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來,山東省臨清市國稅局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聯系稅收征管工作實際,積極開展納稅評估工作,一方面夯實了稅收征管工作基礎、增加了稅收收入,使稅務機關和稅務人員有效規避執法風險;另一方面,寓服務納稅人納稅評估中,促進了依法誠信納稅,促進了和諧稅收征納關系稅收的建立。
[關鍵詞]納稅評估工作 和諧征納關系 誠信納稅
“真心謝謝國稅局,你們的納稅評估工作使我們及時糾正了納稅錯誤,使企業免于稽查處罰,在2009年度的納稅信譽等級評定中再次保留了A級納稅信譽榮譽。”
這是在今年四月份,山東省臨清市國稅局和部分企業舉行的稅企聯席會議上,出自某企業老板的肺腑之言。去年三季度,該企業因會計失誤,少繳增值稅六萬余元,評估人員發現了這一問題后,經約談舉證,企業及時糾正了錯誤,補繳了稅款和滯納金。在后來的稽查中,該涉稅問題因企業已及時自查糾正,從而使企業免于涉稅違法處罰。
今年上半年臨清國稅局共評估納稅人447戶次,入庫稅款3709萬元,占同期稅收收入的12.48%;同時通過典型企業調查、借助于第三方信息、行業分析測算和典型評估案例,建立評估模型11個,強化了稅稅源日常監控,夯實了征管長效機制。工作實踐表明,納稅評估既強化了對稅源的日常管理,促進了收入的大幅增長,又促進了依法誠信納稅,實現了稅企“雙贏”,符合建立和諧社會的大方向,是建立和諧稅收征納關系的有效途徑和催化劑。具體來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利于及時處理涉稅行為,降低執法風險
在日常工作中,該局依據山東省國家稅務局《預警評估系統》發布的預警指標,結合稅收宏觀分析、行業稅負監控結果等數據,經綜合審核對比分析,將有疑點的納稅人作為重點評估分析對象,有計劃實施納稅評估。既能及時查處涉稅問題,又能避免因執法不公等引起的稅企矛盾,也能使稅務機關及時發現工作中的薄弱環節。通過不斷完善工作舉措,有效降低和規避稅收執法風險。同時,納稅評估工作的有序開展,也使得廣大基層稅收管理員在日常稅源監控中知道了“該干什么、怎么去干”,工作做到了有的放矢。
二、利于提高納稅遵從度,促進誠信納稅
從納稅評估工作的程序來看,納稅服務、稅法宣傳輔導等工作與納稅評估相結合,使征納關系更加平等,更能體現對納稅人的信任與尊重。稅務機關對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的納稅申報資料及其它有關資料進行審核,對發現和存在的疑點,通過約談、舉證和實地核實等方式,使納稅人及時判定自身行為的合法性、合理性,給納稅人一個自我糾錯的機會,通過自查及時糾正不當行為,做到準確理解和遵從稅法,提高申報納稅質量。正像上面那位企業老板說得:“還是依法誠信納稅好,省的成天提心吊膽,出了事托這個關系、那個關系的;而且納稅信譽度高了,在銀行貸款也方便,其他部門也高看。”
三、利于減少納稅成本,促進稅企和諧
稅務機關借助于信息技術對所有納稅人整體納稅情況進行監控,體現了稅收的公平、公正;通過納稅評估工作,有效控制了偷稅等不良行為的發生,減少了納稅人被稅務稽查的頻次,優化了經營環境,起到了服務納稅人、降低納稅成本的目的;同時,評估人員通過對納稅人的投入產出比、單位產品耗電量、生產成本主要經濟指標等指標的分析對比及主要存貨類資產的賬實核實,既能查找出涉稅問題,又能幫助企業正確核算,提高管理效益。今年以來,臨清國稅局針對部分納稅人存在存貨賬實不符,帳簿設置極規范的問題,開展了對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存貨的專項整治活動。一方面有針對性的進行納稅評估和查處,另一方面幫助納稅人建章立制,輔導納稅人合法、合理設置賬簿和運用會計帳戶,有助于企業及時發現生產經營和納稅的不足。在增加稅收收入的同時,有效提高企業內部管理效益。在對一經銷鋼材類建材經銷戶存貨進行賬實核對時,該企業負責人連自己企業的“家底”都說不清,只能說一個大致數。評估人員督促其合理設置分商品明細規格型號、數量和金額的明細帳和保管賬,該企業負責人非常感慨,“有了稅務局的幫忙,現在再也不是一本糊涂帳了,再也不能隨便讓會計記個數就拉倒了,就是丟失東西也知道了。”
四、利于淡化征管矛盾,融洽征納關系
稅收觀念過去是以征收為中心,但對征收對象,卻沒有給予充分的尊重。稅務部門一味地把納稅人當成了監督、檢查對象,而忽視了對納稅人權益的保護,現在通過納稅評估約談和事前提醒等溝通方式,對一般涉稅問題處理,企業主動糾錯,避免了在稅務檢查后的處罰,解決了納稅人由于對稅收政策不了解、財務知識缺乏而造成的非故意偷稅現象,變事后嚴肅處罰為事前友情提醒,實現了執法的“人性化”。從稅務機關講,納稅評估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決稅務稽查工作中存在的“取證難、定性難、處理難”的難題,減少了稅務機關和納稅人雙方因對案情分歧而產生直接沖突,維護了納稅人的合法權益,有利于淡化征管矛盾,融洽稅企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