化業務操作的這個流程中,一般情況下,貸款發放機構都會選擇出售這種法律形式來進行貸款的轉移。假如貸款不是采用出售的形式轉移給SPV,而是選擇了其他的貸款轉移手段,那么貸款發放組織與SPV之間僅僅是一種委托人與受托人的關系,這樣一來,發放貸款給貸款發放組織所帶來的風險并沒有降低,也沒有進行轉移。這對于SPV而言,它所需要承擔的風險以及其所得到的收益就會產生明顯的不對等。如果資產證券化業務的發起人產生違約行為或者面臨破產,則無疑會導致SPV的嚴重經濟損失。
2.資產證券化業務發起人環節風險控制對策
商業銀行的資產運營水平會對資產證券化業務發起人的熱情產生極大的影響。這種非系統風險產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商業銀行同借款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這同時也是影響到基礎資產池質量高低的重要問題。我國商業銀行在發放貸款的整個流程中,應當加強對相關制度執行的規范性,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信貸風險的防范措施是高效的。筆者認為應當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在進行住房貸款的發放之前,要做好該項貸款項目的評估工作;第二,針對那些準備為其發放貸款進行支持的按揭性質的房地產項目,要進行科學的市場評價,并以此為依據制定適當的貸款成數,從而有效的規避項目選擇以及銷售價格方面的風險;第三,構建有效的信用評價機制,準確判斷信用等級高以及信用等級較低的借款人,從而制定有針對性的風險管理方式。
二、資產證券化的關鍵——SPV環節存在的風險及控制措施
1.SPV環節存在的資產證券化風險
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環節是資產證券化的關鍵部分,實施這一環節的重要目的就是為了有效的避免發起人發生破產的風險,但是SPV本身也是一個新興的機構,這個機構也會產生破產的風險。如果SPV發生了破產,其所帶來的后果是非常嚴重的。SPV發生破產主要是由于以下兩個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一方面是機構主動申請的破產;另一方面是機構債權人自己申請所造成的破產。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要想有效控制SPV環節存在的資產證券化風險,就應當從上述這兩個方面來著手防范。
2.SPV環節存在的資產證券化風險的防范對策
筆者認為,有效防范SPV環節存在的資產證券化風險,可以采取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首先,通過制定有關制度進行限制,SPV機構應當在其相關制度的確定時,以明確的條文對其可能陷入自愿破產的狀況進行限制,從而防止機構自身主動提請自愿破產;其次,對其所從事的行業領域進行限制。在SPV設立之初,通常都會對那些商業金融領域以及其他性質的同該項資產證券化業務沒有聯系的借貸業務采取限制或者明確禁止的規定,這就有效的防止了SPV機構由于承攬其他交易業務而對其破產隔離效果產生危害;再次,制定并實施獨立董事制度。在SPV 的相關制度中明確規定,除非處于資不抵債的情況,并且經過全體董事(全體合伙人)或者至少包括一名獨立董事的同意,SPV 才能夠進入自愿破產的程序。
三、信用評估機構環節存在的風險及控制措施
1.信用評估機構環節存在的資產證券化風險
一般而言,抵押貸款證券通常都應當由一家或者兩家評級機構進行信用等級評定,在證券存續期間,評級機構將持續跟蹤監督發行人的財務狀況以及風險因素變動等情況調整其所持有證券的信用級別。然而,投資者卻不可以太過于信賴信用評級機構的評級結果,這是由于:第一,信用評級機構只是對證券化產品的風險進行評價,并不能對利率風險或者證券的價格變動風險進行評價,更不能對由此產生的風險提供保證;第二,資產證券化業務時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資本市場上的投資者對于各項業務的認識與盈利目標不同,所以對其所存在風險的偏好也會有所不同,由于上述兩個方面的因素就會導致信用評價機構所出具的評級結果不能滿足所有投資者的需求。
