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前,高等職業教育在我國有了很大的發展,對于促進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從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全局看,還存在著教學基本環節建設等方面較薄弱,尤其是實訓教學環節亟待加強的問題。實訓教學是培養管理類專業學生職業素質能力的重要形式,然而目前高職院校管理類專業實訓教學仍存在著諸多困難與矛盾, 高職管理類教師實訓教學思維觀念也需要轉變與更新。本文在探討和分析這些問題的基礎上,在一定程度上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旨在推動高職院校專業教師能夠行之有效地開展實訓教學活動。
[關鍵詞] 實訓教學 高等職業教育 思維觀念
一、實訓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是具有較強實際操作能力的應用型人才,是直接為經濟建設服務的應用型人才,它的生命力在于不斷滿足社會特別是行業、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對人才培養的質量有很高的要求。然而,目前高等職業技術院校的人才質量觀念陳舊,體現在人才培養的質量難以適應時代發展對高職教育“知識+能力+素質”人才質量觀和培養觀的要求。
“知識+能力+素質”的高職人才質量觀和培養觀為構建實訓教學質量運作體系和保障體系提供了廣闊的視野、清晰的思路和高新的境界。轉變思想,更新觀念,確立富有時代特征的人才質量觀是實訓教學改革與建設的前提。新世紀的高等教育著重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是一個系統工程,是高職院校的中心工作。而實訓教學的任務和作用更為重要,它是培養學生知識、能力、素質不可替代的重要環節。
2005年頒布的《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對中國未來職業教育的發展予以了清晰的規劃,特別是在實訓教學環節方面予以了大力扶持,給予了實訓教學環節前所未有的重視。實訓教學的發展關系到國家的經濟建設和發展,高等學校應腳踏實地搞好實訓教學環節,培養出更多更適合企業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二、目前存在的問題
實訓教學是管理類專業的重要教學手段。管理工作是十分具體的、鮮活的、動態的,離開了見習、實習的訓練與實踐,再多的理論也只是紙上談兵、毫無價值。然而要搞好實訓教學卻不是那樣輕而易舉的事,它需要我們去面對和解決許多現實中的矛盾,突破許多思想意識上的障礙。當前,實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
1.課程實訓和綜合實訓相脫離
實訓教學的組織安排通常以專業課程的形式進行是因為專業課程實訓教學主題明確, 但在具體的實訓過程中卻又往往表現為專業技能的綜合運用。綜合實訓教學離開了專業課程的指向就喪失了實訓的主題性和針對性, 專業課程實訓又離不開綜合課程知識與能力的支撐, 二者是難以分離和割舍的。
2.理論指導與實踐指導相脫節
高職院校教師理論熟悉的強項與實踐能力欠缺的弱項的矛盾, 導致了在實訓教學過程中, 高職院校教師主要傾向于理論上的指導而難于勝任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的指導。相反地, 社會參與實訓組織的職員卻強于實踐操作而弱于理論的解釋說明, 能做好講不好,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于是導致學生實訓中, 指導教師存在著“兩張皮”的現象, 二者既難以統一, 又難于協調。
3.對實踐教學深度的探究不夠
在當前評估熱潮的推動下,許多學校開展了轟轟烈烈、前所未有的實踐教學,但受諸多因素(例如經費少、指導老師少、場地有限)影響,大多浮于表面,實踐教學深度不夠,還不能使學生全面地、系統地、高質量地完成專業技能訓練。
4.實習指導教師指導能力不一,影響實習效果
某些實習指導教師受自身實踐能力、社會經驗、學歷等條件的限制,還不能正確指導學生完成實驗實訓任務,有的甚至還誤導學生,從而使實習效果大打折扣。
5.缺乏對實踐教學質量的評價指標體系
應該說,在課堂理論教學方面,各學校都建立了一整套比較完整的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但對于實踐教學的質量監控卻還不完備,由于缺乏科學、規范的標準,使得實踐教學的水平難以評價,指導教師各行其是,實踐教學的質量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三、問題的原因分析
產生以上矛盾和問題的原因眾多而復雜,我認為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政府配套政策不到位
作為社會系統的控制者與協調者, 政府應該為高職院校學生到企業中參加實訓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比如在制度與政策上規定高職院校學生必須要到企業中完成多少課時、具備某種職業能力以及能力熟練的程度、達到的標準才準許畢業。對企業而言,企業一年中接納多少高職院校學生實訓, 政府可以給予某種政策獎勵和稅收優惠、人才培訓與評優評先的權利。沒有政府在高職院校與企業中牽線搭橋,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將始終難以滿足企業的職業需要,反過來高職院校培養的人才又制約和束縛企業本身的發展。
