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際貿易實務》是一門涉外性和實踐性很強的綜合性應用課程,是國際經濟與貿易類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本文探討了《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中的體會和一些改革嘗試,主要包括:外貿模擬實驗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按照業務流程順序調整教學內容的結構安排,妥當處理與其它課程內交叉重復問題;科學合理地對學業進行評價;慎重選擇教材以及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執行我?!?11”人才培養模式的情況。
[關鍵詞]國際貿易實務 外貿模擬實驗 職前教育 “211”人才培養模式
《國際貿易實務》是一門涉外性和實踐性很強的綜合性應用課程,是國際經濟與貿易類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高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培養目標就是要培養掌握國際貿易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熟悉通行的國際貿易規則和慣例、能滿足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因此,改進國際貿易實務教學效果、及時跟進國際貿易實務動態信息,對培養能獨立思考、具有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國際貿易人才是必要也是必然的。
一、關于外貿模擬實驗教學
1. 外貿模擬實驗的價值
目前,國內大多數高校的國際經濟與貿易類專業均引進了外貿模擬軟件以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經過整個進出口業務流程的仿真操作訓練,學生不僅對前面學過的理論知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有了如何做一筆外貿業務的完整思路,基本掌握了如何與外商進行業務往來,尤其是對于對外報價、交易磋商、訂立合同、審核信用證、制單結匯等關鍵業務環節都能夠掌握,從而為未來的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2.增加外貿模擬實驗學時和提高實驗成績
絕大多數學生對外貿模擬實驗非常感興趣也認為非常有價值,但同時反映實驗學時不夠。故擬將外貿模擬實驗學時由原來的總學時的1/3調整為1/2,這也是其它很多高校(包括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做法。
同時提高實驗成績(在后面學業評價中具體說明)。
3.外貿模擬實驗的準備工作非常重要
教師和學生都要對我們的外貿模擬實驗的操作方法非常熟悉,教師需要及時檢查學生的預習報告或實驗報告,否則會加重教師的負擔和影響學生的實驗進程和效果。
4. 關于實驗時間的安排
實驗時間的安排非常重要。以往都是安排在一個學期的中段(第十周)開始,主要是考慮學生對國際貿易實務的基本知識還不了解;現在看來沒有這個必要。因為學生通過模擬操作,可以感受真實的貿易流程和需要注意的問題,這樣在教學中他們就會有意識地去學習,或者知道了自己哪些掌握了哪些還沒有掌握。所以,在介紹完緒論(2學時)、貿易方式(2學時)和貿易流程(4學時)之后,就可以開始進行實驗操作,即實驗可提前到第五周開始。
二、關于理論教學內容
1. 按照業務流程順序調整教學內容的結構安排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內容主要包括三大方面,即合同條款、合同的商訂和履行、國際貿易方式,大多數教材的結構安排也是按照這樣的順序來安排(有的教材因貿易術語的重要性將之從合同條款中單列出來,放在教材的第一個部分介紹)。實際上從事進出口貿易活動的程序應該是:交易前的準備→ 交易磋商→ 合同的簽訂→ 合同的履行,當然,從事貿易活動還需要經過一定的方式才能實現,因而會涉及對貿易方式的內容,因此,應該對《國際貿易實務》教學內容的順序進行調整,使得教學內容的順序與實際貿易流程保持一致,即按照合同的商訂(主要包括交易前的準備、交易磋商及合同簽訂)→ 合同條款(主要包括合同中的各項條款的詳細內容及所涉及到的國際貿易慣例、國際貿易貿易術語及相關的業務理論與知識)→ 合同的履行(主要是進口合同、出口合同履行的程序)。
對于國際貿易方式,本文認為可以提前到緒論之后介紹。因為絕大多數《國際貿易實務》教材都是以介紹進出口貿易為主體,實際上國際貿易方式非常多,比如經銷、代理、直銷、租賃貿易、寄售、拍賣、加工貿易、期貨交易等。放在最后介紹給學生的印象不深,放在前面介紹效果更佳。
按照這樣的順序來安排教學內容,可以引導學生邊學邊做貿易,并能與我們的外貿模擬實驗流程同步,真正教會學生做國際貿易,學生對所學內容也易于理解和掌握。
2.國際貿易實務教學內容與其它課程內交叉重復問題