2.信用評估機構環節資產證券化風險的防范對策
就我國當前資產評價機構的發展現狀來看,我國目前孫在的信用評價組織機構尚未得到整個市場的普遍認可與接受,資本市場以及市場的投資者尚未樹立起對我國信用等級評價組織所出具的評價結果的充分信任。基于這一現狀,筆者認為,加強對信用評估機構環節資產證券化風險的防范,應當做好以下兩個方面的工作:首先,積極采取各項措施,大力推動我國的信用等級評價機構的科學發展,使我國的信用等級評價機構能夠勝任資產證券化過程中的評級工作;其次,應當制定相應的有效機制,加強對信用評級機構的監督與管理,從而保證我國資產證券化業務的開展有一個健康的外部環境。
四、擔保人環節存在的風險及控制措施
1.擔保人環節存在的資產證券化風險
信用增級的目的是為了使抵押支持證券在信用質量、償付的時間性與確定性等方面能夠更好地滿足投資者的需要,從而提高定價以及上市能力,除此之外,還可以滿足發行人在會計、監管以及融資目標等多個方面的需求。信用增級可以分為內部信用增級以及外部信用增級兩個部分。內部信用增級包括直接追索、購買從屬權利、超額擔保和資產儲備等多個方面。
2.擔保人環節存在資產證券化風險的防范對策
信用增級分為內部信用增級,以及外部信用增級兩個部分,由于不同的信用增級方式所具有的潛在風險是不同的,所以針對不同的資產證券化業務應當采取不同的、有針對性的風險防范對策,從而保證其所采用的信用增級方式是最為恰當的,除此之外,還應當加強對信用增級組織機構的外部監管。基于上述分析,筆者認為,加強擔保人環節存在資產證券化風險的防范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手實施:第一,不管是投資者,還是發行人,都應當對信用增級申請者的各方面實力進行持續的、不間斷的考察與衡量;第二,在信用增級過程中,應當盡可能的降低基礎資產與信用增級機構之間的相關程度。除此之外,對信用增級機構應當采取必要的監管機制。
五、受托管理人環節存在的風險及控制措施
1.受托管理人環節存在的資產證券化風險
由于受托管理人的信用和服務質量將直接關系到對投資者的本息償還,因此,同服務人一樣,受托管理人也可能會產生資金混用的風險。除此之外,在收到基礎資產組合所帶來的現金流或擔保人支付的資金后,一直到將其中一部分支付給投資者為止,中間也通常會存在一定時滯,這些都是受托管理人環節存在的資產證券化風險。
2.受托管理人環節存在資產證券化風險的防范對策
為了保證投資者在整個資產擔保類證券期限內都能及時得到償付,評級機構必須分析受托管理人的資信。筆者認為,加強受托管理人環節存在資產證券化風險的防范,就必須要保證受托人有能力履行其職責和保護投資者的權益,而為了確保受托人有能力履行其職責和保護投資者的權益,評級機構一般要求受托人必須滿足以下幾個方面的標準:第一,受托人必須以資金形式持有資產,并擁有專門為特定交易設計的賬戶;第二,資金和賬戶必須以投資者受益為目的由信托機構持有,不應與受托人的其他資金相混合;第三,信托資金和賬戶不被納入受托人破產清算財產的范圍。
六、結束語
資產證券化業務在我國起步較晚,目前還沒有得到充分的發展。但是,伴隨著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資產證券化業務的不斷創新與發展是必然的。正是基于此,我們在使用這一金融工具的過程中,更應當充分意識到其中所隱藏的各種風險,并積極做好防范控制工作,從而保證我國資產證券化業務能夠持續健康的推行下去。
參考文獻:
[1]閆 鑫:資產證券化與金融風險防范[J].現代經濟信息,2010,(03)
[2]胡穎森:新形勢下對我國資產證券化實踐與發展的反思[J].武漢金融,2010,(02)
[3]李 鑫:資產證券化在我國實施的意義及前景分析[J].技術與市場,2010,(03)
[4]張宇龍 岳志勇:資產證券化淺析[J].中國商界,2010,(02).
[5]張譯勻:淺析我國資產證券化中信用問題[J].蘇州工職院,2007,(04)
[6]彭 惠 李 勇:不良資產證券化的收益分析與風險管理——資產證券化對發起人的影響[J].國際金融研究,2004,(06).
[7]李鑫胤 萬君康 劉波:資產證券化在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運用研究[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