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前非公企業中黨組織的組建比例,主要取決于組織部門的重視程度和對企業的影響力,即使是許多建立了黨組織的企業,黨組織發揮作用的狀況也不十分理想。文章結合目前形勢,提出五個方面的具體措施,希望能找到一條標本兼治的路子來。
[關鍵詞] 非公企業黨建 對策 建議
一、轉變觀念,加強統籌
加強企業內黨的建設是我們黨的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我們必須要認識到,鼓勵和支持非公經濟發展,是黨和國家的一項長期政策。江澤民同志和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強調,要加強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這就要求我們在新形勢下,認真大膽地抓好非公企業黨的建設。我們的執政黨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核心,如果放松了非公企業黨的建設,那么必然會削弱這一領域黨的影響力,影響黨的執政基礎。做好非公企業的黨建工作,有利于非公企業主甩開思想包袱,大膽經營、合法經營、守法經營,有利于凝聚各方面的力量,有利于非公企業的長遠發展和國家的長遠利益。非公經濟是在黨的富民政策下產生的,黨的堅強領導是非公企業發展的根本保障的支持,加強非公企業的黨建,是保證非公企業健康發展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所以,我們要牢固樹立“抓不抓都一樣”,“任其自由發展”的思想,盡快扭轉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無人抓或抓得不力的被動局面,促進非公企業良好的可持續發展。
二、扎實認真,健全組織
首先建立健全非公企業黨組織,具備3名正式黨員條件的,應成立基層當組織;不具備條件的可以與別的企業成立聯合黨支部。其次選好支部書記,應當本著選賢任能的原則,推選企業中所有符合條件的人擔任黨組織負責人,不拘一格降人才。對于那些規模大、黨員多、黨建基礎良好的企業,可摸索黨組織負責人與行政領導交叉兼職;再次要制定好企業黨建規章制度,特別是黨支部工作范圍、支部書記和支部委員的職責應當明確,黨建工作目標和黨員目標管理盡可能量化細化規范化,促使其正常開展黨建工作,最后要幫助培養入黨積極分子,確定發展對象,按規定程序發展黨員,不斷壯大黨員隊伍,充實非公企業黨員力量。
三、創新工作機制,逐步實現黨建工作制度化
加強非公有制企業黨的建設,既要繼承和發揚黨的建設具有普遍意義的基本原則和經驗,又要根據非公有制企業的性質和特點,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一是要建立與企業主互動互利的工作機制。企業黨組織要注意從雙方的共同點出發開展工作,求同存異,在工作合作中讓業主看到企業黨組織的工作有利于企業健康發展,有利于他們經營目標和經濟利益的實現,從而使業主認識到企業黨組織在促進企業發展、增加經濟效益等方面目標是一致的,并從這種認同感逐步發展到與企業黨組織建立起互相配合、互動互利的工作關系。二是要建立統一協調的工作機制。建議各級黨組織建立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由分管黨群工作的領導擔任召集人,定期召開各街道、各系統工委及工商、工會等有關部門的負責人參加的聯席會議,通報情況,分析形勢,協調解決有關問題,研究制定相關措施。三是要以實行黨建工作目標管理為重點,建立嚴格、周密、可操作性強的考評機制。各級黨組織要制定目標管理考核辦法,按照“以黨建促經濟,以經濟促黨建”的要求,堅持把加強黨建工作的目標要求與經濟工作任務同步下達,與黨員領導干部目標管理同步考核,與評比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同步表彰,做到黨建工作的成效與黨員領導干部工作實績掛鉤,與黨員領導干部民主評議掛鉤。從而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齊抓共管、上下聯動的良好局面。四是要以保證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正常開展活動為重點,建立黨組織的經費籌措機制。要使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有人管事”、“有錢辦事”,可采取爭取企業主支持一點、上級黨組織補充一點、本單位劃撥一點、從企業黨員上交的黨費中返還一點的辦法籌措解決。鑒于目前非公有制企業的黨建工作處在發展初期,上級組織部門可在近期內將非公有制企業黨員上繳的黨費全部返還基層黨組織,作為黨建活動的專項經費。五是要完善有關法律法規,建立黨建“法治”機制。完備的法律法規是黨對非公有制企業實施政治領導的基本條件和可靠保證。建議盡快出臺有關非公有制經濟法律法規,把黨建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內容納入并規范。今后在修改《公司法》、《個人獨資企業法》和《中外合資企業法》、《合作企業法》等有關涉及非公有制企業經濟時,都要明確規定建立黨組織的具體要求或增加黨組織設立及開展活動等具體內容的法律法規條文,切實改變無法可依、無章可循的狀況,逐步把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納入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軌道。