2.高職院校功能與企業功能的差異性
眾所周知高職院校作為培養人才的基地屬于社會服務性的組織。作為人才的孵化器, 經費開支上得到政府財政的支持, 因而可以脫離企業獨立生存和發展。而企業屬于社會營利性組織, 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 必須一切以經濟效益為中心, 對自身有利可圖的事務奮力追逐, 對自身無利可圖則漠不關心, 甚至放棄、排斥。這種高職院校與企業間功能的差異性, 使高職院校得不到企業強有力的支持和配合, 也使高職院校學生實訓機會難以尋找, 實訓基地難于建設。
3.教學理念滯后, 教師實踐能力不足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專業設置面窄、課程過細, 過度強調專業技能的培養訓練, 而忽視職業綜合素質的提高。可是在實踐活動中, 單一方面的知識是不足以完成某項工作的, 完成某項工作還需要其他方面的素質和能力的配合與支持, 這一點又恰好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缺陷。受此影響下培養出來的高職院校教師, 知識面本來就狹窄, 加上從學校到學校,沒有經過一定的實踐鍛煉, 結果只能是長于理論知識, 短于實踐能力, 海闊天空、夸夸其談, 不能給學生就業求職以直接指導。這種致命弱點不僅妨礙了高職院校教師對學生的實踐能力方面的指導, 也直接危害到學生能力的平衡發展。
四、解決問題的方法
那么,究竟該如何做,才能解決上述問題,使管理技能實訓達到更好的效果呢?
1.充分認識實踐教學的重要性
知識來源于實踐,能力來源于實踐,素質更需要在實踐中培養。加強實踐教學,首先要充分認識實踐教學在培養學生實踐、創新創業能力和綜合素質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認識實踐教學在推進學校教學改革與發展、突出學校辦學特色與亮點方面的重要意義,徹底根除頭腦中“重理論、輕實踐”的錯誤思想。
2.合理構建實訓教學體系
高職培養目標的特點是:人才規格的技術技能型、技術技能的復合型和職業崗位的定向型。為了適應這一特點,高職院校應以培養學生專業技術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為主線,制定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和教學計劃。根據高等職業教育的目標要求,實訓教育的教學內容應可以分為四個層面:理論教學、動手實驗、案例教學、實戰訓練。四個層面的教學內容構成實訓教學課程體系,其重點在應用技能的培養。
3.立足高職院校自身實際,更新教學思維觀念,創新實訓教學模式
(1) 在實訓地點的選擇上, 以校內實訓為主, 校外實訓為輔。
(2) 在實施的時間與方式上, 以學生寒暑假期分散見習、實習為主, 學校上課期間集中實訓教學為輔。
(3) 在實訓課程與能力培養上, 以專業課程實訓和專業技能培養為主, 綜合素質與能力培養為輔。
(4) 深化校企合作、產學結合實踐模式,拓寬高職教育的辦學思路
4.加強實訓教學領導與管理, 創新實訓教學的評估體系, 確保實訓教學規范有序、指導到位、考核科學、效果顯著。
高職院校領導要更新思維觀念,在教學管理上建立以教務處為中心校、系、任課教師三位一體的實訓教學領導管理體系是有序開展實訓教學的關鍵。改變教務處專注課堂教學管理而疏于實訓教學管理的狀況, 提高教務處在實訓教學中的領導性、組織性、統一性、協調性和監督考核等方面的管理功能。實訓教學特別是校外的實訓, 工作難度大, 學校要在師資、經費和其他資源方面予以保障。在實訓的內容上以專業職業技能培訓為指向, 其具體方式依據實習崗位的需要而確定。在實訓教學的評定上, 確立指導教師評定為主, 學生自評和互評為輔的評定方式。在考核的依據上, 采取以實際操作和實訓效果為主, 以其他方面的綜合表現為輔的方式。
五、結語
傳統高等教育按學科組織教學,強調基礎要扎實,理論要系統,而職業教育強調教學的針對性,強調職業道德和職業技能的培養。管理類實踐性教學體系的建設是一項偉大的教育創新工作,這就需要我們摒棄陳規、抓住關鍵、突破難點、拓展新路,努力開創高職管理類實訓教學的新局面。雖然搞好高職管理類專業學生的實訓教學面臨著許多難題與矛盾,但只要我們高職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精心組織、積極參與,就一定能找到某種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開展實訓教學的途徑與方法, 把高職管理類專業的學生實訓教學工作搞好。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原職業技術教育司.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G].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 石偉平:比較職業技術教育[M].上海: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 楊金土孟廣平嚴雪怡等:對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幾個重要問題的基本認識[J].教育研究,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