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信貸渠道是重要的貨幣政策傳導途徑,國內外學者就信貸對經濟發展所起的作用有一定的分歧。文章運用單位根檢驗、協整檢驗等計量經濟學工具,對浙江從1978~2008年的信貸和經濟發展進行了實證分析。分析表明浙江信貸擴張對經濟發展起著促進作用。
[關鍵詞]經濟發展 信貸 單位根檢驗 協整檢驗 建議
一、理論背景及現狀
信貸渠道是貨幣政策傳導的重要途徑之一,資本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可以從著名的柯布#8226;道格拉斯生產函數Y= (K,L)=AKαL(1-α)中得出。用α來表示,當資本增加1個百分點,實際產量會增加α個百分點。因此,信貸對經濟的貢獻主要應從銀行信貸是否影響到了經濟和經濟中有多大份額依靠銀行信貸取得這兩方面入手。
在利率機制失衡的情況下,金融變量對宏觀經濟的貢獻主要通過信貸配給機制對投資的影響來實現。凱恩斯主義認為,外部貨幣政策與信貸配給的互相作用會使小的外生沖擊產生較大的宏觀經濟影響。施蒂格利茨將信貸配給的這種作用稱為信貸配給的乘數效應,這是造成宏觀經濟不穩定的主要因素。國內外有多名學者進行了信貸擴張和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Bernanke和blinder認為在信息對稱情況下,銀行通過信貸來調節企業和個人的需求和支出水平,從而影響總需求的變動。Edwards S.和 C.Vegh(1997)通過模型模擬的方式認為,信貸規模的波動會直接影響經濟產出。Levine和Zervos(1998)的進一步研究表明,銀行發展水平和股票市場流動性與經濟增長有很強的正相關性,他們認為金融發展是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
浙江省的經濟與別的省份有所不同,浙江以小企業發達揚名,中小企業在浙江經濟發展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融資難是中小企業中普遍遇到的一個瓶頸,因此浙江省多年來一直致力于為企業融資提供便利政策,增加信貸的靈活性與規模性。那么,浙江省突飛猛進的經濟發展是否與其信貸規模的擴大有著某種聯系呢?本文以浙江省為考察對象,通過實證研究,用計量方法對浙江省省1978年~2009年間信貸和經濟增長的時間序列數據進行了嚴格的檢驗,以考察信貸增長在促進區域經濟增長方面所起到的效果,并針對分析結果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二、廣西省信貸和經濟發展關系的因果關系分析
1.數據說明
在進行計量分析之前,現對所采用的數據和指標進行簡單的說明。本文分析使用的樣本區間為1978至2008年,數據均來自1978至2008年同期《浙江統計年鑒》。以浙江省各年的國內生產總值代表經濟增長,同期金融機構貸款總額代表信貸總量。本研究各指標的統計口徑均包括中國人民銀行、政策性銀行、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其他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城市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信托投資公司、財務公司、租賃公司、郵政儲蓄機構。所用的實證分析皆借助Eviews6.0完成。
2.計量模型
本文主要試圖驗證以下兩個問題:(1)浙江省信貸發展與經濟增長是否具有長期的均衡關系。(2)在存在長期均衡關系的前提下,是否存在因果關系,是怎樣的因果關系。
3.實證分析
(1)單位根檢驗(unit root test)
在進行格蘭杰因果檢驗之前,要先分析數據的平穩性。本文采用ADF(Augment Dickey—Fuller)單位根檢驗法來檢驗GDP和信貸增長的時間序列數據的平穩性。如果ADF統計值小于各個顯著水平的臨界值,就拒絕時間序列有單位根的原假設。對GDP和信貸進行單位根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它們的時間序列有單位根,也就是非平穩時間序列,對它們的一階差分后的序列檢驗,同樣是非平穩序列。對它們二階差分后的序列檢驗,表明二階差分后的序列是平穩序列。對于這樣的經濟變量關系應采用協整檢驗進行分析。
