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縣級礦產資源規劃在協調本縣域內社會發展、經濟、礦產資源開發、環境保護等之間的關系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文試圖通過對縣級礦產資源規劃方案可持續性方法選擇、指標的構建進行研究,為編制更具可持續性的礦產資源規劃方案提供參考。
[關鍵詞] 縣級礦產資源規劃 可持續性評價 可持續性指標體系
一、問題的提出
礦產資源是一種非可再生資源同時也是一種重要的戰略資源。礦產資源規劃則是促進礦產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的基礎手段,是礦產資源管理工作的“龍頭”和依法行政的基本依據。在新一輪的礦產資源規劃中,縣級礦產資源規劃是我國礦產資源規劃體系中基層的規劃,是最需要具有適用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礦產資源規劃。在新一輪的礦產資源規劃中需要著重處理好幾種關系: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的關系;礦產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等。 本文試圖對縣級礦產資源規劃方案的可持續性評價進行探索,為了促進在縣級礦產資源規劃的制定過程中能夠很好的處理上述的幾個方面的關系,對規劃方案本身的可持續性進行必要的評價,使縣級礦產資源規劃成果更有效的指導該區域內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工作。
二、內涵及評價方法的選擇
1.縣級礦產資源規劃的內涵
縣級礦產資源規劃是礦產資源規劃縱向分類體系中最底層的規劃。它是縣域范圍內以保障一定時期內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對礦產資源的需求,以有效保護與合理開發利用礦產資源、保護礦山環境為目標,根據縣域礦產資源的特點,在時間、空間和結構上對礦產資源調查評價與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礦產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等所作的總體安排和布局 。
2.縣級礦產資源規劃可持續性評價的理論方法選擇
常用的可持續性評價方法有環境可持續性指數法(ESI)、生態足跡法(EF)、能值可持續性指數法(EMSI)、指標體系綜合評價法(SEI)等 。其中指標體系綜合評價法是根據某一特定區域、特定系統來有針對性的制定相關評價指標,其特點是直觀、簡潔地對所要評價的內容進行說明,目的性明確。由于礦產資源規劃的內容除了對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做出一定的規劃外,同時還會對當地的社會、經濟、技術、生態環境等方面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對礦產資源規劃方案的可持續性評價必須進行綜合評價。綜合分析,結合縣級礦產資源規劃的特點和可持續性評價方法的比較,在評價其可持續性時應采用指標體系綜合評價法。
3.縣級礦產資源規劃可持續性評價的流程
縣級礦產資源規劃方案的可持續性評價分為兩個階段,首先是對縣域內礦產資源現狀做一個可持續性評價,分別評價得出各個二級指標的可持續性程度。并且在規劃方案制定的過程中,要著重加強現狀評價中可持續性弱或不夠好的方面的研究。在規劃編制完成時,再次對礦產資源的可持續性做出評價,得出經濟、社會、環境、資源四個方面的可持續利用程度。本文結合云南省二輪礦產資源規劃編制的指導意見,鑒于本輪礦產資源規劃方案的編制應著重加強環境恢復治理、地質災害的預防與防治、土地的恢復治理和復墾等方面的研究,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在礦產資源規劃編制完成時對礦產資源規劃方案本身進行可持續性評價。在本文中適度加強了二級指標中的生態環境指標的權重,以期能更好的評價縣級礦產資源規劃在協調縣域內經濟、社會、環境、資源發展特別是在生態環境方面作用。
三、評價體系的構建
本文試圖從可持續性評價體系(從經濟、社會、環境、資源)四個方面來評價礦產資源規劃的可持續性,以期能給縣級礦產資源規劃的規劃目標的先進性、實施規劃的可能性、規劃方案的科學性、應變能力和規劃政策的合理性提供參考。
礦產資源規劃成為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保護和管理的有效依據,發揮其空間管理、總量調控、結構調整、資源保護和環境管理的功能。在縣級礦產資源可持續發展中,礦產資源規劃起到一個核心協調的作用。
縣級礦產資源規劃方案的可持續評價的涉及范圍很廣,指標體系選擇的不同,覺得的結論也不盡一致。選擇評價指標是應遵守完全性原則、非相容性原則、簡潔性原則、客觀性原則。除了一般性原則外,還結合縣級礦產資源規劃方案的特點,并根據圖1和云南省礦產資源規劃編制指導辦法中十八張附表中的相關指標,總結得出縣級礦產資源規劃方案的可持續性評價中的礦產資源、社會、經濟、環境四個二級分類的16個子指標的評價指標體系(如圖2)。
以上的指標種類確定后,可以看出縣級礦產資源規劃方案的可持續性評價是一個多目標決策的問題,可以采用模糊綜合評判法來確定不同的規劃方案的各項指標的依次計算,然后將不同量綱的指標化為無量綱的系數,在等權的條件下即可將各項系數確定權系數,再將其乘以各項指標的評價系數,得出可持續評價系數再進行加總然后加以比較。最終對該縣級礦產資源規劃方案的可持續性程度進行比較研究,選擇較優方案,并根據評價結果對規劃方案做適當的修改和調整。
一個區域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進程分為孕育期、成長期、成熟期等幾個階段。在縣域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在孕育期和成長期里發展速度逐漸增加,縣域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持續發展性逐漸變強。達到成熟時期發展速度雖然變慢,但是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仍保持一定的發展速度,這時礦區持續發展能力在減少。但如果任其發展,該區的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將進入淘汰期,如果該地區能通過礦產資源規劃進行及時的調控,改進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流程方法、合理利用資源、加強生態環境的恢復治理和保護。努力實現相關產業的調整,那么該地區的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進程將獲得下一個發展過程。本文的目的就是在該縣域內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狀況做一個跟蹤評價,并在礦產資源規劃的編制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該區域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狀況的評價結果,延長其開發利用的壽命周期,并使礦產資源規劃在該區域內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狀況和當地的社會、經濟、生態環境等方面起到切實的協調作用,使該區域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增加生命周期的同時,也促進該地區向經濟發展、社會穩定、資源充分、自然環境優良的方向發展。同時也為礦產資源規劃的動態規劃的編制提供一個可行性的模式和方法。
四、結論
該研究對縣級礦產資源規劃方案的可持續性評價做了探討,但是在具體的評價方法的使用過程中,層次分析法的權重如何確定仍帶有一定的主觀性。還有就是礦產資源在各個縣域內分布種類不一,資源品位各有差別,該評價體系仍要結合每個評價區域的實際來具體確定各個評價指標的選取和權重的確定,如何使礦產資源規劃可持續性評價具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將是下一步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1]安其軍:論礦產資源規劃在礦政管理中的作用[J].國土資源,2003,(5)
[2]肖語:縣級礦產資源規劃中存在的若干問題及對策探析[J].法制與社會,2009,(1):297-298
[3]郝翠,李洪遠,孟偉慶:可持續發展評價方法比較研究[J]. 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09,(6):2
[4]張金學:雞西礦區可持續發展綜合評價方法研究[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博士論文,2002
[5]熊保成:關于市、縣級礦產資源規劃編制工作中若干問題的思考[J].湖北地礦,2003,17(6)
[6]王萬茂:土地利用規劃學[M]. 科學出版社.2009:394-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