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健康的身體是老年人的共同心愿。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老年人在健身方式和理念方面存在著誤區,他們雖然堅持經常鍛煉,但健身方式卻并不盡科學,有的甚至因“健”致病。
空腹晨練有危險。有些老年人喜歡起床后就去鍛煉,這種空腹鍛煉的做法是不科學的。專家認為,營養物質經過一夜的消化吸收,人的身體正處于低代謝階段,如果運動前得不到補充,很容易引起心腦血管疾病。因此晨練最好不要空腹,尤其是患有慢性病的老人。但也不要吃得過飽,以防健身過程中身體各部位供血不足。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晨練前最好先服用一些降血壓藥物。
帶病鍛煉害自身。有些老年人認為帶病鍛煉有助于祛病健身。專家指出,這種做法對身體極為有害。患病后,應馬上停止健身活動或減少運動量,否則易加重病情,甚至誘發猝死。運動中若出現眩暈、胸悶、胸痛、氣短等癥狀,應立即停止一切活動,好好休息。
倒行逆施也分人。一些時尚的老年人喜歡“倒行逆施”——倒退行走或慢跑。這種健身方式確實可以改善人體的平衡力,起到健身的作用。但是,這種健身方式并非適合所有的老年人。專家認為,由于老年人的心血管潰瘍儲備能力減低,倒退走會使心血管潰瘍不堪重負;同時會使頸部扭傷,導致頸動脈受壓迫、管腔變窄、血流減少,造成腦部供血減少、大腦缺氧,甚至可能在轉頸時突然暈倒。因此,“倒行逆施”要因人而異。
搖頭健身害處多。有些老年人迷上了搖頭健身法,認為晃動和搖擺頸部可使頭腦清醒。結果事與愿違,常常出現頭暈、眼前發黑現象。專家指出,老年人在體育鍛煉時不要過度活動頸部,特別是患有動脈硬化的老年人。平時也盡量不要用力回頭或扭頭,以免造成缺血性腦中風。
飯后不宜百步走。“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是很多老年人信奉的健身格言。其實這種做法根本站不住腳。飯后人的胃正處于充盈狀態,此時步行,會造成消化道缺血,使胃腸不能正常消化,很容易誘發功能性消化不良。如進食過飽,還易加重胃腸負擔,可能導致胃下垂等疾病。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更不能飯后運動,因為飯后腦部血流相應減少,立即運動會使心腦臟器的血液供應量相對減少,增加老年人腦血管疾病發生的危險。專家建議,老年人最好在飯后40分鐘再進行散步,比較劇烈的活動要等到飯后兩個半小時后進行。
運動之后誤區多。
1.喝酒解乏:一些老年人運動后喜歡“喝兩口”,以期“解解乏”。這種認識和做法是錯誤的。專家指出,劇烈運動后人的身體機能會處于高水平的狀態,喝酒會使身體更快地吸收酒精成分而進入血液,對肝、胃等器官的危害就會比平時更嚴重。
2.馬上洗浴:專家認為,劇烈運動后,人體皮膚表面血管擴張,汗孔張大,排汗增多,此時如洗冷水浴會使血管突然收縮,血液循環阻力加大,機體抵抗力降低;洗熱水澡則會繼續增加皮膚內的血液流量,導致心臟和大腦供血不足,輕者頭昏眼花,重者虛脫休克,還容易誘發其他慢性疾病。
3.大量吃糖果:有些老年人喜歡運動后吃些甜食或唱糖水,這種做法也不科學。運動后過多吃甜食會使體內的維生素B1大量消耗,人就會感到倦怠、食欲不振等。專家建議,老年人劇烈運動后最好多吃粗雜糧、蔬菜、肝、蛋等一些含維生素B1的食品。(責編:辛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