四、 積極開展活動,充分發揮黨組織作用
要適應企業的特點和需要,大力改進黨組織的活動方式和工作方式。本著“小型、分散、業余、務實”的原則,積極把企業黨組織獨立自主活動與群團組織活動結合起來,把解決自身問題與解決企業生產經營問題結合起來,把開展黨建活動與培育企業精神、企業文化結合起來,采用電化教育、遠程教育等現代傳媒手段,開展黨的活動,使之為黨員和廣大職工所歡迎,為企業資產所有者、經營管理者所理解和支持。通過發揮“四個作用”,使黨組織真正成為企業主“政治生活的老師”、“經濟運作的參謀”、“法律保護的依托”。
1.以企業自身為中心,開展黨建活動。對于宏觀與微觀層面關系重大與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要集思廣益,在廣泛民主征集群眾但愿意見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集中,可以通過黨組織負責人或決策層的黨員向企業獻言獻策,以達到企業健康良性發展的目的。
2.以企業效益為中心,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企業黨組織要引導黨員開展三個帶頭活動:
(1)帶頭學習和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學習政治理論和業務知識;帶頭搞好生產經營,促進企業發展;
(2)帶頭遵紀守法,維護企業制度和社會秩序;
(3)帶頭做好職工的思想工作,幫助企業搞好精神文明建設。要鼓勵和組織黨員在本職崗位和急難險重的任務中勇挑重擔,發揮黨員勇于奉獻、不怕吃苦的精神,做到關鍵崗位有黨員、困難面前有黨員、突擊攻關有黨員,真正的提高黨員的素質,讓黨員在企業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3.為企業在經濟政治上的穩定發揮凝聚作用。黨組織領導企業工會、共青團組織,這是可以利用的政治優勢,借廣泛開展諸如“四有”職工隊伍建設、創建“職工之家”、“青年崗位能手”、“青年文明號”之類的活動,并把這些活動真正融入群眾的文化生活當中,形成長效機制,賦予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并且形成聯系、宣傳、組織、團結職工的工作機制。這樣不僅發揮黨組織的核心凝聚作用,而且還支持幫助了企業主,團結了帶領職工搞好企業生產經營,提高了經濟效益。
4.為企業文化品牌的形成,發揮“平衡器”的作用。在企業中及時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正確處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關系,引導企業合法經營、監督企業依法納稅。并且,黨組織要積極做好工會、共青團、婦女組織及其他群眾團體的協調工作,協調企業與職工、職工與職工、企業與社會、職工與社會的關系,妥善處理勞資矛盾,做到既保證資產所有者的合法權益,又注重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
五、加強監督,細化職責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非公企業黨組織是企業職工的政治核心,必須明確自己的職責,認清自己的使命,充分發揮政治核心作用:一、組織黨員職工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做到國家大事不違背;二是做好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導企業遵紀守法,文明經宮,照章納稅,誠實致富,做到自家小事不違法;三是搞好黨組織自身建設,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做到黨員覺悟就是高;四是為企業排憂解難,開展為企業發展獻計獻策活動,主動承擔急、難、險、重任務,做到企業有難大家擔;五是協調經營者與職工之間的關系,千方百計調動企業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企業健康發展,做到內部問題大化小。非公企業的黨建工作只有做到上述幾點,黨組織才可能在企業中存在和獲取權威,就能在決策、人事、監督、政治教育和動員等方面積極發揮作用,從而使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長效機制獲得支撐。