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通過具體的案例對個人所得稅數量分析,尋求全年一次性獎金(年終獎)個人所得稅的基本規律,為企業在稅務籌劃提供技巧和思路。
[關鍵詞]年終獎 個人所得稅 稅務籌劃
一、從個人所得稅稅法說起
年終獎2.4萬元稅后實際收入為21625元,而年終獎2.5萬元稅后實際收入為21375元,出現這種情況,還得從現行個人所得稅稅法說起。
現行個人所得稅計稅采用超額累進稅率辦法,根據應稅所得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其中,應稅所得=薪金收入-免稅收入-費用扣除數。對照表如下:
序號應稅所得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節點年終獎應規避區域年終獎最佳金額備注
附表: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規避區域對照表 單位:元
年終獎金個人所得稅計征方法,自2005年1月1日起,執行國稅發〔2005〕9號文件規定,即先將當月內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除以12個月,按其商數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
如果在發放年終獎的當月,雇員工資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額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雇員當月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為便于分析,本文僅以此類為分析對象。
二、年終一次性獎金的應規避區域
具體的案例:如果年終獎6000元,那么6000÷12=500元,根據稅法,此時適用稅率為5%,速算扣除數為0,應繳納個人所得稅為6000×5%=300元,實發獎金為6000-300=5700元。
假如年終獎提高到6012元,那么6012÷12=501,根據稅法,此時適用稅率為10%,速算扣除數為25元,應繳納個人所得稅為6012×10%-25=576.2元,實發獎金為6012-576.2=5435.8元。
年終獎適用工資薪金所得稅率時,每個累進點都是一個 “節點”,年終獎在每個“節點”附近都會出現一個多發不如少發的區域,本文稱之為應規避區域。應規避區域計算如下:
第一個節點500元,即年終獎為500×12=6000元時,適用稅率5%和速算扣除數0,年終獎超過6000元(附近),適用稅率10%和速算扣除數25。保證員工稅后收入與節點一致,設此時的年終獎為t,因此有:6000-6000×5%=t-(t×10%-25],解得t=6305.56。因此第一個應規避區域為(60006305.56],同理可依次核算其他應規避區域,結果見上表。
三、12萬以上年薪的稅務籌劃
新《條例》第三十六條規定,“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納稅義務人,在年度終了后3個月內到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在此,對年薪12萬以上個稅籌劃進行分析。
年薪制薪金結構應如何合理分配基本薪酬和績效薪酬(年終獎)的比例。假設基本薪酬總額為X1+2000×12,績效薪酬為X2,其中,X1為月度應稅所得總額(下同),則年薪為X1+ X2+24000。
方案一:如果月度適用稅率和年終獎適用稅率均為20%,則意味著X1∈(5000×1220000×12],即X1∈(6萬 24萬],同理X2∈(6萬 24萬],此時,年薪總額在6+6+2.4=14.4萬以上(扣除社保個人應繳納部分之后,下同),年度應繳納個人所得稅總額T1,則:T1=( ×20%-375)×12+ X2×20%-375=(X1+X2)×20%-375×13。
此計算公式意味著當員工年薪在14.4萬以上,在月度工資薪金和年終獎適用稅率一樣的前提下,雖然他們之間的比例不同,但并不會影響年度應繳納個人所得稅總額。
方案二:如果減少月度應稅總額X1,使月度工資薪金適用稅率為15%,增加績效獎金X2(此時適用稅率仍然為20%,否則年薪將超過24萬),年度應繳納個人所得稅總額為T2,則:T2=( ×15%-125)×12+ X2×20%-375= X1×15%+ X2×20%-1875,令T2
上述分析表明,對年薪在14.4萬以上24萬以下(收入在此范圍的群體較大),每月工資薪金發放5000元(3000+2000,即基本薪酬總額3.6萬+2.4萬=6萬)以上7000元以下,年度繳納個人所得稅更少。方案二比方案一優化。
方案三:如果增加月度應稅總額X1,使月度工資薪金適用稅率為20%,減少績效獎金X2,使績效獎金適用稅率為15%,年度應繳納個人所得稅總額為T3,則:T3=(×20%-375)×12+ X2×15%-125= X1×20%+ X2×15%-4625,令T3 上述分析表明,當年終獎在6萬以下,基本薪酬在8.4萬以上 21.4萬(19000+24000元)以下時,方案三比方案二優化。 四、結論 企業在薪酬管理中考慮的因數很多,其中個人所得稅也是一個重要方面,因為個人所得稅存在籌劃空間。年終獎個人所得稅有應規避區域,同時,年薪制薪金結構應科學分配月度工資薪金與年終獎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