《國際貿易實務》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它與其它課程內容緊密相聯。在一筆具體的進出口活動中,會涉及到商務談判、國際市場營銷、國際貨物運輸、國際貨物運輸保險、國際貨款的收付、進出口商品的檢驗、報關等諸多內容,它會涉及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國際貿易法律與慣例、國際金融、國際運輸與保險等學科的基本原理與基本知識的運用。因此,在具體內容的安排上應科學合理地設置本課程與《商務談判》、《國際市場營銷》、《外貿函電》、《國際金融》、《國際結算》、《國際貨物運輸與保險》、《國際商法》、《進出口商品檢驗檢疫》等課程的結構與時間。
對于《國際貿易實務》與其它課程內容中存在的交叉重復問題,我們教研室是通過集體討論和分頭協商來解決的,比如《國際結算》放在《國際貿易實務》和制單課之后進行,《國際貿易實務》與《外貿函電》同時開設等。這樣在教學的過程中,注意知識的相互參照、相互融通和靈活運用。
三、關于學業評價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成績評價需要綜合統籌考察學生的平時表現、實驗成績和期末測試結果??偟脑u價原則是:降低期末考試成績比例,提高平時成績和實驗成績。
平時成績包括課堂表現(主要體現為課堂問題的回答和案例的分析討論)、出勤、作業三個方面。優良的學風是教學質量的保證,本人從日常的課堂教學組織出發,對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實行不定期考勤制度。作業的設計和講解也非常重要。作業的設計要結合教學中的基礎知識和重點內容,分階段布置,由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獨立完成。作業以鞏固所學為目的,內容上更多地考慮現實性和拓展性,使學生有足夠的思考和創新空間。比如設計一些實訓題,例如合同條款翻譯、修改信用證等,以加強學生對實際業務工作的演練,增強其實際運用能力。作業的批閱需要指出錯誤和優異之處,講解習題時注意計算中的不同方法以及有些題目并沒有統一的正確答案,以激勵學生的發散思維、表揚學生的突出表現。
在外貿模擬實驗操作中,教師隨時對一些關鍵性環節,如成本核算、合同條款、信用證審核等進行指導,并有的放矢地根據學生在模擬操作中出現的錯誤和問題進行修正和講解。測試這一環節是檢驗教學效果修正課程教學的依據。貿易實務課程的測試重點不是知識而是運用知識的能力。因此,國際貿易實務成績的評定可分三部分:平時成績占20%;模擬實驗操作和實驗報告占20%~30%;期末閉卷知識筆試占50%~60%。期末測試計劃嘗試開卷考試形式,考察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考試內容可分為(1)根據往來信函制作合同;(2)審核修改信用證;(3)根據合同制作各種外貿單證三大部分,涵蓋了國際貿易實務操作課程所要學的重點內容。開卷考試不需要學生死記硬背,課本上也無現成答案,它注重考察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歸納、比較、分析、綜合和應用能力。如此綜合地考察學生的表現和能力。
四、關于教材
《國際貿易實務》教材極可能成為學生以后工作中的助手,因此選擇教材也須慎重。目前,我們教研室主要采用地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吳百福主編和東北財經大學徐景霖主編的教材,各本教材都有各自的特點和優勢。下一步我們將采用對外經貿大學、上海財經大學等重點財經類高校及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以開闊眼界,拓展思路,集百家之長,優中選優,為我所用。
五、關于我?!?11”人才培養模式的執行
我?!?11”人才培養模式得到公眾的認知和好評,“211”人才培養模式簡單地說即兩年基礎,一年專業,一年實踐。其基本內容是:一二年級打基礎,進行通識教育和專業基礎教育,夯實人文素質和科技素質功底;三年級進行專業方向教育,夯實專業知識和能力基礎;四年級進行專業實踐和實習,提升學生面向行業崗位的實際工作能力。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近年來是按照這個模式來培養人才的。在第四年的培養計劃中,在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設計)之前,安排有幾周的綜合實訓,內容包括國際商務溝通場景模擬、外貿談單技巧、國際結算實務等;近年來教研室非常重視對學生進行職前教育培訓,同時還開設了職業化形象塑造、跨國公司求職技巧、跨國公司工作禮儀等培訓內容,由雙師型教師和有工作經驗的公司專家、經理到課堂講學,為學生進行職前教育培訓和傳授國際商務動作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解答學生在國際貿易實務學習過程中遇到的一些理論和實踐問題。通過實施“211”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實踐能力顯著提高,適應工作的能力明顯增強,一次性就業率顯著提高。
參考文獻:
[1] 李景秀:談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教學改革[J].文化教育市場,2009(6)
[2] 馮莉:國際貿易實務教學方法創新探析[J].當代經濟,2009(10)上
[3] 孟繁華:國際貿易實務教學內容的探討[J].防災技術高等學校學報,2005(9)
[4] 祖素梅:國際貿易實務教學改革初探[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綜合版),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