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改革開發以來,貴州制藥業發展迅速,尤其以中藥、民族藥業發展最快。本文從貴州中藥、民族藥業發展現狀為起點,分析貴州中藥、民族藥業發展的趨勢,以歸核化戰略為理論指導,提出發展貴州制藥業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 民族藥業 戰略 歸核化
一、貴州制藥業發展現狀
解放初期,貴州醫藥工業十分落后,醫藥工業總產值不足10萬元,產品品種單一。經過50多年的發展,貴州已建成包括中成藥、化學制藥、醫療器械、衛生材料、中藥飲片等5個部分。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09年5月底,貴陽市制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30.13億元,同比增長21.4%。工業增加值11.87億元,同比增長26.3%。貴州省規模以上醫藥生產企業連續幾年實現了產銷兩旺,醫藥工業以高于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平的速度發展,成為支撐全省工業發展的六大行業之一。
二、貴州制藥業發展特點
1.中藥民族藥成為貴州醫藥經濟主體
據貴州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統計,貴州省民族醫藥工業平均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遞增。截至目前,貴州省已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獨家品種154個民族藥成方制劑被收錄進入國家藥品標準,并有76個品種獲得了發明專利保護。銷售收入超億元的醫藥企業近20家,5000萬元以上的有30多家,28家企業進入全國中藥制藥企業500強。貴州益佰、百靈、神奇三家制藥企業躋身全國中成藥工業企業50強。同時建成了多個現代中藥業工業區。
2.中藥種植業發展迅速
以苗藥為代表的民族藥業迅猛發展,野生藥材資源已不能滿足快速發展的民族藥生產企業的需要。針對這種狀況,貴州省因地制宜擴大中藥材及民族藥材種植規模,經過幾年的發展,貴州省中藥材種植面積已達114萬畝,并逐步形成了“種子選育+種植加工+藥品生產+市場銷售”的現代中藥產業鏈發展模式,為貴州省中藥材種植加工探索出了一條新途徑。
三、貴州省民族藥業發展的環境分析
1.國內環境分析
近年來,我國民族藥產業發展很快,已逐漸成為民族地區經濟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省區把民族藥產業列為支柱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2009年4月21日,國務院下發了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其中明確提出,要“加快民族醫藥發展”。目前,民族藥產業可以用“弱小”來形容。
2.中藥、民族藥藥理優勢分析
民族藥與中藥同屬自然藥物,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小、療效獨特。相對化學藥品人們更加青睞自然藥物。同時,當代醫學模式也正在由“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變,熱衷傳統療法、崇尚天然藥物在全世界范圍內都已成為健康時尚。
3.貴州省中藥、民族藥業自然資源分析
貴州省是中國四大中藥材產區之一,既有傳統珍稀名貴藥材,也有極具開發價值的原料藥材。貴州省藥材資源品種有4290種,居云、桂、川之后列第四位,蘊藏量約6900萬噸,是我國中草藥資源大省。近年來,以苗族醫藥等為代表的貴州民族醫藥研究開發取得了可喜成效,苗藥在我國的藏、蒙、維、苗、傣五大少數民族醫藥中占有重要一席。
四、貴州省制藥業存在問題分析
貴州省制藥業存在很多問題。一是部分企業規模偏小、低水平、同質化現象嚴重,先天不足,抗風險能力低。二是部分企業品種單一,研發創新能力弱,缺乏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競爭力。三是醫藥產業屬于資本密集型產業,其驚人的初始投入和高退出成本加大了沉沒成本。由于高沉沒成本的產業往往同時具備低邊際成本的特性,許多資本實力雄厚的企業正是利用沉沒成本來建立自己的競爭優勢。而小企業通常應該是選擇沉沒成本較低的競爭性行業求得發展,與此相反我省大部分資金薄弱的中小企業,在高沉沒成本的中藥產業中也就難免會折戟沉沙。四是部分企業發展觀念落后、經營機制僵化,缺乏發展思路。
五、規核化戰略分析
歸核化戰略,指多元化經營的企業將其業務集中到其資源和能力具有競爭優勢的領域,剝離非核心業務、分化虧損資產、回歸主業保持適度相關多元化。歸核化不等于專業化,也不等于簡單地否定多元化,而是強調企業的業務與企業核心能力的相關性,強調業務向企業的核心能力靠攏,資源向核心業務集中。歸核化后的企業仍是多元化的,但業務間的關聯度較高,企業的經營績效較好,競爭優勢明顯,競爭力增強。歸核化戰略思想的提出,提高了企業能力理論的實用性。
六、加強貴州省制藥業發展的戰略分析
1.以歸核化戰略為主要戰略,加強醫藥工業園區建設,建立民族藥業工業體系
貴州省把發展民族制藥工業作為發展現代民族藥科技產業的工作重點,在政策、用地、資金方面給予傾斜和扶持。建設民族藥工業體系,為發展現代民族醫藥事業奠定了基礎,提供了舞臺。
2.建立激勵機制,扎實加強GAP體系建設
貴州省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加強建立集科研、種植、加工、營銷為一體的GAP體系。采取企業+農戶、藥材公司+企業+農戶、供銷社+企業+農戶等多種形式發展種植規范化、集約化、規模化的GAP生產基地,為建設GAP體系探索了路子,積累了經驗。
3.依靠科技進步,建立民族藥研究開發體系
加強中藥材研發,推進中藥材基地建設。充分利用現有基礎,積極開展國(境)內外合作,加強產、學、研結合,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在開展產、學、研聯合工作中,把科技創新的重點放在扶持民族藥新品種、新技術、新工藝的開發研究上。
4.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建設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
按照“培育大市場、組織大貿易、搞活大流通、參與大循環、促進大發展”的思路,建設以貴陽為中心、服務全省、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的集批發、零售、信息為一體的市場網絡體系。
5.轉變職能,建設社會化服務體系
通過建立藥業協會、轉變政府相關部門職能,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深入企業調查研究現場解決實際問題等方式,建立起立體的社會化服務體系。
6.以科學發展觀統領醫藥工業發展
堅持用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念統領醫藥工業發展,認真實施生態發展觀,減少對野生藥材的過度開發,以人工種植藥材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