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6年6月6日,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制定下發了《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國資發改革[2006]108號),要求中央企業主動建立企業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標志著我國國有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時代已經來臨。實施全面風險管理是一個較為復雜的過程,涉及企業所有人員以及各個環節,本文擬從應收賬款入手,探討如何實施全面風險管理。
[關鍵詞]應收賬款 風險 管理
如何管理控制好應收賬款,使企業盡量減少營運資金在應收賬款上的呆滯和占用,從而提高企業的資金利用效率,減少企業經營風險,是企業全面風險管理的重要方面。下面將從全面風險管理的基本流程入手,以A企業為例探討如何針對應收賬款實施全面風險管理。該公司系一家年銷售額達3億元的機電生產銷售公司,產品基本在國內銷售。該行業正處于行業生命周期中的成長期,并且其經營情況基本符合該階段特點。A公司未來三年發展的戰略目標是:專注主營、穩健拓展,發展成為該行業領軍企業。
A公司近年來銷售收入有所增長,但時常在現金流方面捉襟見肘。為確保戰略目標的實現,A公司擬實施全面風險管理,并且已按照全面風險管理的要求在治理結構和組織架構上進行了修改。風險管理委員會分析認為處于快速發展中的A公司噬待解決資金投入問題,因此擬首先對應收賬款實施全面風險管理。
一、收集風險管理初始信息
針對應收賬款實施全面風險管理,財務人員應廣泛、持續不斷地收集與本企業應收賬款相關的內部、外部初始信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首先應多收集和了解國內外有關應收賬款失控后導致危機的案例。這些案例作為前車之鑒,可對照自身企業是否存在類似管理不到位的地方,引以為戒。2. 注重應收賬款的財務數據分析以及與行業平均指標或先進指標對比。財務分析能夠提供有用的信息服務于風險管理,以下為A公司以及行業相關數據:
從以上A公司、行業平均以及優秀同業的有關應收賬款財務數據分析中,我們可知:(1) 在銷售收入中,A公司賒銷比例為94%,高于行業平均和優秀同業,因此其賒銷政策可能略寬松于行業平均水平;(2) 應收賬款周轉率及周轉天數情況均遠低于行業平均,相對優秀同業更是望塵莫及,證明其賒銷后,在應收賬款收回過程中可能缺少必要的監管、內部控制和激勵,存在較大的管理風險;(3) 壞賬發生率高于行業平均,達到了6%,說明由于寬松的賒銷政策以及缺乏必要的監控和激勵,已經導致嚴重后果。
通過上述A公司、行業平均以及優秀同業關于應收賬款財務數據對比分析,我們發現了A公司在應收賬款管理方面與行業平均和優秀同業存在的差距,并且為風險辨識提供了基礎。
3. 收集現有關于應收賬款的管理規章制度以及內部控制流程,作為風險評估的基礎。
(1) A公司銷售人員根據公司制定的銷售政策確定每次銷售訂單的有關細節,如銷售價格、銷售折扣、運費以及發貨時間等,并向財務部及倉庫發出銷售訂單。A公司尚未建立客戶信用評價模型,未設置信用管理部門,銷售人員即擁有賒銷審批權。
(2) 倉庫根據授權審批后的銷售訂單開具發貨單,客戶收到貨物后確認收貨。財務部根據連續編號的銷售訂單及已確認收貨的發貨單確認營業收入和應收賬款。A公司即確認銷售人員已完成業績考核任務;