(2)協整檢驗:
上述變量雖然存在不平穩性,但是它們的某種線性組合可能是平穩的,即存在協整關系。我們利用EG兩步法對其協整關系進行檢驗。
第一步,Ly與Lx都是一階單整序列,即 △Ly與 △Lx是平穩的,用OLS法對協整回歸方程
進行估計,得到殘差序列
第二步,檢驗的穩定性,結果如下:
為平穩序列,說明Ly與Lx之間存在協整關系。
在5%顯著水平上,Ly與Lx之間的協整方程為
以上方程中的t統計值大于臨界值,說明方程的各系數是是顯著的。
由協整方程我們可以得出,信貸和經濟增長存在長期關系,且兩者是正相關,由于對時間序列進行了對數處理,所以信貸每增長1%,經濟總量會朝著相同的方向增長80.6% 。
三、結論和建議
本文實證檢驗的結果表明:1978至20O8年間浙江省信貸發展與經濟增長存在一種長期的均衡關系,信貸發展極大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充裕的信貸資金有效助推了浙江省內經濟發展,有力地推動了省外經濟快速發展,加速區域經濟一體化和國際化進程,也導致了資金過剩的浙江資產要素泡沫大量出現和經濟虛擬化。如果脫鉤程度過大過深,泡沫成分太多,引發資金鏈斷裂,不僅將嚴重損害實體經濟并失去大量財富,也將失去此次金融危機帶來的發展機遇,需要采取相應措施加以避免。
處理好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實體經濟是虛擬經濟的根本,虛擬經濟應是以推進實體經濟的發展為基本目的。當前,在國外主要發達經濟體的復蘇進程較為緩慢,國內外宏觀金融風險依然存在,浙江舊有的經濟增長模式并未得到有效轉換和新的大規模生產力并未有效形成等前提下,對于本身具有高度流動性、高風險性和投機性等特征的虛擬經濟,都將使經濟運行有很強的波動性,破壞實體經濟發展。因此必須高度警惕和加強金融監管、抑制資產過度泡沫出現,保持信貸投放節奏、透明性和可持續性,防止浙江陷入可能出現的“中等收入陷阱”。應千方百計優化制造業投資環境,重新培育形成類似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各類人才爭先恐后“下海”進入實體經濟領域的繁榮局面。
處理好省內經濟與省外經濟關系。省外經濟已經成為浙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實施有利于浙江省外(境外)經濟發展的導向型戰略。未來一段時間內,對外投資貿易、資本輸出或發展省外經濟有可能彌補省內出口部分動能的損失,成為今后推動浙江經濟轉型升級的助推器。同時,加大區域間技術經濟合作交流和吸引外資進入本地第三產業,或鼓勵有實力的企業發展跨省經濟、跨國經濟。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疏通資本流動渠道、緩解本地過高的資產要素價格上升壓力,化解區域金融風險隱患。
處理好短期增長與長期經濟發展的關系。實施有利于培養經濟內生能力的長期發展戰略。在短期保增長的基礎上注重調結構,實施制造業技術集約化、工業結構高級化的一系列提升工程;更加注重加快社會發展、提升居民收入消費能力的民生工程,促進創業就業。浙江的民營經濟發展較快、制度創新領先一步是浙江率先崛起的制勝經驗。因此,應加快推進有利于科學發展、有利于民生、有利于民營經濟的改革試點,加快形成浙江經濟新的增長點。
參考文獻:
[1]李子奈 潘文卿:計量經濟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陳芳芳:江蘇省信貸和經濟增長的實證研究[J].才智,2008(5)
[3]麥金農:經濟發展中的貨幣與資本.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88
[4]曹嘯 吳軍:我國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關系的格蘭杰檢驗和特征分析[J],財貿經濟,2002
[5]Levine,Ross.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Views and Agenda[J].Journal of Economies Litera-ture,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