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搞好農村經濟對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大意義。本文結合農村實際分析了影響農村經濟發展的原因,提出了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相應對策。
近幾年來,國家先后出臺一系列促進“三農”發展的優惠政策, 國家對“三農”支持力度不斷加大,農村經濟得到較大的發展,農村發展有了明顯好轉,農村面貌有了明顯的改善,農民收入有了明顯的增加。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各種因素還依然存在。因此,讓農民過上寬裕的生活,保證全體人民共享改革開放的成果,不斷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將是一項長期的任務。
一、影響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
1.農民文化素質不高。
在國家實施免除農村中小學學生學雜費之前,有很多農村學生因交不起學雜費而失學 、輟學,導致部分農民科學文化水平不高,接受科技能力不強,勞動素質低下,直接影響農業科技的推廣應用。
2.農業生產方式比較落后。
由于各種原因,農村的農業生產方式還不算先進,農業科技的推廣應用率不高,農業機械化 、自動化普及程度較低,不少地方的農民至今仍然依靠傳統的耕作方式進行農業生產,造成農業生產效率低下,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程度不高,農民增長受限制。
3.農業產業結構需要調整 。
由于受傳統產業結構慣性思維的影響等。現階段農村的產業結構仍以第一產業為主,第二 、三產業所占比例較小 。第一產業以農業種植業為主,林業、漁業等產業所占比例較小。農業又以糧食作物為主,經濟作物所占比例較小。如果不對農村經濟結構作出必要的調整,農業產業化的發展,農業資源的全面、合理開發將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4.農村市場經濟的發展比較緩慢。
農村農民由于受小農經濟思想影響等因素,對市場經濟認識不足、重視不夠,缺乏市場觀念 、競爭觀念 、價值觀念,在生產安排上,一般都是以傳統的方式進行生產,較少考慮市場的需求以及市場的變化,進入市場流通領域的農產品無論在數量上和種類上都相對有限,且市場競爭力不強。
5.環境與人口問題嚴重制約著農村的可持續發展。
環境問題:由于過去亂砍濫伐,不合理使用農藥 、化肥 、農用薄膜等化學物品,不重視對各種廢棄物的處理等原因,農村環境面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植被減少,森林覆蓋率降低,水土流失嚴重,環境受污染,能源短缺,部份地方氣候惡劣等 。人口問題:由于受封建思想的影響,部份農民重男輕女 、傳宗接代的思想還比較嚴重,加之農村落后的生產條件對強壯勞動力的需求以及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未建立等原因,有不少農民為了生育男孩而違反計劃生育政策,造成農村人口增長過快,人口過多,人與自然資源的矛盾突出等問題。農村環境問題和人口問題如果得不到較好的解決,將會影響農村的可持續發展。
二 、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對策
1.加強農村基礎教育,提高農民綜合素質 。
要提高農民綜合素質,一是搞好農村基礎教育,普及和鞏固九年義務教育制度,提高農村教師待遇,改善農村教學條件,提高農民整體文化水平;二是對農民進行農業科技知識和各種業務技能培訓,增加農民科技知識,提高農民勞動技能;三是開展農村民主法制教育 、社會公德 、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努力培養一批有文化 、懂技術 、善經營 、會管理 、思想新的新型農民 。
2.切實增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要利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歷史機遇,從農民迫切需要改善的生產生活條件入手,堅持基礎設施建設作為發展農村經濟 、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社會文明的基礎工程常抓不懈 。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提高農業抗災能力以及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強農村交通建設,構建鄉村公路網絡,實現農村人流 、物流暢通;加強農村通訊建設,保障農村信息暢通;實施農村生態環境建設,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實現農村可持續發展。
3.大力加強先進農業科技的推廣,努力提高農業生產力整體水平。
農村農業要進一步發展,必須提高農業生產力的整體水平,改變傳統落后的生產方式,使用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和先進的農業生產工具。一是大力推廣先進 、實用 、成熟的農業技術。二是要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加強農業物質裝備能力建設 。努力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實現農業規模化 、集約化經營,促使農業早日實現現代化 。
4.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
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要以農民增收為目標,提升第一產業,大力發展農村第二、第三產業,提高第二 、三產業在農村經濟中的比重 。在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上,要由過去以增加農產品產量為主,轉變為調整結構,適應市場發展,提高農產品質量,提高農業整體效益 。
5 .不斷創新農村經營體制。
要采取多種途徑解決農村家庭經營與農業現化化的矛盾,提高農業規模經營的程度。不斷探索現行經營體制的創新實現形式,用現代科學管理方法組織管理農業,要保持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穩定不變的前提下,引導農民走上新的聯合與合作之路。
6.大力發展各種形式的農村經濟合作組織 。
要充分認識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在搞活農產品流通,帶動市場建設,促進農業產業結構 ,增加農民收入方面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加強輿論宣傳 ,加強政策扶持和工作指導,鼓勵和支持農村種養大戶 、農民經紀人等牽頭組建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專業協會 。加快農民向非農產業轉移,引導和鼓勵更多的農村能人從生產領域轉向流通領域,充當農民經紀人,成為聯結農民和市場的橋梁和紐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