(3) 采用銀行存款作為收款方式,特殊情況下銷售人員可以現金形式收回少額應收賬款(但據觀察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在應收賬款尚未收回之前,A公司未每月發函對賬;未建立貨款回收預警機制;未建立現金折扣等形式的貨款回收激勵機制;貨款到期后尚未收回,銷售部門仍可繼續批準賒銷發貨;回款情況未作為銷售人員業績考核組成要素。
二、進行風險評估
A企業應對收集的應收賬款風險管理初始信息及其重要業務流程進行風險評估。風險評估包括了風險辨識、風險分析、風險評價三個步驟。進行上述三個步驟時應將定性與定量方法相結合。
1. 風險辨識是指查找企業各業務單元、各項重要經營活動及其重要業務流程中有無風險,有哪些風險。A企業采用了定性方法,如集體討論、問卷調查、行業標桿比較以及調查研究等方法,對其應收賬款管理及業務流程進行了風險辨識,認為A企業應收賬款管理現階段存在以下風險:(1) 因激進的賒銷政策導致貨款無法收回的壞賬損失風險;(2) 若轉為保守的賒銷政策將導致銷售額無法增長的機會風險;(3) 因未建立信用評價模型和信用管理模型,導致誤授信用額度及期限而產生壞賬風險;(4) 未對銷售人員建立完整科學的考核激勵機制而導致貨款無法按時及足額收回的風險;(5) 允許銷售人員接受現金貨款而導致貨款被挪用的風險;(6) 缺少回款預警機制造成貨款回收不及時、不適當的賒銷政策而產生財務風險;(7) 缺少現金折扣等回款激勵機制而失去銷售增長的機會風險,但也可能造成回收成本過高的風險;(8) 缺少對應收賬款管理的動態評估而導致的管理風險。
2. 風險分析是對辨識出的風險及其特征進行明確的定義描述,分析和描述風險發生可能性的高低、風險發生的條件。風險評價是評估風險對企業實現目標的影響程度、風險的價值。上述可能發生的風險中,(1、2)存在組合效應,其風險發生存在正負相關性。根據單調遞減函數,可得出下圖
從上圖我們可知,保守的賒銷政策不足以吸引顧客,在激勵的競爭中,會使銷售額下降;寬松的賒銷政策可以帶來較強的競爭力促使銷售收入的快速增長,但是盲目的放寬賒銷政策可能會導致所得的收益被增長的費用抵消,甚至造成利潤減少。因此必須確定出恰當的信用政策。風險(7)的分析評價過程類似于此。其他風險均為互不干擾的獨立風險事件。根據實際歷史數據的收集和分析,我們量化上述風險發生概率及損失金額:
由該風險坐標圖,可初步確定對各項風險的管理優先順序和策略。由上圖所劃分區域來看,當需要對資源進行合理分配時,首先應對風險3進行管理,然后是風險4、8,最后解決的是風險5、6。
三、制定風險管理策略
風險管理策略,指企業根據自身條件和外部環境,圍繞企業發展戰略,確定適合的風險管理工具的總體策略,并確定風險管理所需人力和財力資源的配置原則。
針對風險組合(1、2)、(7)如何在業績增長和風險控制這兩個目標之間尋求協調,如何求得“最低賒銷成本”和“最大銷售成長”之間的平衡,促使銷售資金的使用更符合公司的整體利益,必須建立起適應經濟發展需要的有效的信用管理體系。由于A企業戰略目標包含穩健拓展,因此在建立信用評價模型時,應在堅持穩健謹慎原則的同時適當保持拓展能力。即A公司將風險偏好及風險容忍度均設定在中等水平。
對于其他獨立風險,均屬于財務風險及運營風險范疇,因此A公司擬對其采取風險規避和風險控制作為風險管理工具,通過完善和加強內部控制制度以及業績考核制度規避和控制上述風險。
四、提出和實施風險管理解決方案
方案一般應包括風險解決的具體目標,所需的組織領導,所涉及的管理及業務流程,所需的條件、手段等資源,風險事件發生前、中、后所采取的具體應對措施以及風險管理工具
1. 建立信用評價模型以協助制定相應的賒銷政策。應設立信用管理部門或專人,會同企業關鍵管理人員、財務人員以及銷售人員商定和調研A企業信用管理模型中需要考慮的要素及其權重,其中要兼顧定性要素和定量要素,同時要考慮成本效益原則。
一個完整企業的信用管理體系應該由信用分析模型與信用管理體系前期的客戶資信調查評估,中期的債權保障機制,后期的應收管理,以及客戶數據庫、適合信用管理的要求的組織結構、關鍵流程等共同組成。假設A公司建立信用評價模型如下:
A企業應在定性與定量分析結合的基礎上,分別確定上述要素的評價和得分標準。以注冊資金要素為例,以注冊資金500萬元為基準分60分,每增加或減少100萬元注冊資金,相應增加或減少得分5分。如注冊資金為800萬元,該要素得分為75分,加權得分為3.75分;注冊資金為300萬元,該要素得分50分,加權得分為2.5分。
最后建立信用評價及政策標準(可根據適當授權后調整),如下表:
根據信用評價模型得出的信用評分,在上表中相應的查找信用等級,同時獲得相應的信用額度及期間。信用管理部門獨立完成信用評價工作,并且依據信用評價結果授權賒銷(信用額度超過500萬元應集體決策),其他部門不能作出賒銷授權。以上信用評價模型的建立以及授權審批制度的建立,可以協助解決風險(1、2)、(3)、(7)。
2. 對于其他獨立風險,通過下列方面予以解決:
風險編號風險描述解決方案涉及部門
二1(4)無完整科學的考核制度導致應收賬款管理風險建立健全銷售人員考核與激勵機制,除銷售指標外,應將貨款的及時、足額收回作為其業績考核的重要部分,并分別對應獎懲;銷售部、人力資源部、財務部、信用管理部
二1(5)銷售人員接受現金貨款而導致貨款被挪用的風險銷售人員不得收取現金貨款,避免挪用貨款的情況發生;并應每個月向客戶發出對賬函件,及時了解應收賬款相關情況;銷售部、財務部
二1(6)缺少回款預警機制造成貨款回收不及時、不適當的賒銷政策而產生財務風險;根據不同業務特點統一確定風險偏好和風險承受度,建立多項應收賬款預警指標,詳見四、3銷售部、財務部、信用管理部
二1(8)缺少對應收賬款管理的動態評估而導致的管理風險。應對風險管理信息實行動態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實施風險辨識、分析、評價,以便對新的風險和原有風險的變化重新評估。以風險管理委員會為主的企業各部門。
3. 根據上述解決方案,評估企業愿意承擔哪些風險,明確風險的最低限度和不能超過的最高限度,并據此確定風險的預警線及相應采取的對策。如下表所示:
同理,當上述指標遠離于預警線時,可適當放寬賒銷政策以刺激銷售增長。隨著企業戰略目標的轉變,根據新的風險偏好、風險容忍度,可對上述預警指標重新制定以適應環境變化。此方案可協助解決風險(1、2)、(3)、(7)。
五、風險管理的監督與改進
A企業應以應收賬款業務流程為重點,對全面風險管理實施情況進行監督。采用多種方式對有效性進行檢驗,根據變化情況和存在的缺陷及時加以改進。至少每年一次對各部門和業務單位能否按照有關規定開展風險管理工作及其工作效果進行監督評價,監督評價報告應直接報送風險管理委員會,并由其監督相關問題得以解決。
六、重視風險管理文化和意識
A企業應大力培育和塑造良好的風險管理文化,樹立正確的風險管理理念,增強員工風險管理意識,將風險管理意識轉化為員工的共同認識和自覺行動,促進企業建立系統、規范、高效的風險管理機制。應采取多種途經和形式,加強對風險管理內容的培訓,培養風險管理人才,培育風險管理文化。
應收賬款管理對大多數企業都具有重要意義,全面風險管理對實現企業總體目標提供了合理保證。我們應將兩者有機結合,運用到實際工作中,適應復雜多變的內外部環境,不斷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 國資發改革[2006]108號
[2]楊春梅:淺析企業發生壞賬損失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 2005, (02)
[3]徐德才:加強應收賬款管理 防范企業財務風險[J].江蘇冶金, 2005,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