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療專家看來,糖尿病的危險相當于得過一次心肌梗死。這其中主要原因就是糖尿病人全身性代謝紊亂,不僅會影響糖類的代謝,導致高血糖,還會導致脂代謝紊亂和高脂血癥,從而導致血管壁損傷、狹窄,誘發冠狀動脈硬化,發生冠心病。其心肌梗死的發病率及死亡率遠較無糖尿病患者高,且發病早。
但遺憾的是至今還有2/3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不知道糖尿病與冠心病的密切關系,不知道糖尿病患者除了嚴格控制血糖外,還要嚴格控制血脂、血壓等,這是比患病本身更可怕的事。
如何才能發現糖尿病心臟病的“蛛絲馬跡”呢?糖尿病心臟病往往有三大怪異特征。
第一怪:由臥到立,“壓差”驟變。許多糖尿病人起床后,常常感覺一陣頭暈、眼花、心慌、出汗、眼前發黑,嚴重者甚至出現昏厥。測血壓時發現:患者由臥位到站立時血壓下降超過20/10毫米汞柱,這種情況臨床稱之為“體位性低血壓”,這是由于長期高血糖使支配血管的植物神經發生病變,致使血管不能及時收縮以維持正常血壓的緣故。注意:普通心血管病人大多血壓高,但糖尿病人患心血管病的表現卻可能是血壓低,“體位性低血壓”是糖尿病性心臟病的特征之一。
第二怪:休息不動,心率照快。正常人在運動時心率增快,休息時心率減慢。但有些糖尿病人則不然,而是表現為靜息狀態下心率增快,每分鐘心率多在90次以上,同時伴有心悸、心慌、胸悶、頭暈等癥狀,這同樣是由于長期糖毒性導致迷走神經功能受損的緣故。此外,還有部分糖尿病人表現為“固定心率”,即心率不隨著活動或休息而增快或減慢。
第三怪:發生心梗,卻無心痛。一般人在發生急性心梗時往往有劇烈疼痛,可形容為呈“刀割樣”或“壓榨樣”疼痛。而糖尿病患者由于有神經病變(尤其是末梢神經病變),因此常有感覺減退。發病時患者常無明顯疼痛癥狀,甚至在出現心肌梗塞等危重情況時仍毫無知覺,這種無痛性心肌梗塞極易誤診、漏診,也是造成猝死原因之一。因此,糖尿病患者即使無心血管病相應癥狀,也需要定期做心血管相關檢查,以便及早發現、早期干預。
(責編:辛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